丰田暴跌,本田暴跌,日产暴跌,中国还容得下日系车吗?

丰田暴跌,本田暴跌,日产暴跌,中国还容得下日系车吗?-有驾

中国汽车市场风云变幻,昔日霸主丰田、本田、日产如今销量骤降,市场份额节节败退。比亚迪等自主品牌强势崛起,新能源浪潮席卷而来,日系车企的辉煌似乎一夜间崩塌。工厂关闭、裁员风波、造假丑闻接踵而至,中国市场还能否容纳这些曾经的王者?这场激烈的竞争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与转折?

丰田暴跌,本田暴跌,日产暴跌,中国还容得下日系车吗?-有驾

1995年,王传福在深圳创立了比亚迪,起初,公司仅有20人,厂房简陋,专注电池生产。2003年收购西安秦川汽车,进军汽车业,2008年推出F3DM混动车,开启新能源探索。他亲自指挥生产线改造,监督电池测试,推动刀片电池研发。

2022年,比亚迪停产燃油车,专注电动化,2024年销量达427万辆,超日系三强。如今,王传福低调巡查车间,引领比亚迪在全球开设工厂,挑战了国际巨头。

丰田暴跌,本田暴跌,日产暴跌,中国还容得下日系车吗?-有驾

十年前,中国车市是日系车企的天下。2010年,北京车展丰田展台人声鼎沸,汉兰达展车旁挤满观众,销售员手持订单簿忙碌登记,客户争相支付数万元加价费,只为提前提车。本田雅阁4S店门前车流不息,试驾车辆引擎轰鸣,销售员向客户展示变速箱顺畅切换,气氛热烈。

日产轩逸在上海街头随处可见,车主们在论坛分享低油耗体验,称赞“一车传三代”。2012年,丰田凯美瑞、卡罗拉轮流夺得轿车销量冠军,展厅内灯光照亮崭新车身,消费者围着展车讨论配置。

日系车以低油耗、低故障率著称,发动机装配车间里,工人一丝不苟调试部件,生产线井然有序。丰田甚至推出IC卡服务,车主在4S店刷卡记录维修数据,服务员热情讲解延长保修政策,赢得了口碑。

丰田暴跌,本田暴跌,日产暴跌,中国还容得下日系车吗?-有驾

但从2022年起,日系车企遭遇滑铁卢。数据显示,2022年11月,丰田、本田、日产总销量仅26万辆,勉强超比亚迪23万辆。

本田全年销量跌12%,日产11月暴跌52%,丰田下滑18%。上海丰田4S店冷清,销售员守着空荡的展厅,电话联系客户却频遭拒绝。广州本田店内,雅阁优惠牌挂出,销售员无奈解释降价政策,客户对比国产车后转身离开。南京日产经销商库存堆积,轩逸新车停满停车场,销售员低声讨论促销方案。市场份额从2010年的34%跌至2024年的11.2%,创历史新低。反观自主品牌,2024年市场份额达61%,比亚迪以427万辆销量碾压日系三强总和。

为何日系车企如此失势?首先,国产车崛起势不可挡。比亚迪在深圳工厂夜以继日研发,工程师调试刀片电池,生产线灯火通明。

丰田暴跌,本田暴跌,日产暴跌,中国还容得下日系车吗?-有驾

2023年,比亚迪宋销量达96,087辆,展厅内客户试驾时赞叹加速顺畅。吉利星越L配备Bose音响,车内大屏流畅切换,消费者在4S店体验座椅调节,感叹豪华感不输50万车型。国产车价格亲民,10-20万元区间直击日系软肋。

深圳车展上,比亚迪唐混动车演示加速,观众掌声雷动,而丰田bZ4X展台冷清,讲解员演示智驾系统却鲜有回应。J.D.Power 2019年报告显示,国产车与国外品牌质量差距缩小至9个PP100,车间里工人精心组装变速箱,质量追平日系。

其次,日系车企固守老本,缺乏创新。丰田卡罗拉沿用十年动力系统,内饰塑料感强,4S店展示时客户皱眉指摘简陋。本田思域减配底盘喷涂,销售员推销时语速加快掩饰尴尬。日产轩逸内饰老旧,试驾客户抱怨屏幕反应迟缓。

而国产车配置丰富,吉利工厂流水线安装三联屏,工人调试智驾系统,效率惊人。日系车企为省成本,连螺丝钉都精简,展车塑料尾门手感粗糙,消费者摇头离去。

丰田暴跌,本田暴跌,日产暴跌,中国还容得下日系车吗?-有驾

第三,降价策略伤及根基。2022年,本田思域优惠1万元,雷凌高达3万元。广州4S店促销活动现场,销售员挥汗分发宣传单,客户却因降价频繁犹豫购车。保值率崩塌,车家研究院数据显示,2022年本田飞度保值率跌4.54%,二手车市场车主议价时报价远低于预期,失望而归。消费者对日系车信仰动摇,论坛上吐槽“神车不再神”。

最致命的是电动化转型的迟缓。丰田社长丰田章男多次公开质疑纯电动车,专注氢能源研发。东京实验室里,工程师测试氢燃料电池,设备嗡鸣却进展缓慢。日产虽2010年推出Leaf,但中国推广滞后。2023年艾睿雅销量平平,深圳展厅讲解员介绍时观众寥寥。本田e:N系列上市,发布会灯光炫目,工程师展示电池布局,市场反响却冷淡。

2023年,三家宣布投资数千亿追赶新能源,丰田目标75%新能源车销量,实际bZ4X仅卖出数千辆,工厂生产线调整频繁,工人加班切换电动车组装模式。相比之下,比亚迪唐、理想L8在街头频现,充电站前车主轻松插拔充电枪,分享续航体验。

丰田暴跌,本田暴跌,日产暴跌,中国还容得下日系车吗?-有驾

丑闻进一步动摇了信任。2018年,日产董事长戈恩因瞒报收入被捕,东京法院外记者蜂拥而至,闪光灯不断。2020年,日产排放造假曝光,工厂检验员篡改油耗数据,文件堆满办公桌,管理混乱暴露无遗。丰田、本田也未幸免,2023年三菱承认数据造假,发布会现场高管道歉鞠躬,台下媒体记录不停。这些事件让“工匠精神”蒙尘,消费者在论坛发帖质疑质量。

傲慢的心态是最深层的原因。2010年,丰田代表参观上海轿车厂,嘲笑生产方式落后,接待人员面露尴尬。2020年,疫情冲击供应链,日系车企归咎外部因素,忽视新能源趋势。2022年,丰田工厂库存堆积,工人暂停生产线,管理层却未调整战略。国产车则抓住机遇,比亚迪深圳工厂灯火通明,工人加班组装电池,出口滚装船频繁出港。

丰田暴跌,本田暴跌,日产暴跌,中国还容得下日系车吗?-有驾

2024年底,本田日产合并谈判破裂,东京会议室文件散乱,高管争执激烈。2025年,丰田销量回升至837700辆,受益于混动车政策,但本田日产持续下滑,工厂裁员风波不断。比亚迪出口日本,门店扩张至100家,王传福巡查工厂,指挥生产线优化。日后,日系车企需加速创新,否则将在中国市场边缘化,国产车主导地位愈发稳固。

日系车企的困境,是中国汽车产业崛起的缩影。曾经的神车光环褪去,国产车以技术与性价比最终赢得了市场。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