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的经典之作,至今仍比大多数新款摩托车更酷

上世纪90年代涌现出许多杰出的摩托车。尤其是日本制造商,他们对速度近乎痴迷,在整个90年代推出了一款又一款令人惊艳的超级摩托车。宝马凭借GS系列大获成功,杜卡迪重获新生,而哈雷戴维森则打造了一款并非巡航车的摩托车。

90年代的经典之作,至今仍比大多数新款摩托车更酷-有驾

毋庸置疑,那是令人难忘的十年,涌现出无数令人惊叹的摩托车。但其中有一款车格外引人注目,它并非出自任何知名品牌。事实上,它甚至并非出自任何制造商之手,而是在一间简陋的棚屋里打造而成,完全颠覆了人们的固有认知。

为了向您提供最新、最准确的信息,本文所用数据来源于布里顿新西兰公司。而文中的观点则为我们自己的观点。

Britten V1000 依然比大多数新款摩托车更酷

功率:166马力

90年代的经典之作,至今仍比大多数新款摩托车更酷-有驾

V1000 由新西兰人约翰·布里顿从零开始打造。通常来说,如果说一辆摩托车或汽车是从零开始打造的,那它至少会有一个起点:发动机或车架,通常两者都有。然而,V1000 甚至连车架都没有,所有发动机外壳都是约翰和他的小团队自行设计和铸造的。这辆摩托车的设计完全打破了常规,但总得有个起点,而它的 V 型双缸发动机似乎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首先,在直列四缸发动机席卷整个行业的时代,他却选择了V型双缸发动机。这本身就有点激进,但当时的世界超级摩托车锦标赛(WorldSBK)规则偏爱V型双缸发动机。因此,如果最终目标是参加这项赛事,那么这种配置就合情合理了。此外,他之前也驾驶过一些老式的印第安双缸摩托车,所以他的这个决定更多是出于个人喜好而非其他原因。

自制赛车规格发动机

这台“自制”赛车发动机堪称现代科技的结晶,采用顺序燃油喷射系统、钛合金内部零件,以及足以在艺术博物馆展出的排气系统。所有缸体均由厂内铸造,缸盖则利用流量测试台进行设计和制造,并经过精心优化。最终打造出一台高性能液冷V型双缸发动机,其输出功率高达惊人的166马力。这样的动力在90年代足以使其具备竞争力,但要想在比赛中赢得胜利,它还需要一个与之匹配的底盘。而事实上,这台发动机本身就是底盘。

发动机规格

V1000 独一无二

绝非寻常

90年代的经典之作,至今仍比大多数新款摩托车更酷-有驾

将发动机作为底盘的受力部件是一种常见的做法,但将发动机用作底盘本身则完全违背逻辑。从副车架到悬架,所有部件都安装在发动机上。对于大批量生产的制造商来说,这种天马行空的创意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样的设计永远无法投入量产——原因有很多,其中成本是最主要的原因——但当你为特定用途打造产品时,创造力便会自由驰骋。这种创造力也直接体现在悬架的设计中。

梁式前叉早在世纪之交(或者应该说是上个世纪之交?)就已出现,并非什么新鲜事物,但将其用于赛车却显得有些匪夷所思。到了90年代,梁式前叉显然已成为首选的前悬挂系统,当时市面上也有许多优秀的现成产品可供车队选择。然而,选择这种配置自有其特定原因。梁式前叉可以轻松调节,从而根据不同的比赛调整几何结构,这意味着只需几分钟,就能让赛车完美适应几乎任何赛道。

为了减轻重量,车身、车轮(顺便一提,如今这种设计已经不合法)和后摇臂都采用了碳纤维材质。这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比顶级赛车队开始使用碳纤维早了大约二十年。与当时参赛的赛车相比,V1000 仿佛来自未来。除了它有两个轮子(即便如此,两个轮子的设计也非同寻常)并且符合所有必要的比赛规则之外,它与同场竞技的赛车几乎没有任何共同之处。

底盘、悬架和重量规格

V1000背后的男人

谈到V1000,就不得不提及它的缔造者约翰·布里顿。布里顿显然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工程师,他不仅打造了自己梦寐以求的赛车,还建造了自己的房子,这本身也颇为另类。他曾拥有并驾驶过喷气式快艇,也曾驾驶并驾驶过超轻型飞机,还参加过摩托车和汽车比赛。然而,就在1995年,他的V1000赛车开始在比赛中屡获佳绩后不久,癌症便夺去了他的生命。

我们当中很少有人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但他虽然英年早逝,年仅45岁,却无疑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他亲眼见证了自己的杰作不仅挑战了那些拥有强大厂商支持的车队,更在全球赛场上斩获佳绩。布里顿V1000与其说是一辆摩托车,不如说是一个活生生的活体模型,它展现了只要拥有足够的资源和意志力,就能取得怎样的成就。

他并非人们常说的“白手起家”之人,而是拥有一个充满爱的家庭和一支忠诚的团队的支持,他们都和他一样坚信他的梦想。这不仅是90年代最具标志性的摩托车,更是梦想成真的一个鲜活例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