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巴西工厂下线新车,连总统到场,道路以品牌命名

不是说好的“民族品牌走四方”,怎么第1400万辆新能源车的下线仪式改在巴西了?这事儿搁家门口,谁不得琢磨琢磨,是不是比亚迪准备在世界地图上玩个大的?

大家伙的疑惑也不是没道理,巴西工厂里那个锣鼓喧天的热闹就不用说了,连巴西总统卢拉都亲自到场,副总统也没闲着,中国驻巴西大使和巴伊亚州州长全员到齐,不带一点马虎。王传福上台讲话,说比亚迪要为联合国气候大会定制30台新能源车,这终极大礼包抛出去,气氛一下子炸开了锅。此刻,谁要是还觉得比亚迪只是“外出旅游”,那也该翻翻新闻看看巴西最近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排名。“咦,咋还有条‘比亚迪路’?”工厂门前的这条路不是随便叫叫,巴西人硬是把比亚迪名字写到街牌上了——继美国和泰国之后,海外第三座以“比亚迪”命名的道路。这个排面,搁咱中国,得是啥水平才有?

说到这,先来唠一唠为啥第1400万辆一定得选巴西。有人纳闷,国内那一堆成熟工厂不香吗?咋跑到地球另一端建厂?啥利益驱使的?可细算一下,比亚迪不是拍脑袋做决定,那是有板有眼的战略。巴西,一看市场,2025年上半年就卖出去4.7万辆新车,同比劲增45%,排在巴西第二到第十名的总和还翻了一倍多。你说这势头是不是有点像“地主家有余粮”,别人还在算计怎么分蛋糕,比亚迪已经把整个烤盘端走了。今年1月至9月,巴西销量7.7万辆,单月1万辆的纪录,横扫整个新能源圈。有这种底气,难怪仪式要搞大点。

工厂基础也不是说建就建的,那是踏实肯干。比亚迪在巴伊亚州卡马萨里市花了71亿人民币,破土到首车下线只用了15个月,动作比不少行业老大还麻利。规划产能15万辆,能给2万人发工资。这数字搁在当地,简直就是“富矿+希望”套餐。巴西本身地广人多,是拉美经济体老大,新能源市场嗷嗷待哺,比亚迪趁这股劲,来一场“本地化制造”,直接把桥头堡搭好。

比亚迪巴西工厂下线新车,连总统到场,道路以品牌命名-有驾

说到这,也不能不提比亚迪的海外扩张,那叫一个风风火火。2025年前7个月,乘用车和皮卡海外卖了55万辆,同比增长130%不含水分,甚至一口气把去年全年海外销量超了。新能源车已经进去人家112个国家和地区,没想到七大洲都搭了个板凳。意大利、土耳其、西班牙、巴西,新能源市场都是“一哥”地位。泰国更有意思,纯电市场35%份额归比亚迪;新加坡的“销冠”头衔也是人家手里的铁饭碗。到底是走出去有路,还是出门就是路?

比亚迪巴西工厂下线新车,连总统到场,道路以品牌命名-有驾

这部分有点像村里头的传说:“谁家娃在国外混得好”,全村跟着骄傲;但比亚迪是真在国外有成绩,不是吹牛皮。都说走出去不容易,毕竟每个地方的政策、基础设施、消费者习惯都不一样。巴西工厂,是比亚迪在亚洲以外的首家乘用车厂,也是中国以外最大的乘用车基地。王传福把它做成示范,巴西也乐意当“实验田”,双方都图个双赢。人家总统能亲自来参加工厂下线,就是看好比亚迪能带来工业升级和就业红利。

可能有人会问,比亚迪是不是就不想回国内搞事情了?这问题其实有点想多了。王传福每次公开发言,国内布局永远放在心头。他说国内建厂能创造更多就业,把企业责任落到实处。19个省市,50万人就业,说白了,比亚迪是一家不断往外扩的小巨人。国内产业链完整,生产效率高、配套齐全,没谁做得比他们顺溜。可为啥还跑到巴西?一口吃不成胖子,全球化时代,谁还只守着家门口看风景?人家是把中国制造的底气带到海外,再活一个第二春。

说起来,现在新能源车火得一塌糊涂,国外也都在抢着贴“环保”标签,减排成了外交桌上的硬菜。比亚迪在巴西建厂,谁看着都觉得顺水推舟——用清洁能源车,减少污染,又能创造岗位,一举多得。当地制造还能避开鬼精的数据壁垒和关税墙,哪怕以后政策有变,自己也有底气应对。

你琢磨一下,那些外国品牌想在中国混得风生水起,不也一样要本地化吗?比亚迪做海外布局,正是对市场敏感度最大化,吃瓜群众就跟买家秀没差别,看到成果赶紧点赞。巴西市场供给不足,比亚迪“补位”,直接拉动产业链,从零件到销售,一条龙服务让当地用车体验更上档次。这个套路,和咱家楼下早餐铺扩店一样,哪里人多,哪里消费强,马上把摊子铺开,那叫会做生意。

说到底,比亚迪这一步,是被市场“逼”出来的。国内市场竞争太卷,国外新兴市场蹭蹭冒头,比亚迪不抢,别人就上门了。巴西工厂下线,不光是中国制造的大号输出,也是对全球化格局的回应。造好车还能让巴西人奔小康,这买卖谁不愿意干?难怪工厂门口的“比亚迪路”牌子立得格外扎眼,谁走过都要合个影。

最近网络评论区可热闹了,有人吐槽:“这么大阵仗,别是作秀吧?”也有人直说:“厂子能招2万人,不造福巴西还是谁?”还有车主在当地晒实景:“用比亚迪就是方便!”这类声音,其实代表了现在大众对出海企业的复杂心情——既希望民族品牌做大做强,也怕国外泥坑多,走不远。

比亚迪巴西工厂下线新车,连总统到场,道路以品牌命名-有驾

在这个信息堆里的群众,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不走出去,比亚迪难不难跳出红海?国外工厂能不能支撑全球需求,防住供应链波动?中国企业给外地带来的就业、产业升级,是不是文化输出的新招数?讨论的不只是“造车”,背后是全球经济的风向标。

比亚迪在巴西下线的第1400万辆,不是随便选的时间和地点,每根数据都拎得清楚——销量、投资、就业、市场份额,那都是一把嗨翻天的成绩单。下线仪式有总统站台,本地人称赞,社交媒体晒爆;中国企业把“社会责任”写进制造流程,实打实地让就业和环保见了人影。这场跨国造车,一半是生意,一半是社会合作。

说白了,对于2024年后的中国制造企业,巴西这个故事才刚写开头。你认为这样的国际化模式对中国企业有用吗?以后会不会有更多品牌把名字挂到海外马路上?国产品牌能在全球立稳脚跟,还是翻车在异乡?留言里汇集了各种见解,有没有你的观点?话说回来,下一个被“路牌认证”的,是哪家中国公司?谁都说不准,但这条“比亚迪路”,算是走得平稳又大气。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