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各位老铁,今儿个咱们聊个硬茬。
当我看到全新一代宝马X5那张遮遮掩掩的谍照时,说实话,我不是震惊,而是有点恍惚,甚至怀疑是不是哪个实习生把设计图给拿反了。
那对细长到快要眯成一条缝的大灯,还有那个被“减肥”到几乎失去存在感的双肾格栅,这还是我们认识的那个能上山下河,气场两米八的宝马X5吗?
这感觉,就像你一个常年混迹健身房的肌肉猛男兄弟,突然有一天穿着紧身裤,画着眼线跟你说,他要去巴黎走秀了。
你除了愣在原地,还能干啥?
这事儿吧,不能光看表面。
你得往祖坟上刨。
想当年,第一代X5(E53)横空出世,直接开创了SAV(Sports Activity Vehicle)这个品类,把越野车的“野”和轿车的“爽”搅和在了一起,简直是汽车界的奇迹。
那时候的X5,线条跟刀刻出来似的,每一寸钢板都写着“不好惹”。
后来几代,无论是E70还是G05, भले भी (suī rán) 变得越来越豪华,越来越城市,但那股子“壮实”的劲儿,那份属于大型SUV的敦实和安全感,始终是它的魂。
它是那种你开在路上,别人会自动给你让出半个车道的存在。
可现在呢?
宝马给我们端上来的这盘菜,叫“Neue Klasse”,翻译过来是“新世代”。
听着挺高大上,但落在X5身上,我怎么看都觉得有点水土不服。
这套设计语言,放在i Vision那样的概念车上,确实惊艳,有种未来战士的既视感。
可问题是,X5它不是个需要靠脸吃饭的小鲜肉,它是个摸爬滚打出来的实力派。
把它的浓眉大眼改成丹凤眼,把宽阔的鼻梁削成网红鼻,这不叫时尚,这叫“基因突变”啊。
我仿佛已经听到了宝马设计师们在会议室里的激辩声:“我们的用户群体正在年轻化!未来是电动的!风阻系数要低!要科技感!”
这些话,都没错,句句在理。
你看那半隐藏式的门把手,不就是为了那零点零几的风阻系数,为了在续航上压榨出最后几公里吗?
在电动车内卷到连后视镜都要换成摄像头的今天,这完全可以理解。
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圣诞老人,车企的世界里也没有永恒不变的设计,一切都得为了生存和利润亲手去拼。
但这里头有个逻辑上的死结。
买X5的,究竟是些什么人?
真的是那些追求极致前卫的年轻人吗?
恐怕不是。
这个级别的消费者,大多是事业有成,拖家带口的中坚力量。
他们选车,就像选合伙人,可靠、稳重、有面子,是排在前面的关键词。
他们需要的不是一个花里胡哨的“电子宠物”,而是一个能撑得起场面、给得了家人安全感的移动堡垒。
现在这个“小眼睛、小鼻孔”的新X5,还能给他们这种感觉吗?
我打个大大的问号。
当然,肯定会有人跳出来反驳我:“你懂什么,当年克里斯·班戈(Chris Bangle)搞出鹰眼大灯的E60 5系时,你们这帮‘老古董’不也是骂声一片吗?结果呢?人家成了经典!”
这话怼得我没脾气。
没错,汽车设计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被吐槽、被质疑,然后又被“真香”的历史。
宝马尤其擅长干这种“挑战公众审美”的事。
他们似乎很享受这种走在钢丝上的感觉,每一次激进的变革,都是一场豪赌。
赌赢了,引领一个时代;赌输了,就得灰头脸地回到原点。
这次的赌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
因为全新X5不光是换了张脸,它是把整个身家性命都押上去了。
燃油、插混、纯电、氢燃料、柴油……五种动力系统,好家伙,这是要开“动力全家桶”啊。
宝马的心思很明显:不管未来能源的路线图怎么画,我总有一款能跟上节奏。
这种广撒网的策略,看着挺稳,其实背后是巨大的焦虑和不确定性。
当你的船不知道要开往哪个港口时,你才会把所有的帆都升起来。
而这个“Neue Klasse”的设计,或许就是宝马试图给这艘迷茫的大船找一个最显眼的旗帜。
它在用一种近乎咆哮的方式告诉全世界:我要变了,彻底地变了。
那些经典的、耐看的设计,那些霍夫迈斯特拐角曾经带来的优雅,都得给这个全新的、电气的、数字化的未来让路。
至于你们这些老粉的“阵痛”,对不起,这是变革必须付出的代价。
说到底,全新X5的这场“瘦身运动”,已经超出了单纯的美丑之争。
它背后,是整个汽车工业在油与电的十字路口上的一次剧烈摇摆和挣扎。
是坚守燃油时代的肌肉感和力量美学,还是拥抱电动时代的简约和高效美学?
宝马选择了后者,而且走得比谁都决绝。
只是,当我看着谍照里那台不再“壮实”的X5,心里总有点不是滋味。
它可能会吸引更多追求新潮的年轻人,也可能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当我们都习惯了这种“眯眯眼”设计后,再次被奉为经典。
但那个曾经陪着我们,让我们觉得只要坐进去就无所不能的、充满安全感的“大家伙”,可能就真的,一去不复返了。
未来的X5车主们,或许会在某个深夜从充电桩拔下插头时,看着隔壁那台线条依旧硬朗的老款X5,突然冒出一个问题:我们究竟是买了一台车,还是买了一张通往未来的门票?
只是这张门票的设计,有点……挑战我的审美。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