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第一次试驾2026款腾势N9的时候,心里除了期待,还夹杂着一丝又是归零的担心。毕竟,作为老车主,惯了2025款的优点,对新版本其实还抱有点偏见。可是真的握住方向盘,那个没想到像个惊喜袋子,从里到外,不断拆开。
第一个没想到——双色车漆的惊艳程度远超图片。记得当时在门店看,感觉紫溶金色调挺好,但放到阳光底下才明白:那不是简单拼接,是把晚霞揉进了车漆。深紫过渡到鎏金光,细腻到像在车身上画了层渐变水墨,真不是廉价拼贴。细节里,隐藏水切的设计也不是花架子——用手摸,没有一点点凸起,大大减少了灰尘堆积,保养也方便了很多。你知道吗,我刚才翻了下笔记,之前老款的水切总是被灰尘卡住,特别烦人。
再说轮毂,22英寸星曜轮,辐条上那些细碎的花纹,用转动的角度会反射出点点星光。比起老款简单的车轮,这细节显得本身就高了一个档次。坐进座舱,云锦米色内饰的暗线缝线,看上去低调但极有质感,比2025款那种明线豪华感更深入人心——不刻意炫耀,就是一种你懂我的感觉。座椅的腰部支撑比之前更贴合,长时间开也不觉得酸。这点让我想起了那天,同行的张哥还说:这座椅像是专为我改的。买车嘛,最怕的就是长途跑累了,然后腰酸背痛,他说得轻巧,但我懂他的意思。
说到第二个没想到——智能驾驶的读心术快赶上了心理咨询师。我们找了个路段,那里有连续的减速带,平时试车都觉得颠簸厉害。结果2026款云辇-A+路面预瞄2.0系统,简直是换了个司机来开车。车刚碰到第一个减速带,悬架就提前软硬调节,仿佛知道我下一秒要面对什么。后排的家人直夸:比老款稳多了,水杯都没洒。更牛的是车位领航,商场地下通道那拐直角+窄通道的空间,我心中暗想:我能搞定吗?没想到这车能自动避让柱子,甚至比我转弯还细腻,问一句:这算智能进步还是坐驾进化呢?
我还细心观察了个细节——定向防晕车。坐二排,小朋友看着17.3英寸的天幕大屏,脸上那种终于不用晕车的表情,直让我原本觉得都是技术差不多的想法彻底倒掉了。那时我就在想,这智驾真的帮家庭减轻了不少琐事。要不要觉得,我真是那用着放心,家里人开心的用户典范?(这段先按下不表)
到了第三个没想到,就是在续航上。这次去老家,180公里一趟,2025款续航不够用,起码得中途找桩休息一小时。可2026款,从230公里到电量剩20%,基本抹平了我那点焦虑。是真的,心算下,如果百公里油耗(电耗)在15-20度左右,这个续航在日常家庭使用上还算够用。而且,细节上的升级让我用着更顺手:我妈说这次开车,瓶盖都不用用力,轻触式操作比以前好多了。再加上车内小桌板宽了一点,办公、放东西都更便利,不会像以前那样手忙脚乱。
至于那些细节,比如迎宾光毯,从去年开始我就觉得不好意思,每次解锁都得摆弄半天。这次的新版本,车解锁时,地上会投射出腾势N9的 Logo——你说,仪式感多了?
我还留意到纵然都在强调科技,但实用性才是真的打动我。车门的密封条,似乎比之前弹性更好,关门不用用力扭,音响自动记忆到我喜欢的音量。而且新车的内饰色调用料、缝线,更用心,有种真正懂我家的感觉。
当然啦,不能完全不提那些老毛病。2025款没有蟹行功能,记得那次在胡同里倒了几次才调头出来,算是个缺点。但我猜——(没细想过)——这次升级,可能是因为厂家意识到了家庭用户在狭窄空间里真正的需求。这个智能转向功能,似乎就是要解决车在巷子里转不出的尴尬。
不过你会不会觉得,很多科技其实日常用到的不多?就像家人坐车一脸疑惑:这屏幕能干嘛?我们不都玩手机?我倒觉得,腾势N9在细节上下的功夫,是真正用得到的——比硬核科技,更贴近生活。
2026款腾势N9的驱动力其实不在全新突破,而在精准优化。它抓住了我这些旧车主的潜在遗憾,用懂我在细节上打动我,或许,这才是它最聪明的地方。
不禁在想,这样的科技和细节,未来还会怎样继续贴合我们的家庭呢?或者说,它还能藏着哪些没想到的升级?比如那个自动避让的细节,是否也能扩展到更多场景?你觉得,除了续航和智能,哪个细节还能成为惊喜点呢?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