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马汽车复产,员工讨薪未解,网友热议能否翻身

你说这个威马汽车复产的消息,估计谁都想不到这车企还真能挺过来。这年头造车太难了,尤其新能源赛道,天天有人吹牛,隔三差五就有大厂爆雷,裁员、降薪啥的听得都腻了。威马断更两年多,各种负面新闻,员工讨薪、服务“宕机”,当时谁看都说要黄了。不是说同行都卷疯了吗,可威马似乎早早就熄了火。现在,复工复产话音一落,圈里圈外都炸锅了,网友们比老板还激动,都在问:“这车厂还怎么玩?真能翻身吗?”咱不妨先琢磨琢磨这个问题。

大家对威马的记忆,八成停在它跟“蔚小理”齐名那会儿——实力派、智能派,吹得挺响的。结果不到几年,连员工工资都发不出来,车主用车都掉功能,这变化比天气预报还快。当年造车新势力,谁不是拿融资当饭吃,销量稍微差点就见底了。威马先跌倒,倒也不怪大家连“名字”都快忘干净。要不是这次官方突然跳出来吆喝复产,估计真成过气网红了。

先别急着喊好,也不用一上来就踩。车企的复活不是一拍脑袋就能来,背后一大堆事情。威马这次靠的是重整计划和新投资人——“翔飞汽车”,而且网上说“翔飞背后是宝能系”。你说这宝能也够神秘,房地产背景,转身折腾汽车好几年,最后谁成谁败根本不好说。这年头,投资人敢捡这摊子,真是“心大”。到底图什么?啥时候能真站住?这事情里头,肯定还有很多看不见的弯弯绕。

再看看温州市场部门配合的劲头,专门组建服务专班,特检院“全身体检”,各路专家“入厂把关”,一套一套的程序,官媒也跟着宣传,就差敲锣打鼓了。你说这是“复工复产服务”还是“保姆级护航”?反正政府的支持是板上钉钉的。如果没有地方政府出力,估计这厂连个灯泡都点不着。可这也说明啥?现在有些新兴企业,自己本事是重要,但政策、资源、背后资金更重要。造车这个事,光技术,光市场远远不够,“混得开”可能比“造得好”还管用,这到底是好还是坏,大家可以细琢磨琢磨。

说复工,重点当然得看未来。白皮书吹得那是天花板都快捅破了,什么年产销一万台、两万台、十万台,2030年挑战百万量,营收“突破天际”。你不说不知道,以为几年就能赶超比亚迪、特斯拉。可实际情况呢?据说复工总装才下线十几台,线上几百台在等着。供应商倒是挺积极,八成愿意合作,七成签了协议。这算不算“真复活”?也许是,但这只是“第一步”,往后能不能跑步进“IPO”、能不能让几十万辆车落地,谁心里都没底。

这事就得问一个老问题:中国造车新势力到底能活几个?大家都看新能源是未来,可过去这几年多少品牌暴雷、玩家退场,有的还没开卖,名字就直接从网站消失。市场越来越卷,卖一辆赔一辆,互联网思维在汽车工业里有没有用,谁也没敢拍胸口打包票。威马这波算是“回魂”,可前面经历的坑全是现实案例,光靠“二次创业”,能打几个回合?行业动荡,消费者心态早就遍地警觉。

还有个必须讨论的话题就是“员工和车主”。像是报道里那个阿俊,拖欠工资、车卖给自己用,服务掉了功能但车还算能开。这其实就是很多新势力的缩影:一遇到经济危机,员工变“白嫖侠”,车主变“流浪者”,售后服务说黄就黄。如果不是媒体关心,新公司未必会主动解决。复产了,老账该怎么算?员工的钱怎么发?车主的权益咋维护?这些问题不说清楚,复工就是“外表光鲜”,内里疙疙瘩瘩,时间久了还是会闹事。

威马汽车复产,员工讨薪未解,网友热议能否翻身-有驾
威马汽车复产,员工讨薪未解,网友热议能否翻身-有驾
威马汽车复产,员工讨薪未解,网友热议能否翻身-有驾
威马汽车复产,员工讨薪未解,网友热议能否翻身-有驾

问到底,威马为什么还能有人愿意坚持?换个角度讲,这其实是中国汽车制造业“自救”的一面。大家都没法全盘放弃——员工有希望,新股东有机会,地方政府有绩效,供应商有生意,一起把老底掏出来再搏一次,这才是“复工复产”的真实动力。但风险还是那个风险,前头踩过的雷谁都没法绕开。经济形势如果一时半会不用劲儿,消费信心上不去,威马能不能有销量,供应商能不能有钱拿,员工能不能安稳工作,这些才是复活的“考题”。

最热闹的其实还是外部舆论。你看网友们,分成两拨,一拨还记得当年威马的广告语,另一拨只记得新闻里“讨薪、宕机”这些负面。说实话,谁也不愿意自己买的车突然成了“孤岛”,功能掉了用不了,售后没人理,厂家明天还不一定活着,这种体验太糟心了。所以很多人都不是“吃瓜看热闹”,而是真的懂得市场风险。造车不只是技术,还有售后和品牌口碑。你一旦断供,员工闹事,车主吃亏,这品牌就彻底废了。复产只是机会,把过去的账算利索,买家和厂家都能安心,才真正恢复“健康”。

要不这么问一句:中国还需要多少威马这样“回魂”的企业?是不是每一次倒下都能被新投资人捡起来?政策帮得了第一次、第二次,能帮多久?而且技术含量不是“贴钱”能解决的,车子好不好,用户用着安不安全,都得一个个重新获得。现在这行竞争比以前还狠,蔚来、小鹏、理想不断出新招,深蓝、问界也在加速跑,威马能不能跟上?又凭什么说服市场再给它一个机会?这些问题说来说去绕不过去。

复工更像是“抢救”,不代表就能翻身。威马下一步怎么走,真靠市场检验。复产之后能不能有销量、有良心服务、有品牌口碑,能不能让员工安心、让供应链畅通,这些才是决定生死的大问题。要是做不到,花再多钱复产,最后只是换个投资人继续收拾烂摊子。要是真能做出来点成绩,证明自己不是“扶不起来”,那一切才有意义。不然等到明年又爆雷,大家只会更失望,社会资源也是白费。

所以啊,看热闹是一回事,看门道又是另一回事。威马复工,值得关注,但没必要提前喝彩。新势力造车的路还特别长,复工以后不等于没风险,老问题没化解好,新局难落地,任何时候都能翻车。对于普通人来说,理性消费,警惕“伪创新”和“空头承诺”,才是这个年代最值得学习的能力。最后,再问一句:你敢相信这次威马能真正走远吗?

欢迎大家思考,欢迎大家怀疑,也欢迎大家监督。企业的生命力不是一两次转身,而是无数次答卷。威马答得好吧,咱们就给掌声;要是又答错了,咱就别再给机会了。造车不是一场热闹,是真刀真枪的市场考验。你说对不对?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