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摩托经历:速度之下,护具能保命吗?老司机谈骑行安全

六十码以上,人都飘了,护具也懵了。我有次夜里骑着铃木UY125,刚拐进那条熟得不能再熟的老路,突然一只猫像是约好了似的,嗖一下冲出来。我一脚急刹,裤腿都快抖下来了。等车停稳,发现自己一身护具穿得跟奥特曼似的,结果猫没事,我差点变“新闻素材”。你说这事儿刺激不刺激?说真的,骑了这么多年摩托,脸上早没了少年时那股轻狂,剩下的多半是对命的敬畏。

九四年,我攒着几个月的工资,把第一台五羊本田125领回家。那时候的摩托,油箱还是铁皮的,发动机一响,整条街都跟着起哄。邻居大妈看我骑出去,眼神里全是“这小子以后不学好”的意味。三十年眨眼就过去了,从五羊到铃木,牌子在变,路上见过的稀奇事更多了。你以为护具就是金钟罩?别天真了,速度快起来,护具撑死帮你省点修车钱,真出事儿,哪怕ABS全开,腿还是你自己的。

三十年摩托经历:速度之下,护具能保命吗?老司机谈骑行安全-有驾

有个朋友,骑摩托技术那叫一个溜,头盔、护膝、手套,装备比我还齐。结果一次路口,电瓶车逆行,他反应快,还是摔了。后来他跟我说,护具就是块心病,骑得快的时候总觉得有个“复活甲”,其实那都是心理安慰。很多人觉得有装备就能无敌,现实是,马路比赛道花样多,什么奇葩都能碰上。尤其是下雨天,路滑得像抹了油,外卖小哥横飞,三蹦子跟幽灵一样蹿出来,技术再好也得服软。

三十年摩托经历:速度之下,护具能保命吗?老司机谈骑行安全-有驾

说到摩托文化,变化其实挺大。九十年代,骑个125在街上那是面子工程,左邻右舍都认你是“车神”。现在城市里要没个大排量,都不好意思发朋友圈。可别以为排量大了就安全,速度上来了,危险也跟着升级。新闻里那些飙车事故,年年有数据,年年都有人不信邪。2023年全国摩托致死数据还在高位,年轻人爱冒险,短视频、飙车群、夜骑局一个接一个,说白了,拿命在玩票。

偶尔翻翻新闻,看到摩托事故底下的评论区,网友总爱用放大镜看别人的倒霉事。有人说“护具齐全就没事”,有人说“骑得慢点不就行”,还有人直接开喷“活该”。可真轮到自己,大多数人心里都打着小算盘:倒霉事不会落到我头上。侥幸心理这东西,摩托圈里是一抓一大把,谁都觉得自己能躲过,真遇上了才知道,油门一拧,可能就是一场现场直播。

三十年摩托经历:速度之下,护具能保命吗?老司机谈骑行安全-有驾

我家那边,每当下雨,摩友们不是在家喝茶,而是扎堆出门,跟水上漂似的。有人问我为什么总劝年轻人别飙,其实不是怕丢面子,而是摔多了知道疼,家里还有一桌子老人孩子等着你回去。你说认怂丢人?那你去问问出事的兄弟,他们家人愿不愿意你酷一点。人到中年,最大的本事不是技术,是知道什么时候该停手,什么时候该绕路。

三十年摩托经历:速度之下,护具能保命吗?老司机谈骑行安全-有驾

说到这里,谁还没摔过?有的摩友摔了,护具全裂,脑袋还晕着,第二天还发朋友圈“险些成传奇”。有的兄弟摔一回,彻底收心,车卖了,开始研究钓鱼。这事儿,谁劝也没用,得自己摔一回才明白。有些人说摩托带来的自由感谁都不懂。其实那种感觉我懂,但自由这玩意儿,得拿命去换,值不值自己心里清楚。

摩托车行业里一直有个老话:摩托只有两种骑手,摔过的和还没摔过的。前者多半成了“人间清醒”,后者还在等着开奖。你问我是哪种?我只能说,摔过,疼过,怕过,才会骑得更久一点。现在看到新闻里一堆明星下场骑摩托,粉丝在弹幕里嗨成一片,我只想说,人家骑车有专人保驾护航,咱们可没有剧组清场,马路上的“隐藏boss”太多,命只有一条。

生活琐事有时候比摔车还难缠。比如有次我骑车堵在路口,斜前方一个老大爷推着三轮车,慢慢悠悠一边走一边跟我唠家常。我心里急得直冒烟,表面上还得笑呵呵。你说摩托带来的是自由,还是无奈?可能都有吧。骑了这么多年,早就习惯了路上的变数。你永远猜不到下个路口会不会出现一只猫,或者一个横冲直撞的电动车。

行业变化也快,摩托的路权这几年倒是提升不少,政策宽松了,城市里摩托越来越多。可安全意识,真没见涨多少。身边不少新手兄弟,买了大排量,装备全副武装,结果骑车还是跟玩极限飞车一样,觉得有ABS、TCS护身,啥都不怕。其实,新闻里摔得最惨的,往往就是这些“装备党”。你要真想走得远,还是得学会认怂。

说到这里,评论区留给你们,谁有摔车的奇葩经历谁说说,看看谁更离谱。摩托车的世界,谁都想当主角,但最后留下的,往往是那些懂得见好就收的人。你是那种还没摔过的,还是已经被马路教育过的“人间清醒”?欢迎来聊聊,你的摩托人生,是刺激,还是平安?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