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阳光洒在崭新的黑色车漆上,宝马735Li流畅的金属线条折射出点点金光,江苏小伙张明(化名)绕着爱车转了三圈,掏出手机对着方向盘上的蓝天白云标连拍九宫格。谁能想到,这辆让他魂牵梦萦的百万豪车,二十四小时后会变成躺在修理厂里的"重伤员"。
交车仪式上,4S店销售递来的红丝带还在后视镜上飘动,张明已经迫不及待载着好友驶向环城高架。车载音响放着欢快的音乐,他单手握着皮质方向盘,另一只手举着手机在微信群里直播提车盛况。"看这星空顶!""后排座椅带按摩功能!"每发出一条语音,群里立刻炸出一片羡慕的点赞声。
转过高速匝道时,手机突然响起特别关心的提示音。张明下意识低头解锁屏幕,就在这电光石火间,后视镜闪过一道刺目的白光。价值145万的保时捷卡宴以近80码的车速直冲而来,两车猛烈撞击的瞬间,新车的自动刹车系统甚至没能完全启动。后经交警认定,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就是驾驶员手持手机分心驾驶。
"当时整个人都是懵的,安全气囊弹开时还死死攥着手机。"在修理厂见到爱车的张明声音发颤,后备箱完全凹陷,防撞钢梁扭曲成麻花,价值18万的激光大灯碎成满地星光。更让他后怕的是,车辆刚刚完成交付尚未投保,这意味着所有维修费用都要自掏腰包。
其实这样的故事并非个例。重庆车主吴先生同款宝马7系刚驶出4S店三小时,就因超速追尾货车损失14万;山东王先生买的二手宝马更是在返乡路上突然自燃。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分心驾驶引发的交通事故超250万起,平均每6分钟就有一人因此受伤。这些冷冰冰的数字背后,是无数个像张明这样以为"就看一下手机没事"的侥幸心理。
看着维修单上的天文数字,张明忽然想起交车时销售经理说的话:"咱们这车有20个超声波雷达、8个摄像头,能实现L3级自动驾驶。"可再先进的智能系统,也架不住驾驶员主动关闭安全保障。事故发生时,他不仅关闭了车道保持辅助,连最基本的双手感应功能都被刻意绕过——就为了能腾出手玩手机。
"现在看到手机消息提示就手心冒汗。"经历这场变故的张明彻底改了习惯。他专门买了车载手机支架,上车必定开启驾驶模式,甚至还加入了本地车友会的安全驾驶宣讲团。最近一次聚会时,他当着两百多名车友展示事故照片:"你们看这个后保险杠,当时要是没戴安全带,飞出去的可能是人。"
令人欣慰的是,这场代价昂贵的教训正在产生积极影响。张明所在的车友群自发组织起"零手机驾驶挑战",成员们互相监督行车时的手机使用情况。有成员开发出智能车载小程序,只要侦测到驾驶员手持手机,就会自动切断车载娱乐系统并发送提示到家人手机。当地交警部门也以此为案例,在驾校课程中增设"分心驾驶模拟体验",让学员在安全环境中感受瞬间疏忽带来的严重后果。
如今每当启动引擎,张明都会特意看一眼后视镜上微微褪色的红丝带。这抹红色不再是提车时的喜庆装饰,而成了警示自己专注驾驶的"平安符"。"车子刮花了可以补漆,生命要是出了差错,可没有4S店能保修。"他说这话时,手指轻轻摩挲着中控台上新换的行车记录仪,阳光透过天窗洒在仪表盘上,车载导航正用温柔的女声提示:"当前车速65,请注意保持安全车距。"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