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召回,二手市场遇冷,车主权益受影响

一辆新车上市,瞬间就“封神”,甚至二手市场加价都有人抢,那种疯抢的劲头,就像早些年小米手机刚发布时,人们彻夜排队、网上抢购的场面。小米SU7刚出来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在讨论这个车子,朋友圈晒订单的,论坛里攀比提车速度的,一堆KOL跟风拍使用心得。但是现在怎么了?刚过了大半年,小米居然要召回11万辆SU7标准版,二手市场一片冷清,曾经被人哄抢的“明星产品”,居然开始变成了“烫手山芋”。

谁能想到,这变天来的居然这么快。这就像春天还在朋友圈屏蔽炫耀,夏天转头就成“维权群”了。这里我不禁要问一句:一辆车的命运和市场的变幻,真有那么不可预测吗?

小米SU7召回,二手市场遇冷,车主权益受影响-有驾
小米SU7召回,二手市场遇冷,车主权益受影响-有驾

小米官方的理由其实很老实: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在一些“极端特殊场景”下存在缺陷,存在安全隐患,要通过OTA升级来处理。说起来是个技术问题,但回头想想,这事和一大群人、几万块钱的保值息息相关。

先不说别的,你想一想,假如你刚花六十万买台SU7 Ultra,结果不到两百公里,就被车商嫌弃,宁可降十万都没人接手,心里啥感受?是技术没跟上,还是市场套路太深?我要是车主,我觉得这是“光速打脸”——前脚你们公司和车评人唱赞歌,这会儿成了二手市场的“弃儿”,这背后到底是谁出的问题?

市场本来就是个试金石。

前阵子小米SU7二手车那种抢购,是不是就是真实需求?还是一种短期供需失衡、炒作带来的虚火?开头大家都在抢新车,产能拼命跟不上,能提早一个星期上牌的都觉得自己赚了。可现在产能一上来,交付顺畅了,二手价一下就跌下来了。这是不是在告诉我们,所谓“新物种”的魔力,可能也不过如此——只是等待被市场修正而已。

咱们再换个角度,当初SU7大火,是因为“短缺”,是“限量抢购”,让人觉得只要买到就能赚。但一个车的价值,到最后靠的还是产品品质、服务体系这些笨功夫。人家美国当年特斯拉一开始不也几万人排队预定?但人家撑下来了,服务慢慢跟上,技术也带头创新。小米这回,上市半年来,出了几单硬伤、维权,OTA补丁一推,二手价格立马见真章。

我就想问一句:当价格开始下跌、保值率发生变化的时候,大家还觉得这台车那么值吗?

二手市场其实就是个照妖镜。一辆有争议或者技术缺陷的新能源车,到了二手市场立马现原形:哪怕你再怎么高配置,大屏幕、智能座舱一堆噱头,只要电池、三电出问题,车商一律避之不及。普通消费者一个个都是“人精”,哪个愿意做接盘侠?新车主还能拿着首任车主福利——五年免费技术保养、终身上门补胎,结果一过户什么也没了,就剩个保修权。你要换位想一下,你是买主你也犹豫。到头来最惨的是谁?是那些早早高价买入,还想着能挣差价的“聪明人”,也是那些刚需出手又被贬值的老实人。

那有的人就问了,既然如此,小米召回了不是应该“安全有保障”吗?OTA升级效率高,又省得折腾回厂。听起来确实比传统的“召回换零件”要体面,但你站在二手市场的角度思考,这其实是信心危机的具体化——买家对新能源产品的未来信心本就有限,这一来直接打了个大折扣。二手新能源车,最大的问题不是质量,而是保值率,犹如一块悬在车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车价往下掉还不打紧,关键是这种掉法——你不降价,没人买;你降了价,老车主不干,新车主迟疑,车商直接不开单。三方都不舒服,大家一起内耗。你看现在车商怎么做?以前囤十几台等着“过年”,现在3台没卖掉都挠头,还想“以租代售”,想先熬一熬看情况。不熬还没法,要是咬牙降到24、25万,那二手价崩盘得更彻底。这就是市场用铁拳告诉你,没有供需失衡掺和的虚高价格,迟早得跌回合理区间。

小米SU7召回,二手市场遇冷,车主权益受影响-有驾

还有件事更扎心。竞争对手现身了。不光小米SU7自己更新,推出YU7让前一代买家吃糠咽菜,特斯拉Model 3一看势头不对直降,华为鸿蒙问界系列又开始限量促销。30万区间,哪有那么多大爷大妈等着你裁割?大家都想分一杯羹,卷价格、卷配置、卷服务,你SU7的所谓护城河,原来是条下水道。

车主最怕什么?怕买了之后砸手里,保值一夜蒸发。这几年新能源汽车厂商都说自己“革燃油车命”,但稍微一盘点,今年纯电动车一年保值率仅54%,小米SU7还算亮眼能到88%。可谁敢保证,下次OTA更新不出事,下下次召回的不是你?中国人买车,最讲究啥?性价比、口碑和保值。新能源车的技术日新月异,但只要流通性打不开、风险意识在,价格就像雨后的泥地,怎么踩都容易陷下去。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你想想,你有20多万买车,放在一线城市还得考虑限号、停车,买一台品质、口碑尚未完全站住的新能源,合适吗?有些年轻人本来想尝鲜,但一看保值这样,售后权益还跟不上,修车要自费,连个拖车都指不上,心里就直打鼓。咱们真要追问一句:这样一圈下来,小米SU7到底还剩什么“神话”?

小米SU7召回,二手市场遇冷,车主权益受影响-有驾

售后服务其实也是消费者不敢买二手小米SU7的一个大痛点。首任车主的核心权益一刀切,过户全没,剩下动力电池等质保条款,出了事还不一定能分清是“天灾还是人祸”,要是真遇上灰色地带,指望厂家一碗水端平,很难。所以你看,车行里那些摆着的二手SU7,车况再好,没有保障就没人敢碰。

小米SU7召回,二手市场遇冷,车主权益受影响-有驾

当然,小米不是第一个遭遇这种困境的新能源玩家。蔚来、理想、比亚迪,这些年哪个没有被二手市场狠狠“教做人”过?只是有的啃下来了,有的还在摸索破局。小米做手机能用极致性价比打开市场,但汽车,尤其新能源这摊水,比机圈深多了。手机换代快还能当“数码玩具”,汽车可得跑三五年,操心的老家伙、城里的中产、刚出社会的打工人,谁都愿意为稳定多花点钱,明知道后期会掉价,谁还没个心里盘算?

现在小米SU7摆在那里,往日的光环全变成了二手车商的“负资产”,市场用脚投票。这是产品本身的成长阵痛,也是行业“集体焦虑”的缩影。就我个人看,召回是负责任的表现,但不是万能药,只能说明企业没有掩盖问题。但要想让二手市场、消费者重新树立信心,还需要拿出更扎实的产品、制度创新和服务保障。不是今天召回一下,明天升级一个OTA,就能把车主的钱包糊弄住的。

问题来了,下一步,又有谁能把握新能源车的潮水呢?小米是继续出新款、挤老用户,还是会慢下来把服务打磨透?消费者又是趁价格下跌抄底,还是继续观望?二手市场能不能挺住,还是又要变成一地鸡毛?我觉得,未来还在跟每个人开玩笑,只是这次谁也别太当真了。毕竟,市场的选择从来不是几个PPT和一两条销量曲线就能决定的。

小米SU7召回,二手市场遇冷,车主权益受影响-有驾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