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下的敦煌,风像十几世纪前的商队一样,不紧不慢地往玉门关外吹。镜头拉近,沙尘与机油混合的味道里,一个男人带着团队,架起直播设备,调试越野车。魏建军,长城汽车董事长,西北直播间里的主角,此刻没在办公室——他站在汉长城遗迹旁,看着脚下残存的夯土墙体。有人用手机拍下他低头沉思那一刻,仿佛在对话千年前的守边士卒。这不是一场简单的营销,更像一场考古剧,演员兼旁白,皆为自己。
如果你是魏建军,此时会怎么想?一边是现代社会的越野挑战,车轮碾过黄沙,另一边,是千年前驼队的跋涉和边民的守望。你代表的不只是一个汽车品牌,更是一种文化身份认同。怎么看待这样的身份转换?和多数车企老板不同,魏建军把自己塞进了历史的缝隙里,不怕落灰——大家都奔波于销量与市场时,他偏要拽出点“根”,在玉门关的遗迹旁讲长城的故事,这种操作,大部分同行只能说三个字:会玩儿。
按直播流程,赛事推广是重头戏。敦煌拉力赛,越野车的“沙场点兵”,观赏性不俗,但魏建军显然不只满足于赛车刷屏。他带头挖掘敦煌的文化内核,镜头一个转场,切至月牙泉。沙漠与水、古与今——大开大合,切割的很到位。长城汽车得名,溯源到真正的长城,就是西汉时期敦煌一带的这道防线。用车与筑城,拼的都是坚持和耐力。如果说汽车行业的核心是“马力”,那中华文明的底色可能是“韧性”。
行业视角下,长城能把企业直播搞到玉门关,不只是在拼场地独特性。多年做汽车,品牌要做出故事,不能只靠技术和销量。而敦煌则是符号,是历史的“高配插件”。魏建军本人说过,长城汽车不只是造车机器,更是一种精神符号。这种关联,作为旁观者,我愿称之为一次聪明的“文化押注”。毕竟,敦煌的历史底蕴够深,能撑起长城汽车接下来几十年继续讲故事的需要,且有望让企业与中国文化同频同振。
如果追溯动机,汽车企业做文化直播,比传统的广告投入效率更高。直播现场,魏建军既是企业家,也是文化讲述者。他走在汉长城遗迹边,把长城汽车的命名做个“认祖归宗”,一边探讨新时期的“万里精神”,一边聊汽车如何成为新时代的动力符号。说白了,这是一次“原产地认证”式的精神溯源,号称从历史走向未来——听起来宏大,但也没脱离本质:把中国越野和汽车消费绑得更紧。
话说回来,企业文化是个玄学。车企有自己的使命陈词,轻则讲科技,重则扯情怀,很多时候流于自我感动。但长城汽车这次算是把情怀落地了。有人吹它是中国民族品牌的担当,有人怀疑是不是饭圈化包装,其实不用太较真。真正的价值,是让人们记住:汽车可以跟历史对话,而不是只跟KPI或者油耗表对话。
这事在我眼里,成功之处在于保持了分寸感。敦煌有故事,长城有底子,不至于让人觉得生硬。企业做文化带动,怕的是装腔作势,魏建军这次算是“上阵父子兵”,自己站在玉门关下讲历史,少了点套路,多了点真实。从职业角度看,这种策划商业和文化融合,往往既考验钱,也考验脸皮。亏本搞直播容易,出彩不容易。
当然,事情也没那么“纯洁”。企业做直播,终归要考虑品牌传播效果。越野赛事本身就是圈粉利器,试图推动中国越野和汽车消费文化升级,是显而易见的预期。至于倡导“万里精神”,说的其实是企业的长远打算。若按行业惯例,这种动作是对同行的“秀肌肉”——你有技术我有文化,大家各显神通,倒也没必要上纲上线。
作为老牌汽车人,魏建军在敦煌玉门关直播,其实也在试图回答一个老问题:“中国汽车企业到底是谁?”答案如果只停在“造车赚钱”,那跟拆迁队没啥区别。只有把“文化”嵌进去,品牌才有了灵魂。这就像古人筑长城,不只为抵御匈奴,更为子孙立标。至于现代车企,能不能为行业立标,那就看谁更懂讲故事、谁底气更足。
说起来,这种商业与文化的挂钩,多少有点黑色幽默。沙漠边关下吹直播,企业家自己上阵推销精神价值,像极了“卖瓜自夸”,但卖得起劲,还挺有市场;既是营销,也是一次精神加油。现实总是让人忍俊不禁——前头刚讲完“历史厚重”,后面就用手机扫码领优惠券。这种割裂感,深入骨髓,活像一出东西方文明与现代消费共同混剪的小品。我们都在这样的分裂感里找存在感,谁都没法免俗。
至于以后是否会有更多车企这么干?也不会一窝蜂。毕竟不是每家都有长城和敦煌这种“高配文化IP”加持,搞不好直播变相“拼爹”。但这也无所谓,行业有分工,故事有套路。关键在于,这种文化自觉能不能真正为中国汽车产业提供精神底座,而不是转瞬即逝的流量囤积。
最后,不妨留个问号:企业借用文化符号,究竟能走多远?是时代红利,还是一场“精神短跑”?中国汽车如何既造机器,又能塑魂?说到底,汽车和长城、敦煌一样,都得靠“耐力”和“韧性”才能活下来。至于你更喜欢代码还是夯土砖墙,可以评论区慢慢掰扯,反正这个“现场”,大家都有一席之地。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