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这两年风头正劲,SU7和SU7 Pro的爆火让雷军又一次站上热搜。
但要说这车真能吊打特斯拉、碾压BBA,光靠营销可不够。
今天咱们就扒一扒小米汽车背后两位"扫地僧"式的人物——胡峥楠和于立国。这俩老哥一个负责造车,一个管人,配上雷军的"忽悠神功",硬是把互联网跨界造车玩出了新花样。
先说胡峥楠,这位70后工程师出身的技术狂人。早年在上汽当工程师时,他就像个汽车界的"扫地僧",天天泡在车间里琢磨怎么把车造得更结实。2012年跳槽吉利后,直接接手了博越项目。这哥们儿厉害就厉害在,能把丰田花冠逆向研发成比亚迪F3,硬生生砍掉一半成本卖7万3,让国产车第一次有了和合资车叫板的底气。后来他带着吉利研究院搞出了CMA架构,这玩意儿相当于汽车界的"乐高积木",领克01到极氪001都是用这框架拼出来的。听说雷军挖他时,吉利连夜开会要告他竞业协议,最后还是雷军亲自出面才摆平。
到了小米,胡峥楠可没闲着。他带着500人的自动驾驶团队搞研发,这帮人里有微软谷歌出来的AI大牛,还有从奔驰宝马挖的设计师。最绝的是他搞了个"动态性负责人"制度,让专业车手周灿当项目负责人,工程师得听车手的。就这波操作,直接把SU7的底盘调校成了赛道猛兽,纽博格林圈速干翻保时捷。难怪有人说,小米汽车能有今天,胡工功不可没。
再说说80后的于立国,这哥们儿的人生经历比电视剧还精彩。北汽待了十来年,从战略规划部部长干到ARCFOX总裁,结果因为和车主互喷上了热搜。当时极狐车主维权,于总直接在发布会上开怼:"你们懂车吗?"结果被全网骂成"暴君"。但雷军就看重他这股子狠劲,2021年把他挖到小米当副总裁。现在于总管着小米汽车的工厂和供应链,去年SU7产能爬坡那会儿,他带着团队天天泡在亦庄工厂,硬是把日产能从50台提到300台。
这俩人的组合堪称"黄金拍档"。胡峥楠负责把车造得够硬核,于立国就负责把车造得够快够便宜。记得SU7发布前那阵子,网上疯传小米要学特斯拉搞直营,结果于立国带着供应链团队三个月搞定29家服务中心,比预定计划还快了两个月。更绝的是他搞的"用户共创",把车主反馈直接对接给研发部,SU7的座椅设计改了17版才定型,就为那0.5度的坐姿舒适度。
不过要说这俩人最牛的,还得是雷军把他们捏合在一起的本事。胡峥楠是典型的工程师思维,认死理,曾为个焊接工艺和德国供应商吵了三天三夜。于立国却是互联网那套"小步快跑",有次为了赶发布会,愣是把量产车拆了给媒体看底盘。俩人吵架是常事,有回在会议室拍桌子,雷军直接在门口放了盆仙人掌:"再吵就把你们种这儿。"结果第二天俩人居然握手言和了。
现在回头看,小米汽车能成,真不是靠雷军那张嘴。胡峥楠把吉利那套"工程师文化"带进小米,每个螺丝钉都要过三道检测;于立国又把北汽的"铁军作风"注入生产,工厂实行军事化管理。最逗的是俩人还搞了"跨界融合",让做手机的工程师和造车的老师傅坐一块儿头脑风暴,愣是把车机系统玩成了米家生态的入口。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担心,这俩"空降兵"和小米原有团队磨合得咋样?听说李肖爽负责的市场部,和胡峥楠的技术部因为产品定位吵过架。但雷军显然早有准备,他让刘德这个生态链负责人当和事佬,把汽车和智能家居打通,SU7车主现在能用手机控制家里的空调、扫地机器人,这招确实高明。
说到底,小米汽车的成功就像组装手机——胡峥楠负责"硬件堆料",于立国搞定"供应链量产",雷军玩转"生态营销"。这三人组要是早生二十年,说不定能把诺基亚都给颠覆了。不过话说回来,现在吉利和北汽都跟打了鸡血似的,每次小米出新动作,对手马上就有类似产品。要我说,雷军真该给老东家们送锦旗:"最佳人才输送基地"!
各位看官,你们觉得小米汽车能靠这"铁三角"干翻传统车企吗?胡峥楠和于立国这对"造车双雄",到底谁的贡献更大?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