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呼吸的方向盘,打得过降价五万的屠夫吗?

讲真,最近看到一个新闻,一个叫兴业的皮革厂,居然和北航搞到了一起,要共建一个什么“触觉感知与创新联合实验室”。

会呼吸的方向盘,打得过降价五万的屠夫吗?-有驾

我看到这个名字的第一反应是,坏了菜了,又有人开始不务正业了。

一个做皮革的,一个研究飞机的,凑在一起能干嘛?给飞机蒙皮吗?还是说北航的教授们终于悟了,觉得飞行器设计的终极奥义,是让飞行员的屁股在弹射瞬间也能感受到Nappa真皮的温柔?这是一种怎样的人文关怀,三体人看了都得当场气活过来,说你们地球人就是会整这些花里胡哨的。

事情的本质其实非常简单,就是两个字:焦虑。

皮革厂的焦虑,和所有传统行业的焦虑一模一样。眼看着新能源车企一个个都成了“毛坯房大师”,能用织物的绝不用皮革,能用塑料的绝不用织物,终极形态是直接给你个水泥板凳,美其名曰“工业风”、“战损风”。传统皮革厂的心态,就像是苦练了二十年金钟罩铁布衫的武林高手,一出门发现大家都在玩无人机biubiubiu,你那一身横练筋骨,除了能多抗两下揍,还有什么用?没用了。所以他们必须得给自己找个新故事,一个听上去特别666,特别高科技的故事。

“智能感知材料”、“电子皮肤”、“人机融合”,你看这些词,是不是每一个都像从修仙小说里摘出来的?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做一张皮了,他们要做的是一张能“飞升”的皮,一张有灵性的皮。这张皮得能感知你的情绪,知道你开心还是难过,甚至在你堵车心态爆炸的时候,方向盘上的皮革还能温柔地震动两下,模拟出你妈拍着你后背安慰你的感觉。就问你怕不怕?

会呼吸的方向盘,打得过降价五万的屠夫吗?-有驾

而北航的教授们呢?他们的焦虑在于,实验室里的屠龙之技,总得找个地方下山砍几个小怪试试手感。论文发得再多,参数做得再漂亮,如果不落地,那终究是空中楼阁。而汽车行业,是目前唯一一个能把所有“黑科技”都当成压缩毛巾一样泡开,然后还真有人愿意为之买单的神奇领域。自动驾驶、智能座舱、全息投影,甭管靠不靠谱,先给你塞进去再说。所以,北航的教授们带着他们的“触觉感知”大法下山了,一眼就看到了在村口彷徨的皮革厂,两人一对眼神,懂了,就是你了。

会呼吸的方向盘,打得过降价五万的屠夫吗?-有驾

这就叫双向奔赴,各取所需。一个出技术讲故事,一个出场景出钱,一起搭个台子唱大戏。

但是,这里面有个致命的问题。他们似乎搞错了一件事,那就是汽车行业,尤其是当下的中国汽车市场,竞争的核心到底是什么?

会呼吸的方向盘,打得过降价五万的屠夫吗?-有驾

是技术吗?是体验吗?

是,但又不是。

我作为一个被社会毒打多年的中年人,说句实话。决定一个技术能不能活下来的,从来不是实验室里的那些完美数据,而是菜市场门口那些不讲道理的老头乐。自动驾驶的终极考题是什么?不是识别红绿灯,也不是高速巡航,而是你如何在一个左边是大妈买菜的电动车,右边是逆行拉货的三轮车,前面还有一个随时可能横穿马路的小学生的神仙路况里,安全地把自己挪出去。你的激光雷达再牛,算力再高,能算得出大爷下一步是往左躺还是往右躺吗?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这就是现实,粗糙,但不讲道理。

会呼吸的方向盘,打得过降价五万的屠夫吗?-有驾

同样,你这个所谓的“智能皮革”,最大的挑战者是谁?不是另一家也搞了智能皮革的同行,而是那个直接把价格打到骨折的疯子。

会呼吸的方向盘,打得过降价五万的屠夫吗?-有驾

当下的汽车市场,已经不是请客吃饭,不是温文尔雅的存量竞争,而是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最好的竞争手段不是把我的蛋糕做得比你更精致,而是直接把餐厅给爆了,大家谁也别吃。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后来者们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

你可以想象一个场景。兴业的宏兴汽车皮革,花了大价钱,请了北航的顶级团队,终于研发出了一款“会呼吸的智能方向盘”。它能根据你的心率调节温度,能根据你的手汗分析你是不是紧张,甚至还能在你犯困的时候释放一种特调的皮革香氛让你精神一振。牛不牛?太牛了,太阳都要一个趔趄。

然后呢?隔壁车企发布会,老板穿着乔布斯同款T恤走上台,清了清嗓子说:“我们的车,内饰虽然只是普通的仿皮,但是,我们便宜五万。”

咣当。

你那个会呼吸的方向盘,瞬间就窒息了。

消费者的逻辑非常朴素。你那些花里胡哨的功能,有当然好,但如果为了这个“好”,需要我多掏几万块钱,那我宁愿不要。我可以用这几万块钱加油、充电、买保险、甚至出去旅个游,它不香吗?我犯困了不会自己打开窗户吹吹风吗?非要你的方向盘来熏我?

所以说,这种看似高大上的技术合作,本质上是一场豪赌。赌的是汽车市场未来会走向“体验为王”的消费升级,而不是“价格为王”的血腥内卷。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现实就是这么蠢。

当然,我们也不能一棍子打死。这种探索有没有意义?有。它就像军备竞赛里的概念武器,可能现在没什么用,但你必须得有。万一哪天市场风向真的变了呢?万一消费者真的就吃这一套了呢?那时候你再从零开始,黄花菜都凉了。

这是一种“预研”,一种对未来的投资,一种给资本市场画的大饼。大家都不傻,兴业不傻,北航也不傻。他们心里门儿清,这事儿短期内不可能带来什么颠覆性的商业回报。它的核心价值在于“姿态”。

一个向市场展示“我们还在创新,我们没有躺平”的姿态。

一个向对手宣告“我们有高校背景,我们玩的是技术”的姿态。

这个姿态,比那个实验室本身可能更值钱。

但这里面还有一个玄学问题,那就是品牌信仰。有些东西,你不能用性价比去解释。比如奔驰,比如特斯拉。会买奔驰的人,你跟他说国产车内饰用料多好多好,他会礼貌地笑笑,然后转身还是去提了奔驰。因为奔驰最值钱的,从来不是那堆零件,而是那个三叉星辉。那是一种信仰,一种身份认同。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那么,这个“智能皮革”有没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信仰图腾?比如,未来的某一天,“搭载北航-兴业联合研发的第二代情感交互座舱”这句话,本身就成了一个金字招牌?

有可能,但太难了。真的太难了。

因为汽车是一个集大成的产品,皮革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环。消费者愿意为一个车标信仰充值,但很难想象他们会为了一块皮去充值。除非这块皮真的能像“道诡异仙”里一样,能自己修炼成精,在你遇到危险的时候,座椅直接变成一个金钟罩铁布衫把你包起来。

如果真能做到,别说五万,五十万我都买!

所以,结论是什么?

这场合作,是一次传统企业在掀桌子时代的挣扎自救,是一场科研院所的技术变现尝试,是一场给资本市场精心准备的表演。它很酷,很性感,充满了未来的气息。

会呼吸的方向盘,打得过降价五万的屠夫吗?-有驾

但最终决定它生死的,既不是王党校教授的论文,也不是吴国仕董事长的决心,而是隔壁那个不讲武德的友商,今天晚上又会把价格降多少。

要么成仙,要么成盒。这就是现实。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