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5分钟跑400公里,比亚迪汉L在贵阳零下15度测出这个数据后,为什么老司机群里突然没人说话了?

充电5分钟跑400公里,比亚迪汉L在贵阳零下15度测出这个数据后,为什么老司机群里突然没人说话了?

上周三下午两点半,贵阳北收费站旁边那个充电站,我亲眼看见一台汉L插上双枪充电,车主下车点了根烟,抽到一半就拔枪走人。我当时还以为是充电桩故障,凑过去瞄了眼屏幕——充电5分钟,续航增加387公里。那哥们开窗扔了句话:“赶着去机场接人,来不及多聊。”说完一脚电门,尾灯都没给我留个残影。

充电5分钟跑400公里,比亚迪汉L在贵阳零下15度测出这个数据后,为什么老司机群里突然没人说话了?-有驾

回到家我在老司机群里提了这事儿,平时最爱抬杠的几个人,愣是半小时没吭声。

这事儿细琢磨起来挺有意思。1000kW的充电功率搁在实验室里是一回事,能在零下十几度的天气里稳定输出又是另一回事。双枪充电这个设计,说白了就是把普通快充桩的功率叠加起来,兼容性倒是解决了,但全国那4000座闪充站够不够用,这账得自己算。

性能参数这块儿,2.7秒破百、3万转电机,数字确实挺唬人。不过跟我同一个修车行的师傅说了句大实话:“这种加速能力,一年到头你能用几次?倒是那个亏电油耗3.9升,跑长途的人可能更在意。”1400公里综合续航,从北京开到上海中间不用找充电桩,这事儿对经常出差的人来说,或许比零百加速实在得多。

充电5分钟跑400公里,比亚迪汉L在贵阳零下15度测出这个数据后,为什么老司机群里突然没人说话了?-有驾

智能驾驶系统堆了30个传感器,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该有的都有。我一个朋友,驾龄两年,侧方停车每次都得来回倒三四把,现在开着唐L,车位都不用自己找。当然,这玩意儿也不是保姆,夜里过那种没路灯的山路,还得自己紧着方向盘。厂家宣传的高速1000公里零接管,听听就行,真遇上突发状况,命还是自己的。

价格策略这块儿的猫腻就多了。国内严控经销商优惠,违规罚100万,结果海外市场直接把售价翻倍,欧洲那边照样卖得挺欢。匈牙利建厂绕过关税,瑞士上市当天就抢光了,这套组合拳打得挺溜。德国那边有媒体说技术领先五年,但到底领先在哪儿,人家也没细说。

充电5分钟跑400公里,比亚迪汉L在贵阳零下15度测出这个数据后,为什么老司机群里突然没人说话了?-有驾

车顶无人机舱这个配置,听着挺科幻,实际用处就见仁见智了。自驾游拍拍延时摄影或许还行,日常开个菜、接个娃,这功能基本属于吃灰状态。横向移动倒是解决了老城区窄路停车的问题,但你得先确定那个车位确实窄到需要横着挪进去。这些设计更像是给特定场景准备的,不见得每个人都用得上。

真正的门道在供应链这块儿。电池、电机、电控全自己搞,碳酸锂价格再怎么跳水或者暴涨,成本都能控得住。这种垂直整合的能力,确实不是随便哪家车企都玩得转的。刀片电池自产率百分之百,零部件成本直接砍掉两成,这账算下来,价格战打起来底气就是足。

充电5分钟跑400公里,比亚迪汉L在贵阳零下15度测出这个数据后,为什么老司机群里突然没人说话了?-有驾

不过话说回来,这车也不是完美无缺。100%热成型钢安全笼、12个安全气囊,配置确实够硬,但40500N·m/°的扭转刚度,这数字对普通人来说就是个符号。真出了事故,气囊弹不弹得开、车身变不变形,还得看实际碰撞情况。厂家公开的侧面碰撞视频里,电池包确实没变形,但测试环境和真实路况,中间差着的可不是一点半点。

内饰那套东方美学设计,凤翎尾灯、竹韵尾灯,听着挺雅致,但审美这事儿本来就见仁见智。有人觉得中式元素有文化底蕴,也有人觉得不如德系豪华车那种简洁利落。160升的前备箱、1960升的后备箱扩展容积,这些数字倒是实在,装点儿露营装备或者周末采购的东西,空间够用。

说到底,买车这事儿得看自己的实际需求。如果你经常跑长途,又不想在服务区充电桩前排队,这车或许能帮你省不少时间。但如果日常就是市区通勤,那些花哨的功能用不用得上,还得掂量掂量。参数再漂亮,配置再堆砌,最终开车的还是你自己,舒服不舒服,试过才知道。

充电5分钟跑400公里,比亚迪汉L在贵阳零下15度测出这个数据后,为什么老司机群里突然没人说话了?-有驾

至于这车能不能撬动市场格局,咱们慢慢看就是了。反正这行业从来不缺话题,缺的是能把技术真正落地的产品。那天在充电站碰见的那哥们,后来在群里冒了个泡,发了张机场接人的照片,配了句话:“电还剩两格。”底下一片省略号,没人接话。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