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刚刚落下,城市边缘的4S店里灯火通明。
橱窗后,一排排方盒子车身在灯光下泛着冷冽的金属光泽,有种不属于这座城市的硬派气息。
某个手里攥着购车合同的小伙子,正一脸纠结地打量着钛3和坦克300,像极了现实版的“买瓜两难”。
如果说多少年前,这里的主角还是霸气横行的合资硬派越野车,现在的“方盒子擂台”,已经变成了国产新能源和燃油派的暗战。
你会站在哪一边?
坦克300失守,钛3登场。
事出反常必有妖。
坦克300霸榜这么久,突然跌出前十,市场的风向就像秋风里的塑料袋,说变就变。
这次,哈弗大狗成了头号种子,方程豹钛3紧随其后,鲤鱼跃龙门般杀出重围。
最让我好奇的是:一个刚上市不久的钛3,怎么能用不到两季的时间,把积累多年的老将拍在沙滩上?
新能源大军突然集体冲进方盒子领域,难不成真的是“电动爹”再一次把燃油党按在地上摩擦?
理性捋一遍,答案其实并不复杂:油价日益高悬、政策导向青睐新能源、用户结构年轻化,再加上方盒子这种“既要越野范,又要通勤经济”的复合需求,钛3之流天然赶上了好时候。
3季度数据显示,大狗卖了40823台,钛3卖了26496台,方程豹5也搞出了13474的成绩。
坦克300,那位曾经的“一哥”,却悄然滑出前十。
数据不会说谎,但人会解读。
坦克300的失守,不是产品不行,而是规则变了。
说来可笑,方盒子在中国市场曾经是个很野的物种,玩越野、搞情怀、秀肌肉,属于小众的浪漫。
疫情之后,自驾游爆红,带火了方盒子,也带来了主流化的拐点。
但方盒子毕竟自重大、风阻高,油耗感人。
现在新能源动力一上,用户再也不用天天在乎油价每升涨几毛,“新能源越野车”成了铁憨憨们的新宠。
坦克300的燃油胃口和装腔属性,在新能源同类面前,突然变得“不可持续”了。
身为局外人,我也得承认,比亚迪的算盘打得精。
方程豹系列连番出击,钛3直接抓住了新能源与方盒子重叠市场的红利,钛5、钛7跟着补位,价位一个比一个高,销量也一个比一个不逊色。
“30万的方盒子卖成这样,只能说国人钱包比过去厚实了不少。”如果你问我这是不是泡沫?
我只能说,这届消费者的理性和冲动,永远在春秋笔法之间。
但别以为新能源方盒子就能一统江湖。
电池焦虑、补能焦虑、冬季掉电、极端天气安全,都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比亚迪腾势N8L可以在暴风中不跑偏,高速避让也不翻车,这听起来很美好,但真到无人区,电池续航和补能网络,就是灵魂拷问。
不信你试试在西北戈壁找个快充桩,和找到水井哪个更快?
别说我唱衰,新能源越野的“天花板”,还真不是一两年能撞破的。
再往下细扒,方盒子销量前三基本被新能源占领,这里有技术进步的因素,更有用户群变化的现实。
燃油方盒子越来越像老派江湖的残党,新能源方盒子则像新贵,一路高歌猛进。
但高歌猛进背后,总不乏泡沫和跟风。
市场嘛,从来都是一地鸡毛和一地黄金并存。
钛3、钛7、猛龙、坦克400新能源……看着这些名字,有点像武侠小说里的门派乱斗。
每个品牌都在试图用技术和营销讲一个“未来已来”的故事,可谁也无法保证故事会不会烂尾。
我并不是不看好新能源方盒子的崛起。
相反,作为旁观者,每次看到技术真刀真枪地对用户体验下手,都觉得市场终于不只卷价格、卷外观了。
如果比亚迪这套主动安全、极限防护的黑科技真能走下神坛、普及到钛3、钛7这些主流车上,国内消费者也算熬出头了。
可问题是,安全感和科技感就像电池续航,总是说起来美,真正落地还得一步一步来。
你信不信,隔壁老王家要是明天买了钛7,头一年还会天天在群里晒续航,第二年就只会吐槽充电桩堵车。
写到这里,有人可能觉得我过于悲观。
其实不是。
汽车市场就是这样,一半是理性推演,一半是人性赌博。
你以为“销量冠军”能高枕无忧?
但没准下个季度,马路上又多出几款新晋“方盒子”,或者油价暴跌、政策翻脸、技术掉链子……谁都说不好。
比亚迪的高光时刻,也许会很长,但真理往往掌握在下一个爆款手里。
身为职业观察者,有时我会自嘲:每天盯着数据表、新闻稿,像极了法医对着尸体解剖,明明是在甄别生死,却没人能预判下一具尸体会不会突然坐起来。
市场也一样,热闹时大家都说自己是赢家,冷清了就全怪环境恶劣。
其实,买车如买鞋,合脚才是王道。
你说新能源方盒子会不会成为未来主流?
或者会不会像曾经的MPV一样,风头一过就被遗忘在时间的角落?
这事儿,我不敢打包票。
夜快深了,4S店的灯还亮着,橱窗里的方盒子依旧铿锵。
那个犹豫的小伙子也许还在纠结选哪款。
说到底,每一次产业变革、每一款新车的崛起,都是市场与用户的一场“双向奔赴”。
只是这场奔赴里,谁会是下一位掉队的坦克300,谁又能笑到最后,没人有答案。
你觉得,新能源方盒子,真的能跑得过时间和人心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