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车主朋友和正准备买车的朋友可能都听到了一个消息,说国家要出个新规矩,以后燃油车的日子就不好过了,甚至有人说这是燃油车淘汰的倒计时。
大家心里肯定犯嘀咕:这到底是真的假的?
这个新规矩有多厉害?
我们以后买车开车,到底该怎么办?
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把这事儿从头到尾好好聊清楚。
首先,这个传闻中的“新规”,并不是空穴来风。
它指的是我们国家工信部等部门联合发布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强制性国家标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油耗标准。
这个标准其实一直在分阶段收紧,而大家热议的,正是即将到来的、要求最严格的那个阶段,大约会在2025年底到2026年初正式对所有新生产的车辆生效。
这个标准的核心思想很简单:以后新出厂的燃油车,必须得非常非常省油才行。
那到底要多省油呢?
网上流传的“1.09吨以下车油耗不超2.57升,1.09-2.51吨车限3.3升”的说法,虽然不是官方文件的原话,但它非常形象地告诉了我们这个新标准的严苛程度。
它实际上是一个根据车子重量变化的动态标准,车子越重,允许的油耗稍微高一点,但总体上,那个“及格线”被拉得非常高。
高到什么程度呢?
我们不妨拿现在市面上卖得最火的几款车来比一比,大家心里就有数了。
就拿日产轩逸来说,这车在大家印象里算是省油的代表了吧?
很多车主开下来,百公里综合油耗差不多在6升左右。
再看看咱们的国民神车哈弗H6,作为一款SUV,空间大、视野好,但油耗也实实在在,车主们普遍反映百公里油耗在7到8升,甚至更高。
好了,现在我们把这两位“尖子生”放到新规矩的尺子下面量一量。
轩逸这样的紧凑型轿车,未来的油耗上限可能就在百公里4升以下,而哈弗H6这种重量的SUV,上限也高不到哪里去。
这么一看,它们现在的油耗成绩,距离新标准的要求,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几乎是差了一倍。
就连以混动技术著称的丰田卡罗拉双擎,在不充电、纯当油车开的情况下,油耗也超过了4升,同样在新规面前感到压力山大。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这个新规矩不是在跟你商量着节约用油,它几乎是在用一个技术上的“不可能三角”,直接给传统燃油车技术画上了一条难以逾越的红线。
这下,压力就全给到了汽车制造厂这边。
他们怎么办?
无非就几条路。
第一条路,是硬着头皮搞技术研发。
怎么研发?
就是把发动机的每一滴油都压榨到极致。
比如,用更先进的涡轮增压技术,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想方设法再降低个10%的油耗。
或者,在车身材料上下功夫,像一些高端车一样,用上更轻的全铝车身,车子轻了,油耗自然就下来了。
但问题是,这些高精尖的技术和新材料,都是要花大价钱的。
汽车厂投入的研发成本和制造成本,最后肯定要体现在车价上。
也就是说,未来的燃油车,要么技术达不到标,要么就是价格贵到让普通老百姓望而却步。
甚至还有一种可能,为了减轻车重,车企会开始“减配”,比如把座椅加热、全景天窗、高级音响这些增加重量的舒适性配置都拿掉,未来的燃油车可能会变得非常“朴素”。
第二条路,就是另辟蹊径,走混合动力的路线。
这也是目前看来最现实、最聪明的办法,尤其是插电式混合动力车。
为什么说它聪明呢?
因为它在官方测试油耗的时候,可以利用电池里的电跑一段路程,这样一来,计算出来的百公里综合油耗数据就非常漂亮了。
比如现在市面上很火的比亚迪秦PLUS DM-i,它在没电的时候当油车开,油耗也就在4升多,但因为可以充电用电,综合油耗就能做到非常低,轻松满足新规的要求。
这类车就像是找到了政策里的一个巧妙通道,成功地生存了下来。
这个新规矩的连锁反应,很快就会传递到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二手车市场。
可以预见,那些排量大、油耗高的传统燃油车,尤其是豪华品牌的SUV和轿车,它们的保值率会受到巨大冲击。
以前可能还要加价才能买到的热门车型,未来在二手市场上可能就要“割肉”卖了。
因为接手的人会想,买一辆油耗这么高、未来政策又不明确的车,风险太大了。
相反,那些本身就极其省油的日系混动车,可能会因为市场的稀缺性,二手价格反而会更坚挺。
对于我们买新车的人来说,选择也会变得更加清晰。
如果你主要是在城市里上下班开,每天开的里程不长,家里又有条件安装充电桩,那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简直就是为你量身定做的。
平时用电,每公里的花费就几分钱,比坐公交还便宜,偶尔跑个长途或者回老家,又有发动机,完全不用担心续航问题。
这部分车主,可以说是这次变革中的大赢家。
但如果你是那种需要常年跑高速、业务遍布全国的司机,那可能就要头疼了。
纯电动车在高速上续航打折的问题,目前还没有完美的解决办法,服务区的充电桩在节假日也需要排队。
而插电混动车在高速上一直用油跑,节油效果也并没有那么神奇。
他们可能面临着要么接受未来更贵、配置更低的燃油新车,要么就得改变自己的出行习惯。
说了这么多,我们不妨再往深一层想,国家为什么要出台这么一个严厉的规定呢?
仅仅是为了环保吗?
环保当然是重要原因之一,但更深层次的,这是一盘关乎国家未来发展的大棋。
这背后,是我们国家在汽车产业上“换道超车”的决心和战略布局。
过去一百年,在传统燃油发动机领域,我们的技术一直在追赶西方发达国家,核心技术和专利很多都掌握在别人手里。
但是,在新能源汽车这个全新的赛道上,我们和全世界几乎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
尤其是在电池、电机、电控这“三电”核心技术上,我们国家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诞生了像宁德时代、比亚迪这样全球领先的企业。
所以,这个油耗新规,就像一个强有力的杠杆,它的目的就是加速汽车市场的转型。
它通过设定一个极高的燃油车技术门槛,让车企发现,与其投入巨资去研发越来越难达标的燃油技术,不如把资源和精力全部投入到发展新能源汽车上,这样更符合成本效益,也更符合未来的发展方向。
同时,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也能有效降低我们国家对进口石油的依赖,这对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这不仅仅是一场技术革命,更是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和能源变革。
所以,当我们看到未来车展上绿色的新能源牌照越来越多,传统燃油车越来越少时,不必感到惊讶,这正是这盘大棋正在显现的最终结果。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