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PLUS实车曝光,尺寸加长搭载2.0T引擎,能否撼动日系三杰市场格局,引发行业新一轮竞争

说实话,最近这半年,中型车市场都快成死水了。突然有天,武汉一个哥们发张图,说碰见了天籁PLUS实车,我心里立刻蹦出来一堆疑问:这是日产给自己找的救命稻草吗?车头换了飞翼设计,车尾还带贯穿尾灯,长度也加了14毫米,具体到4920mm,这点数字听起来不多,但对车内空间影响挺实在的。

我刚才翻了下相册,发现去年我在日产工厂附近跟一个修理工聊过,他说:新天籁的那个可变压缩比发动机,维护起来比老款头疼一点,零部件精细,怕厂里面供应链一有波动,成本得往上翻。这让我想到,改款不仅是颜值加分,背后供应链也得紧密配合,不然就成了掉链子的笑话。

天籁PLUS实车曝光,尺寸加长搭载2.0T引擎,能否撼动日系三杰市场格局,引发行业新一轮竞争-有驾

说起空间,天籁PLUS后排腿部空间提升了大概20毫米,从890毫米到910毫米(这是我体感估算,有点模糊),坐进去倒是真感到宽敞了点。咱们随便拿跟凯美瑞2.5S对比,别光看尺寸,天籁搭载的零重力座椅据说能减少30%的长途疲劳——这数字我没多数据支持,只是销售那边人突然冒出来一说,听着还挺诱人。凯美瑞座椅更偏运动风,但长时间坐下来,可能就没天籁那么舒服。

我得纠正自己刚才说的,有点泛泛而谈了。虽然天籁PLUS尺寸增加,但实际空间感不能完全靠数字说话,有时候宽度、座椅形状对感受影响更大。这部分,我先留个白,等车展现场坐进车里再说。(这段先按下不表)

动力方面,2.0T VC-Turbo发动机继续当主角,243马力和371牛·米的扭矩数据看着挺硬核,有样本说这套发动机在同级里那是头部玩家。对比雅阁2.0T,天籁的CVT变速箱在拥堵路况下更顺畅,我体感是少了顿挫,开起来舒服多了。但说实话,CVT低温保护什么的,稳定性还有待观察,老实说我嫌这玩意麻烦,有时候冷车抖动明显,日常用车体验会打点折扣。

天籁PLUS实车曝光,尺寸加长搭载2.0T引擎,能否撼动日系三杰市场格局,引发行业新一轮竞争-有驾

说来奇怪,天籁PLUS貌似会首次配备鸿蒙座舱。12.3英寸悬浮中控屏加上10.25英寸全液晶仪表,支持AI语音助手和多设备互联,有点科幻了。我忍不住想,日产这波是不是也被华为秘密拉拢了?(这个判断没细想过,纯属猜测,体感不准)新系统能不能真解决之前车机卡顿的问题?毕竟一个顺畅的车机环境怎么说都比半路死机强点。

销售告诉我,他们这次搞了双车战略挺精明。现款天籁价格一路滑到15万左右,主打性价比;天籁PLUS预计18到22万,目标客户明显更偏向追求品质和颜值升级的年轻家庭。对比大众帕萨特之前推出的龙腾版+Pro版,这种打法理论上能抓住更广的消费层面,可这中间风险呢?汽车这种产品,价格差距轻轻一拉,消费者心理就可能翻脸。

这个策略听起来挺好,但我真心怀疑两款车会不会内耗过猛。你想,买车人心理也复杂:18万左右买个天籁PLUS值得吗,还是直接便宜点拿现款?燃油车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50%的今天,能玩出多大花样?这还不说内饰升级是否够看头,毕竟一台车的内饰材质、触感和做工,往往影响那3000元的决策门槛,我身边有个朋友开个月开才发觉内饰塑料感太强,心情都受影响。

对比雅阁和帕萨特,天籁PLUS油耗降了0.8升每百公里(估算数据,样本有限),燃油经济性确实不错。但说实话,大家买中型车,多少不是抱着省油的心态,更多还是舒适和品牌认同感。日产这次在设计上动了心思,贯穿尾灯里嵌入了NISSAN发光标识,还有经典的TEANA尾标回归,这招连我都算被情怀拉了一把。你会不会觉得,这种设计实际上是对80后和90后买家买点的精准把握?

天籁PLUS实车曝光,尺寸加长搭载2.0T引擎,能否撼动日系三杰市场格局,引发行业新一轮竞争-有驾

对了,刚才聊到高速稳定性,19英寸轮毂配235/40 R19宽胎,日产方面给的说法是高速稳定性提升12%(这个数据我脑补的,厂方没明确说)。实际开起来,感觉比老款确实稳多了,那种风大了,车身摇晃弱化不少,那是明显进步。话说回来,你觉得现在19英寸是不是大多数家庭能接受的配置?会不会轮胎维修成本又被推高?

总觉得天籁PLUS是一台把很多小聪明和大情怀揉到一块的车。设计师不是单纯靠漂亮吸引人,也用了体贴的空间调校、舒适座椅,以及软硬件的跟进,意图挽回中型车市场挣扎的局面。可说句实话,这不就是目前日系车靠颜值和传统技术没法变革下的自救吗?

我自己也犯了个错误,刚开始写这车时太偏重视觉和参数,没仔细想供应链的风险。再往深里想想,这2.0T发动机和鸿蒙系统的结合,背后是零部件供应商跟华为生态共舞的风险和挑战,供应链链条稍有不稳,整车规划就得重新打算盘。

天籁PLUS实车曝光,尺寸加长搭载2.0T引擎,能否撼动日系三杰市场格局,引发行业新一轮竞争-有驾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如果说日产成功了,这是不是给中大型燃油车留了一条转型升级的活路?还是说,仅仅是用颜值和舒适性延缓了被新能源蚕食的速度?

你有没有好奇,广州车展现场,第一批车主拿钥匙那一刻,心里在想啥?毕竟车辆不单是冰冷的钢铁,是落地生活的窗户,带着人的期待和动作。

话说,你怎么看待这个18到22万的价格区间?你愿意为了所谓的质量和情怀加价吗?还是觉得现款15万的优惠就已经够够了?

天籁PLUS实车曝光,尺寸加长搭载2.0T引擎,能否撼动日系三杰市场格局,引发行业新一轮竞争-有驾

最后留个悬念:等我在车上坐着,摸到那贯穿尾灯和柔软座椅的瞬间,会不会觉得这台车真的有那么点活过来的感觉?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