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汽车市场像是突然被按下了降价加速键,燃油车厂家为了守住销量,已经开始“放血”抢市场了。你在街头巷尾问问,最近买燃油车的都快变成头等大事,谁都不想错过这个“白菜价”时刻。头一波冲在最前面的,偏偏是那些曾经高大上的豪华品牌。奔驰、宝马、奥迪的入门级车型直接砍价一半不说,就连GLC、S级这种以往非富即贵的款式,也挑着三成以上的降幅往下走。豪车降价,搅得整个市场都有点懵圈。
你还记得奔驰A级、捷豹XEL吧?这俩牌子以前在展厅恨不得刷一层金漆吸引眼球,现在只能往价格上撒葱花拉客。宝马的X1、2系、3系,原本没人舍得动的标价,这个月统统得重新挂牌。奥迪A4L也是一把干了四成的促销力度。别说豪车,连沃尔沃S60、S90这种以稳重著名的车型都有了三十八到五十四个点的降价空间。
就算心里清楚是电动车在作怪,大家也没啥选择。电动车的新鲜劲和性价比已经让市场偏了,燃油车就是要“以价换量”,硬着头皮证明自己还能打。老牌子不能被淡忘,用数字说话才能保住一线地位。保住销量、不掉出大家的视线——这就是豪华车降价的底气。
你以为只有豪华车苦?中端合资和家用车早已跟着扎堆促销,打的都是性价比这张牌。大众系速腾、朗逸、宝来、途岳,价格一刀刀割下来,三成起步。丰田卡罗拉、日产轩逸、本田思域这种往年热销的日系家用车,也得学会弯腰。别克、现代、起亚这些合资车,降幅能拉到三成五到四成七。对那些刚需买车、精打细算的家庭来说,这波促销简直是“时间的朋友”。
再说说国产品牌,压力更大,性价比是唯一能在这场混战里站住脚的武器。长安逸动、荣威i5、江淮X8 PLUS,今年没脾气,降幅普遍超过三成半,甚至快奔着五成去。以前一说国产燃油车,大家图的就是价低量高,这下连门槛都进一步放低,只要能卖出去一台车,多收一个用户都算胜利。
燃油车这边咬牙扛着,电动车那边又来添堵。电动化趋势谁都看在眼里,谁不想往新赛道冲?但实际情况是,充电基础设施不够“发达”,纯电车也还有不少槽点。燃油车降价其实就是一种市场应激反应,尽量延缓用户流失和市场萎缩,至于明天会发生什么,谁也拿不准。
话说回来,这次降价潮是不是对消费者更友好?当然。选车人不用考虑那么多花里胡哨的新科技,直接对比价格就得了。车企为了活下去,都在努力把门槛拉低,今天你能买到的燃油车,比去年,不,比两个月前都便宜一大截。电动化潮流的确带来了新玩法,但燃油车的加油便利、养护成本、长途安全都是实打实的卖点。
有一说一,这轮降价不分你我他,基本涉及所有“能活下去还想活得好”的车企。从豪华品牌到经济型家用车,没有谁能独善其身。市场份额争夺战就是这么残酷,你要是不跟着优惠促销,很快就要被边缘化。厂家也明白,今天少赚一点,起码还能保持曝光度和销量底子,要是价格不松口,将来用户没了品牌也就没人记得了。
车企在这场战役中都亮出了底牌。奔驰、宝马、奥迪先下场带头降,全线产品拉出来拼一把。捷豹、沃尔沃跟进,扛着成本和库存压力也得跟市场死扳。大众、丰田、本田、日产、别克、现代、起亚这些“老实人”,原本靠性价比吃饭,现在也得咬紧牙关继续降,只要用户回头看,什么都可以谈。
家用车市场,虽然体量大,但消费者更挑剔。降价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必须选的路。能卖一台是一台,今天降下来,明天还能留在大家的选择清单里。再加上国产品牌的价格策略,整个市场一片腌菜味——有点像逢年过节大家扎堆挤商场,谁都想着趁着促销多薅点羊毛。
这种环境,不只是品牌。汽车经销商也得绷紧每一根神经。库存压力上来了,价格倒挂变常态,谁不想少点亏损早点出货?终端门店一个个都恨不得拉横幅摆地摊,只要能留下客户“脚印”,降价就是最有效的“广场舞”。谁家车不降,就等着被门口那排降价单子比下去。
消费者自然乐得其所。买车预算多了条路,豪华车曾经高不可攀的一众车型,如今一场降价,三十万能买到四五十万标价的“旗舰”,谁不心动?家用车的省心省钱优势成了“新常态”,以前得精挑细选价位,现在风格车型任你挑。有人欢喜有人忧,车企把利润空间压到最薄,终端拿促销当日常,买车人打“黄金时机”算盘,市场氛围比前几年更热闹。
这场价格雪崩背后,真正推手还是市场竞争。电动车的强势冲击让燃油车不得不自救,哪怕豪车都得跟进。政策调控和消费习惯变化,把价格战烧到了每一个品牌和门店。厂家喊“保销量”,经销商盼“去库存”,消费者喜“薅羊毛”。你让我降,大家都得一起降,否则就只能眼睁睁看流量和订单被抢走。
现在车市的价格体验,你要用一句中国俗语来形容,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谁能在降价潮里站稳,谁能撑到最后拼到新一轮洗牌,得看拿什么出招、能不能刚到底。厂家心里明白,亏本不吃亏,销量在手才有家底可谈。终端门店也清楚,差一台就是差一步,竞争激烈到连停车场都能变成交付中心。
买车人到底图啥?说白了还是希望花小钱办大事。电动车、插混、纯燃油加上各种新花样,都摆在面前。有人愿意尝新,有人想稳妥,多了选择也多了机会。市场跟着变化往前走,谁能跟上步伐,谁就不容易被淘汰。品牌的号召力、价格的吸引力、产品的实用性,都在这场降价潮里明明白白地亮出来。
多久能结束?没人敢说准。厂家看的是每个月的销量数字,经销商随时盯着来访流量。买车人也都学会了“持币观望”,等到降到底了再出手。眼下燃油车靠降价保底,电动车继续用“技术红利”加码,整个车市像是比赛谁能先把对方累趴下。
这股降价风,不是短期作秀,是整个汽车产业结构的调整前奏。曾经的豪门不再高高在上,合资车与国产车争着降,消费端也日益成熟,一分钱一分货都要比得明明白白。对于厂家来说是压力,消费者却真有实惠。整个市场,看似混乱,其实是新一轮变革的序幕。
有人说这价格要到年底才能见分晓,也许吧。但现在的买车人,确实捡了个大便宜。厂家的苦闷和经销商的无奈,也许只有等降价潮过去才有答案。市场的潮水每年都不一样,今年的燃油车算是踏着急促的鼓点跳了一场价格舞。
至于下一个月又会发生什么,没有人能未卜先知,但当下的车市没人敢轻视。降价还在继续,市场还在翻腾。而那些曾经高不可攀的牌子,也得学会在价格战里低头,也许转角遇到希望。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