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以为“高端”两个字能拯救一个品牌的销量,那你大概率和星途一样,正在经历一次关于理想和现实的缠斗。过去两年,星途的增长仿佛踩着风火轮;今年,风火轮停了,没油了。数据不会骗人——7月,星途在中国的销量只有3369辆。你要是觉得这个数字问题不大,不妨看看环比,同比,反正统统都在腰斩。关键攻坚力量——星纪元系列,表现直接拖了后腿。星纪元ET卖了1101辆,下跌超过四成,ES只卖了797辆,直接壮烈下滑六成。
星纪元系列在新车上市、换配置方面也算拼了,每隔一两个月就搞出个新花样。ES增程版标价15.28万,纯电新款也紧随其后闹市。ET也是每季度有新动作,天天送新衣服。但这么多“攻势”,真能打动消费者的心吗?1月至3月,新款上市前ET分别卖了603、407、398辆,堪称低谷,新款一出,短暂回暖,顶峰近两千,但7月份迎来突然下跌。ES这边也好不到哪里去,增程版上市之初销量冲高,上半年一度卖到两千多辆,紧接着又掉进无人区。连玩命出新都救不回来业绩,可见,市场对“高端新能源”的胃口,比星途预料的还刁钻。今年星纪元ET累计卖了7462辆,ES卖了10750辆,距离董事长尹同跃定下的“单月过万”目标,一直是隔着一条抹不去的鸿沟。
奇瑞集团的成绩也相当能说明问题:今年1-7月,星途总销量6.94万辆,和去年同期相比只增长0.8%。同样时间,奇瑞集团整体销量猛增至148万辆,同比增长13%。要是自家大队在冲刺,星途却掉队,这场面,决策层不头痛才怪。
如果说国内市场是星途的一只脚熄火,海外市场这另一只,也差不多废了。不谈别的,光看俄罗斯,去年还能挤进前十,2023年卖掉4.2万辆、2024年还有4.08万辆;今年上半年,只剩9736辆,直接对比去年同期,下滑57%。其实不光是星途,整个中国品牌都在俄罗斯栽了跟头。关税上调、废车费用暴涨,让价格瞬间不美丽;舆论也不客气,发动机寿命、耐腐蚀、低温适应全给点名批评,本地媒体天天帮你做减分题。乘联会统计称,今年中国汽车出口到俄罗斯18万辆,同比下降62%。俄罗斯这市场,先是送来红利,现在狠狠收回。
高端梦还没醒,组织架构先变了。7月,星途被打包并入奇瑞国内事业群。于是舆论开始热烈讨论:这是降级、是边缘化、是退出高端赛场?高管们急忙站出来澄清,“战略方向没变,依然高端,势在必成。”还搬出了投资人大会,用“2+2+3”产品矩阵规划,以及“技术率先应用于星途”的承诺来安定军心。
理论上,这没什么不妥。问题是,奇瑞另一只手又握着“智界”这张王牌——和华为联手打造高端新能源,还要上百亿资金、五千人研发团队投入。董事长亲自背书,定为第一优先战略项目。谁是亲儿子,谁是干儿子,一目了然。更让人揪心的是,智界与星纪元的产品定位与价格已大面积重合。刚烧完一锅水,转头又去加燃料,这架势,资源分流在所难免。据说星纪元的E08 MPV项目已被叫停,所有力量都倾斜支持智界MPV。这种“兄弟阋于墙”,在内部竞争资源的背景下,注定让高端化之路荆棘满地。
回头看星途这两年,新能源转型是必修课,高端品牌是毕业目标,结果都是“未达标”。不断推新换代,销量依然卡在千字区间;海外市场变天,政策变脸,舆论无情。架构调整后,能否真如高管所说,“高端势在必成”?别急,下一次月销过万,可能依然只在PPT里流传。如果高端化就是不断投钱、不断喊口号、不断调整组织结构,那最终苦的是谁?是经销商,是终端消费者,还是那些日夜为业绩焦虑的员工?
这场星途的“自我革命”,到底是涅槃重生还是自我怀疑?在高端新能源红海中,星途究竟是突围者还是迷路者?静待后续数据分晓吧。市场不会撒谎,数据最终盖棺论定。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