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老钱开腻了BBA,转投理问零混动体验记
“奔驰、宝马、奥迪那三十多万的空间,我们要一把干掉。”去年冬天我在表哥家喝茶,他顺嘴提起某科技企业大佬的话,还带点戏谑。那时候县里车市已经变味儿了——以前谁家院子里停着辆BBA,亲戚来串门都得绕着走两圈。但最近两年,连我爸单位楼下都开始扎堆绿牌。
有回回老家过年,我数了一下停车场:蓝牌油车只剩三分之一不到。熟悉的福克斯、马自达6那些名字,好像突然间就不见了。我小学同学小武前阵子还发朋友圈,说他家的福克斯发动机抖得厉害,师傅一句“三缸加双离合这玩意早该歇菜”,听得人心凉半截。他最后直接换成了理想,说是能拉全家出去露营,还不用担心限行。
说实话,这几年燃油车真有点被边缘化。身边好几个朋友买新车,都没考虑过传统品牌。一问理由,有的是嫌保养贵,有的是怕以后不好卖,还有就是觉得智能化落后。“导航还收钱呢!”隔壁邻居吐槽他刚换掉的奔驰A级,一脸无奈。
但新能源也不是一路高歌。有段时间理想销量跌下来,小区群里还有人讨论是不是电动车遇到瓶颈了。我舅舅做二手生意,他说现在收燃油车越来越难,“除非是百万级别,不然收回来都是赔本。”他说电动车残值反而稳不少——这事儿我也查过数据,同价位电动车能保持六成左右残值,而油车只有四五成。
技术进步也是个事儿。五年前大家还嘲笑续航200公里的“电动爹”,现在随便一台国产新能源续航八九百公里不稀奇。我上个月试驾零跑C16,那增程版满油满电能跑1095km,据销售吹牛说高速上只要舍得踩还能再多出几十公里。不过配置是真丰富,高通芯片、座椅通风这些功能,在以前同价位根本想不到。
其实用起来还是有些小毛病,比如充电桩偶尔抽风,上次去乡下找亲戚,中途导航自动重启,把我差点带沟里去了。这种智能系统卡顿问题,也不是所有品牌都解决彻底。微信群有人调侃:“燃油雅阁开起来稳,但智能驾驶像用老人机。”
维修方面也挺微妙。我表弟去年修极氪007时碰到个怪事:副驾驶座椅加热失灵,本地修理厂没配件,只能等厂家寄来模块。他跟师傅聊半天,对方感慨:“新势力这玩意每次拆装流程跟手机似的,比原来那些机械结构复杂多咯。”
至于购置成本,现在新能源确实更划算些,每度电0.3元,用起来比烧汽油省太多。而且保养周期长,不用隔三岔五进店换机滤空滤啥的。有一次在路边洗车店聊天,一个老司机抱怨他的老帕萨特一年光保养花出去快七千块,新买的小鹏才花了一千出头,全靠免费首保撑着。这账算下来,谁还愿意继续烧钱?
不过县城大佬们其实分两拨。有的人死磕燃油动力,大排量V8听着爽;另一些人则迷恋国产高端混动和纯电。据说长城最近又搞出来4.0T V8发动机,说什么全球超豪华市场竞争利器——可实际销售主力还是混动为主。不少经销商私底下讲,“纯汽或者完全没有一点‘真火’动力的新车型,很难让客户满意。”毕竟很多人对机械稳定性还有执念,比如NVH控制和平顺性这种细节,是不少老司机选购时必谈的话题。
群友分享一个冷知识:今年混动车型市占率已经破35%,可见大家还是喜欢“可油可电”的方案。而家庭首购群体尤其看重价格优势和便利性,加一次汽只需几分钟,比快充方便太多。这种需求让传统动力依旧留下一席之地,也难怪部分厂商嘴上喊转型,其实身体很诚实,该造发动机还是造发动机,就连王传福今年春天低调发布仰望U7专属四缸水平对置系统,也是悄悄布局不声张罢了。
当然政策影响也是推手之一,北京上海这种地方买绿牌各种优惠政策,让很多原本犹豫的人直接入坑。不仅停车免费、不限行,还有补贴可以拿。在环保压力日益大的今天,一台普通燃油轿车一年排放4吨二氧化碳,相当于种树三百棵才能抵消——这些数据在环保宣传单页上经常看到,但真正让用户改变选择更多是实际体验吧,比如雾霾严重时不开窗只能坐绿牌进去市区办事,这才叫现实驱使啊!
最后再插句闲话,今年村口二手市场据说涨价最快的是高配增程式车型,因为既能应付短途代步,又不用担心远途缺桩尴尬。“你看现在卖最好的是问界M7和M9,”当地汽车销售指给我看展厅,“多数客户选混动,就是图个安心。”
所以嘛,无论你爱哪路车型,如今这个市场变化真是一茬接一茬,下沉城市的大佬们各自有偏好,可最终留下来的,大概率还是那个最适合自己生活节奏和面子的选择吧。
信源散见于快刀财经(ID:kuaidaocaijing)、和讯网及各类汽车圈微信群与线下访谈。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