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中国汽车圈里发生了一件大事,值得咱们普通老百姓好好关注一下。
事情发生在安徽芜湖,主角是咱们都挺熟悉的汽车品牌——奇瑞。
他们在自家举办的一场全球创新大会上,当家人尹同跃董事长说了一句分量很重的话,他说奇瑞要在全球化的创新道路上“不客气”了。
这话听着挺提气,但很多人可能心里会犯嘀咕:这“不客气”的底气到底从哪儿来?
是光喊口号,还是真有硬核的实力在背后撑着?
这背后到底展示了些什么,又意味着什么?
这句“不客气”的宣言,其实是奇瑞发展战略的一次重要宣告。
简单来说,就是奇瑞认为自己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市场打拼,已经到了一个可以和国际顶尖对手在全球市场上掰手腕的阶段,没必要再像以前那样谦虚或者保守了。
他们要光明正大地把自己的技术和产品摆上台面,用实力说话。
为了证明这一点,奇瑞在大会上可以说是毫不保留,一口气亮出了他们“瑶光2025”技术战略现阶段的一大批核心成果,覆盖了从整车平台、动力系统到智能驾驶等方方面面,足足有十多项。
咱们先来看看造车最基础的部分,也就是车身架构。
奇瑞推出了一个叫“火星架构”的平台,听名字就挺有未来感的。
这里面有个叫“飞鱼底盘”的技术,最亮眼的是它用了一种叫EMB电机直驱制动的技术。
这东西说白了,就是把传统的液压刹车换成了更直接、反应更快的电子信号控制。
效果有多好呢?
官方数据显示,搭载这项技术的车子,从时速一百公里刹到完全停住,只需要32.41米。
这个成绩在汽车界是非常顶尖的,甚至超过了不少以性能著称的豪华品牌车型,在紧急情况下,这缩短的一两米距离可能就是安全与危险的分界线。
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他们还展示了一项名为“方舟两栖技术”的黑科技。
顾名思义,就是能让汽车在水里开。
他们的一款量产越野车纵横G700,就真的成功横渡了长江。
这可不是什么电影特效,而是解决了车身密封、水中姿态控制、水上动力驱动等一系列世界性难题的真实技术展示,让汽车的应用场景有了全新的想象空间。
再来说说汽车的“心脏”——动力系统。
在传统燃油车领域,发动机的热效率一直是衡量技术高低的关键指标,简单理解就是看一滴油有多少能量被真正用来驱动车轮,而不是变成废热浪费掉。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全球顶尖的发动机热效率都在40%左右徘徊。
而奇瑞这次发布的鲲鹏天擎发动机,热效率达到了惊人的48%,这意味着它在动力输出和燃油经济性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而在眼下火热的新能源领域,奇瑞的电池技术也很有看点。
他们管自己的电池叫“犀牛电池”,其中一款三元锂电池的能量密度达到了每公斤310瓦时,并且支持4C快充。
换成大白话就是,电池既轻便又能储存更多电量,而且充电速度非常快,大大缓解了用户的续航和充电焦虑。
更关键的是,他们还拿出了代表未来方向的全固态电池,并且在现场进行了非常极端的安全测试,比如用钢针穿刺、用电钻钻孔,电池都没有起火或爆炸。
这种对安全性的极致追求,可以说是给所有消费者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当然,现在的汽车光有好的筋骨和心脏还不够,还得有聪明的“大脑”。
奇瑞在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方面也拿出了自己的方案。
他们的“灵犀智舱”引入了人工智能大模型,能够提供覆盖8大类场景、超过40项的贴心服务,不仅能听懂你说话,还能通过视觉识别你的表情和动作,实现更自然的人车交互。
而“猎鹰智驾”系统则更显硬核实力。
这套自动驾驶系统的背后,是一个存储了2000万个真实驾驶场景片段的数据库,以及一个算力高达16000PFlops的超级计算中心在支持。
这相当于给汽车请了一位看过全世界无数司机驾驶经验的“云端教练”,不断学习和优化驾驶策略。
基于这份自信,奇瑞提出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到2026年,要全球首家实现L4级别自动驾驶汽车的商业化运营。
除了汽车本身,奇瑞的眼光还放得更远,开始布局一个名为“银河生态”的未来出行体系。
这里面就包括了像充电5分钟就能续航500公里的超级快充技术,这几乎让电动车的补能体验和燃油车加油一样便捷。
还有已经获得欧盟认证的人形机器人,未来可能会在生产线上辅助生产,提高效率和精度。
甚至,他们还涉足了飞行汽车领域,已经推出了多款不同级别的飞行平台,其中一款样机已经成功完成了首次飞行。
这表明奇瑞已经不满足于仅仅做一个汽车制造商,而是希望成为未来立体交通解决方案的提供者。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奇瑞是怎么做到在这么多领域同时取得突破的?
这得益于他们一套独特的创新机制。
奇瑞在全球建立了8个研发中心,形成了一张汇集全球智慧的创新网络。
在内部,他们通过实验室和创新中心相结合的模式,确保技术既能紧跟前沿,又能快速落地。
最核心的是他们坚持“量产一代、开发一代、预研一代”的技术迭代策略,确保技术研发始终保持领先半步到一步的节奏,让创新成果能够源源不断地转化为产品。
这些技术上的投入,最终也转化为了实实在在的市场成绩。
根据公布的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奇瑞集团的累计销量已经突破了200万辆,同比增长了14.5%;其中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长尤其迅猛,同比大涨77.1%。
更值得一提的是出口业务,奇瑞已经向海外出口了超过93万辆汽车,同比增长近13%,尤其是在汽车工业发达的欧洲市场,销量增速超过了两倍。
截至目前,奇瑞的汽车已经卖到了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用户超过1772万。
这些数字是市场对奇瑞产品力最直接的认可。
同时,奇瑞在产品安全方面也下了苦功,至今已有54款车型获得了全球各地的五星安全评价,是中国品牌中获得此项认证最多的企业。
这背后是他们将“质量比销量更重要、创新比利润更重要”的理念落到了实处,并建立了一套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企业文化。
所以,当奇瑞喊出“不客气”的时候,这并非一句空话,而是基于深厚的技术储备、清晰的战略布局和扎实市场表现的自信宣言,也代表着中国汽车工业在全球舞台上正迈向一个新的高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