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这回的新品,i6,卖23.98万(体感),挺实在的。昨晚我和一个老同事微信聊这车,他直接说:这套配置小米YU7和特斯拉Model Y都得认真打把折了。我当时还在好奇,他话怎么说得这么肯定。
说实话,我刚翻了下笔记,理想i6的尺寸挺惊喜,4.95米长,轴距3米,这数据其实相当于不少中大型SUV了,和Model Y比,长了大概0.15米,不过重量上i6足足重了约300公斤,2.38吨对比2.08吨。按理说电动车配低风阻的壳子,轻量才对啊?不然也轮不到省电。猜测是电池包和结构设计太厚实,宁德时代的87.3度磷酸铁锂电池组怕不是为了安全和寿命下了血本,但这就是我没细想过的点。
提到电池,720公里CLTC续航(样本有限)和5C超级快充,这是目前纯电中相当抢眼的表现,跟一些动辄只敢吹500公里的竞争对手比,理想的续航数据确实让人安心。这续航和重量的关系让我问自己:是不是多加的安全和智能硬件,反而把效率给拉回去了?
在操控方面,理想带CDC可变阻尼减振,前后双叉臂+多连杆悬挂——这套玩意儿很香,比起市场上不少同价位的SUV还舒服。小米和特斯拉Model Y,后者就用的麦弗逊+多连杆,前者麦弗逊前悬挂算是入门配置,操控体验直接告诉你差距在哪儿。为什么理想敢用这个悬挂?我猜和他们瞄准的用户相关,既想给家庭用车舒适性,也要稍微点运动感。
智能驾驶更是亮点。全系标配激光雷达,这在23万级别能见到,实属难得。不像有些品牌,标配得看得出只是摆设,理想这车的激光雷达支持点到点辅助、全场景自动泊车,连远程召唤都有影儿。记得我朋友修车时跟我说:国内这功能铁定是未来标配,没谁舍得后装。说得我都想问,到底激光雷达成本到底有多大?(这段先按下不表)
结果讲起来,理想i6似乎真没怎么玩虚的,尤其配置没高低配套路,有点像见了爱TC的顾客改良后的理想版,亲民而可靠。
我本来想说理想就是稳扎稳打、没啥花招,但吐槽一下吧:外观设计是未来感十足没错,可这体量、这重量,街上停着看,感觉就像穿了西装的大熊,走路沉甸甸的,不够轻盈。理想如果多在车身材质上做点文章,重量能瘦个至少100公斤就好了。之所以收回这话,是因为这样厚重的质感其实给车增加了一份安全感,碰撞时心里踏实多了。这就是个取舍的矛盾。
造车供应链的角度来看,理想这次没走拼低价和薄利多销那条路。记得做座谈会时朋友说,做到这配置级别,零部件的供应和组装简直像烤肉拼盘,哪样肉要新鲜,哪样蔬菜要刚切好。要做到所有点位都不缩水,供应链没几家能够支撑得住。理想敢这么干,说明他们背后资金链和供应商牢固系在一起,算是不折腾的玩法。
问问你们,23.98万买到这种配置,真的是性价比天花板吗?市场上同价位的对手不乏高颜值小米YU7,还有二手特斯拉Model Y,毕竟特斯拉品牌加成不少。你愿意花差不多钱,选更轻更科技化,还是厚重却全面的理想i6?
我想起凌晨给销售经理打电话,问他:这么沉的车,买家的反馈大概怎么样?是不是有人嫌麻烦或操控没那么灵敏?他回我没几个用户会这么说,大多数还是看续航和空间。空间大是真的,尤其后排,带娃和带东西的确舒服。但估计一些年轻人会认为不够运动型,毕竟沉点开起来的感觉不是我的菜。
其实有点好奇理想未来有没有打算把重量做轻,或是推出更入门版本,毕竟现在市场环境变化得快,车企压力都大。理想这回保守发布只有两个配置是因为供应链还没铺开,还是研发上限了呢?这我估计得等他们后续消息。
说到这里我突然卡壳了,智能驾驶的激光雷达全部标配,真的有多大成本?难不成理想已经把激光雷达的成本压到了类似汽车摄像头的地步?要是这样,那确实是行业一个大变革,不然谁这么豪横?
算个临场小计算,买这车预算24万,按我以前跟同行聊天的比例,充电成本大约百公里5元左右(体感,具体看电价),一年跑两万公里一年电费一千多,不算保险维修,综合养车成本到底划算不划算,就看你对重和稳的接受力了。是不是,这才是决定买不买的真正原因?
理想i6让我觉得挺接地气的车型,做城市MPV和家庭纯电SUV这块市场,他们脚踏实地,不爱折腾。未来如果把那些智能驾驶玩法用活,把车身再瘦点,可能会更完美。你们觉得呢?是不是有辆车,开着轻快又安全,才最适合日常代步?我倒想听听你们的想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