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油污手到流水线之王:亨利·福特如何让汽车不再是奢侈品

1863年,亨利·福特出生在美国一个普通农场。他爹妈是爱尔兰来的移民。福特从小就对农活没兴趣,整天鼓捣家里的钟表、机器。他才十几岁,就能自己捣鼓出小发动机。邻居家的表坏了,他拆开看看,一会儿就给修好了。

16岁那年,福特不想留在农场了。他不顾老爹反对,跑到大城市底特律当学徒。他在铁路厂、造船厂都干过,整天跟机器打交道,手上都是油污。他学东西快,修机器特别麻利。但光会修不行,他心里一直琢磨:能不能造一种机器,不用马拉就能自己跑的车?

从油污手到流水线之王:亨利·福特如何让汽车不再是奢侈品-有驾

干了好些年,福特攒了点钱,也学了不少本事。他回到老家,心思还是没在种地上。他砍树卖木头,挣的钱都花在研究发动机上。后来,他带着老婆又回到底特律。这次,他在爱迪生的电灯公司找了份好工作。下了班,他也不闲着,就在自家小棚子里叮叮当当搞他的“不用马拉的车”。

1896年,福特造出了他的第一辆汽车。这车很简陋,像个装了发动机的四轮架子,只能往前开,不能倒车。开上街的时候,邻居们都跑出来看稀奇。过了几年,他又造出了第二辆,样子好看多了,跑得也稳当。福特觉得光自己玩不行,得让大家都买得起车。1903年,他拉了些人合伙,成立了福特汽车公司。开头几年也不容易。但他没放弃。

从油污手到流水线之王:亨利·福特如何让汽车不再是奢侈品-有驾

1908年,福特搞出了大名鼎鼎的“T型车”。这车结实,简单,不容易坏。最关键的是,福特想了个绝招:流水线生产。以前造一辆车,一个人从头干到尾,得好多天。福特把造车分成很多小步骤,像一条流水线。工人站在固定的地方,只干一样活,比如装轮子、拧螺丝。车子在传送带上慢慢移动,经过一个工人,就装好一个零件。这办法太管用了!造一辆车的时间,从好几天缩短到只要一个多小时!车子造得快了,成本就降下来了。T型车价格一降再降,最后普通工人干几个月也能买得起。福特汽车一下子卖疯了。

福特不光想法子造便宜车,他对工人也不错。那时候工厂工资低,工人日子苦。福特把工人的工资,一下子提高到一天五美元!这钱在当时可不少。他还把每天干活的时间,缩短到八小时。工人们有钱了,也有时间了,很多人转头就买了辆T型车开回家。大家日子都好过了。

从油污手到流水线之王:亨利·福特如何让汽车不再是奢侈品-有驾

亨利·福特和爱迪生

福特成功了,成了大老板,“汽车大王”的名声响当当。他让汽车从有钱人的玩具,变成了老百姓都能用的东西。他搞的流水线,不光汽车厂用,后来很多工厂都学去了。当然,福特也不是完人。他年纪大了以后,有点固执。别人都造彩色汽车了,他还坚持只造黑色的T型车。公司后来差点跟不上变化。但这都是后话了。

福特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普通人,靠着喜欢钻研、不怕失败、肯动脑筋,也能干成一番大事业。他想着让普通人都用上好东西,这份心思,让他走得更远。你看,那满大街跑的汽车,里面就有他当年在车间里拧螺丝时,种下的那颗种子。正如福特自己所说:“最好的汽车应该是普通工人也买得起的汽车。”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