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汽车独立后,500万辆年销目标背后的新局面
7月29号那天,重庆的雨下得有点闷。微信群里车友正聊着保养用啥机油合适,我爸突然转头问我:“你晓不晓得,长安现在算是‘自己当家’了?”说实话,这事儿要不是他提,我还真没细琢磨过。
原来,现在的长安汽车已经从兵器装备集团里“剥离”出来了——直接归国务院国资委管。这种身份变化,不只是名字上的小修小补,而是整个层级都翻了篇。以前大家嘴里的“中国长安”,其实上头还有个更大的兵工老大哥,现在倒好,“中国长安”干脆改名叫辰致汽车,只管零部件去了。
有次去4S店换刹车片,技师老王边拆轮胎边嘀咕:“这会儿啊,整车和零部件分开,各自跑自己的道,以后修起怕是更方便。”他还说,有些配件搞不好能像丰田那样外卖到别家品牌手里,到时候维修圈子估计又要多几桩八卦。
不过,说回正事,新成立的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这下和一汽、东风站到了同一个起跑线上。去年销量,一汽320万台、东风189.59万、咱们重庆这边的老伙计268.4万台——也算能打,但一口气把目标拉到500万辆,说实话刚听见时我心头也是“哎哟喂”。
追根溯源,其实早年间的长安压根不是造车出身,那会儿李鸿章在上海洋炮局鼓捣火炮呢。后来一路搬迁折腾到重庆落脚,还专门分出个厂子做民用产品。我爸常吹牛,说他们单位旁边就是最早造吉普那个厂,当年看着第一辆“越野鼻祖”蹒跚上路,可惜没赶上坐一回。据他说,那吉普底盘结实得很,就是油耗吓人,一脚下去表针直掉格子……
再往后才慢慢开始微型轿车、小面包什么的一茬接一茬冒出来。我记得小时候邻居家的奔奔就经常坏玻璃升降器,他总抱怨配件难买,现在听说辰致单独做零部件业务,也许以后这些小毛病修起来不用等半个月调货了?
讲真,这么多年下来,从军工背景脱胎出来的大企业,总绕不开资产、人事这些剪不断理还乱的问题。我表叔前几年就在集团内部调岗,好几个月工资都卡壳,因为部门划归谁一直扯皮。他喝酒的时候骂娘:“啥时候能彻底理顺就好了!”如今看来,这步棋多少解了一些历史遗留症结。
现在的新中国长安,不光吸收原来的整车主业,还把辰致(原中国长安全资)纳进来了。不止造整车,还玩物流、摩托、新业态那些花活。有销售私下跟我吐槽过,说以后车型太多客户挑花眼,不过资源宽裕点,总比啥都卡脖子的强。“兄弟,你信不信,以后新能源动力电池供应链可能都是自己人给自己供货。”他眨巴着眼睛笑,“这样售后服务也许不会像前两年那么爱缺货。”
其实,上半年135.5万辆销量创8年来新高,但距离全年300万的小目标,还有段路。而且,下半年新品密集上市:启源Q07激光版、新A06,还有深蓝B216纯电SUV,一个接一个扎堆发布。群友有人关心配置升级,比如深蓝最近推的新款加装了全景影像系统,据试驾哥们反映夜间倒库确实省心不少,不过副驾驶座椅通风还是只有顶配才有,有点抠门哈!
新能源这块布局挺狠:启源瞄准走量担当,要冲100万甚至180万辆;深蓝则盯住中高端市场,中意15-30万元区间的人群;阿维塔定位新豪华智能电动,要抢25-70万元价格带。据传2025年阿维塔想冲22万辆销量,为此今年年底计划上线自动泊车辅助功能,但技术员在群里爆料阶段偶尔识别不到地锁,有待优化。
海外市场也是大动作,新规划叫“152”,据销售经理透露,是准备以国内为中心辐射五大片区,包括欧洲、中南美洲那些地方,而且不仅仅出口整车,把零部件、物流甚至金融服务一起打包出去。“兄弟,你以后在巴西街头看到熟悉LOGO可别惊讶,”他说,“我们厂几个工程师已经排队准备外派培训去了。”
但自由度提升也带来挑战,比如决策链条短固然快,可遇上政策调整或者突发事件应对压力就全靠自家团队硬扛。有维修师傅私底下唠嗑:“央企身份虽好,该担责任的时候一点不能含糊。”
至于最终500万辆这个数字,是不是遥不可及?有人乐观,也有人摇头。但对于普通家庭更关注的是售后的便利性和保值率。我妹夫前年买了一辆二手逸动EV,用下来感觉动力平顺,就是冬天续航缩水厉害。他逗趣道,如果哪天新能源技术突破,再叠加企业资源倾斜,也许真能让国产品牌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吧?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