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掐住整个欧洲汽车产业命脉的,居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技术壁垒,而是荷兰政府自己的一纸行政令。这事儿听起来就像个段子,但对于大众、宝马、奔驰的董事会来说,这恐怕是他们近期听过最冷的笑话。
事情就发生在前几天。荷兰方面以国家安全这种越来越常见的理由,强制接管了一家中资控股的半导体公司——安世半导体(Nexperia)。这家公司总部在奈梅亨,在普通人耳朵里可能没什么名气,但在汽车供应链里,它就是那个不起眼却谁都离不开的角色,掌握着大量车规级功率芯片的生产。
欧洲人可能觉得,这步棋走得很高明,主动出击,拿回了技术主导权。可他们似乎忘了,或者说根本没搞明白一件事,安世半导体的很多关键封测基地和代工厂,都在中国。这就好比你拥有了世界上最好的面粉,但筛子和烤箱都在别人手里。
中国的反应很有意思,没有大张旗鼓的抗议,只是悄无声息地对安世半导体在中国的子公司和分包商,实施了部分产品的出口管控。一招釜底抽薪,干脆利落。结果,连锁反应瞬间引爆。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就是那个包括了欧洲16家知名车企的组织,在10月16号发了一份公开声明。这份声明罕见的撕下了欧洲企业惯有的外交辞令,字里行间压着一股火气,几乎是吼出来的:安世半导体的供货如果不能立即解决,欧洲的整车生产将面临严重中断。
行业内的评估更让人头皮发麻,手头的库存最多还能撑几个星期。想换个供应商?对不起,一套认证流程走下来,最少也得几个月。也就是说,再这么拖下去,别说大众、宝马了,连标致、沃尔沃的生产线都得熄火。
这局面就变得异常讽刺了。过去几年,欧洲一直高喊着要降低对中国的依赖,搞所谓的去风险化。结果真动起手来才发现,这个风险原来是欧洲自己。安世半导体生产的那些分立器件、二极管、MOSFET,这些听起来不起眼,甚至有点廉价的小东西,恰恰是汽车电控系统的基石。没了它们,发动机点不着火,传感器失灵,充电系统直接瘫痪。
荷兰这一刀,精准地捅在了自家产业的大动脉上。他们本想以安全审查的名义拿回话语权,结果却把自己变成了人质。过去欧洲总是自信满满,觉得高端技术在手,不怕被低端制造卡脖子,如今却被一颗可能只要几毛钱的晶体管搞得进退两难。
现在,整个欧洲的压力都给到了布鲁塞尔。欧盟委员会必须在中企的权益和自家产业的生死存亡之间做个选择。要么,去劝荷兰收回那道命令,要么,就眼睁睁看着欧洲引以为傲的汽车工业,真的停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