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了中国电车还想甩锅?西方规则失灵,我们不玩了!

“晨曦迈达斯”号,一个颇具神话色彩的名字,最终却以悲剧收场。这艘滚装船在阿留申群岛冰冷的海水中沉没,仿佛古老的神话故事里英雄的陨落,令人唏嘘。但它带来的冲击远不止于此,更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暴露出国际航运业,尤其是电动汽车海运方面潜藏的巨大风险。

近些年,滚装船事故频发,就像一部灾难电影的续集不断上映。从2018年Auto Banner号在韩国仁川港的火灾,到2022年Felicity Ace号在大西洋的“火葬”,再到今年Fremantle Highway号的沉没,一次次事故都在敲响警钟。这些事故难道只是巧合?抑或是某种必然的趋势?答案或许就藏在“晨曦迈达斯”号的残骸里,也藏在不断增长的电动汽车海运需求与滞后的安全规范之间。

烧了中国电车还想甩锅?西方规则失灵,我们不玩了!-有驾

“晨曦迈达斯”号上载有3000多辆汽车,其中几百辆是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这个被寄予厚望的未来交通工具,却成了这次事故的潜在“罪魁祸首”。锂电池,这颗蕴藏巨大能量的“心脏”,一旦发生热失控,其威力足以摧毁整艘船。传统的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对锂电池火灾束手无策,就像拿着木棒去对抗喷火龙,显得无力又滑稽。船员们在高温的甲板下,面对着随时可能爆炸的“定时炸弹”,他们的恐惧和绝望可想而知。

更让人担忧的是,“晨曦迈达斯”号并非个例。许多滚装船都是“老骥伏枥”,在设计建造时并未充分考虑电动汽车运输的安全需求。面对激增的电动汽车海运需求,船运公司不得不“赶鸭子上架”,用老船来运输“新货”,风险自然也随之而来。这就像用老式马车去运送火箭,速度是上去了,但安全却无法保障。难道要等到更多的船只沉没,更多的货物化为灰烬,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吗?

烧了中国电车还想甩锅?西方规则失灵,我们不玩了!-有驾

“晨曦迈达斯”号的沉没,也揭开了国际航运业的另一层面纱——中国在其中的尴尬处境。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生产国和出口国,但在国际航运规则制定方面却缺乏话语权。事故发生后,中国的保险公司、车企在调查取证、责任认定、索赔等方面都面临重重阻碍。这就像一场在别人主场进行的比赛,规则由别人制定,裁判也由别人担任,即使你实力再强,也难免受制于人。

然而,困境也孕育着希望。就在“晨曦迈达斯”号还在海上挣扎的时候,中国自主研发的“安吉宏盛”号、“比亚迪西安”号、“比亚迪长沙”号等新能源汽车运输船陆续下水,这些配备先进安全系统的船只,就像航运业的“新物种”,预示着中国航运业正在崛起。中国能否借此机会,打破旧的规则,建立新的秩序,为全球航运业注入新的活力?

“晨曦迈达斯”号的沉没,是悲剧,也是警醒。它提醒我们,在追求速度和效率的同时,更不能忽视安全。它也提醒我们,要掌握自己的命运,就必须拥有自己的话语权。未来的航运业将会走向何方?是继续在风险的边缘试探,还是走向更加安全、规范、可持续的未来?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