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暴击!国产新能源续航暴跌,车主直呼扛不住

最近这段时间,但凡您要是多刷刷手机,肯定会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

咱们国家的新能源汽车,这些年发展得是真快,技术、销量,那都是响当当的,很多人都觉得特别自豪。

可就在前阵子,华北、江南等地接连出现4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天气,一下子就把这些平时看着挺完美的电动车给“烤”出了不少问题。

高温暴击!国产新能源续航暴跌,车主直呼扛不住-有驾

网上到处都是车主们的抱怨和求助,说自己的车一到夏天就不好使了,充电变得奇慢无比,续航里程也掉得厉害。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难道我们引以为傲的新能源技术,连个夏天都过不去吗?

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好好聊聊这背后的门道。

咱们先说说车主们遇到的最头疼的两个问题。

第一个,就是充电难,或者说充电慢。

很多人可能觉得奇怪,冬天因为气温低,电池活性差,充电慢可以理解,这大夏天的,热火朝天的,怎么充电也慢了?

情况是这样的,很多车主开车到充电站,发现充电桩前面排着长长的队。

好不容易排到了,把充电枪一插上,眼看着充电速度就是上不去,有时候比手机充电快不了多少。

原本半个多小时就能解决的事,现在可能要等上两个、甚至三个小时。

高温暴击!国产新能源续航暴跌,车主直呼扛不住-有驾

车主们坐在车里,外面是烈日暴晒,车里开着空调都觉得闷,心里那叫一个着急。

这还不是因为充电桩坏了或者不够用,根本原因出在汽车电池自己身上。

现在的电动汽车,用的基本上都是锂电池。

这种电池有个特点,就是特别“娇气”,它既怕冷,也怕热。

它最喜欢的工作温度,大概是在20到35摄氏度之间。

一旦温度太高,超过了比如45度这个警戒线,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就会变得过于剧烈,这不仅会永久性地损伤电池的寿命,让它以后存不了那么多电,更严重的是,还有可能引发过热,带来安全风险。

所以,汽车里有一个非常智能的“电池管家”,学名叫电池管理系统(BMS)。

它的首要任务就是保证电池的安全。

当它监测到电池温度太高时,就会立刻下达指令:“停一停,先降温!”于是,它就会主动限制充电的电流,充电速度自然就慢下来了。

说白了,你的车不是在专心充电,而是在一边“扇风散热”,一边小心翼翼地“吃饭”,生怕自己“中暑”,所以速度快不起来。

第二个问题,就是续航里程掉得太快了。

高温暴击!国产新能源续航暴跌,车主直呼扛不住-有驾

夏天开车,空调是必须开的,而且往往要开到最大风量。

这空调一开,可就成了“电老虎”。

它消耗的电量,远远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

在高温天气下,光是开空调这一项,就可能让续航里程减少15%到20%甚至更多。

这还没完,高温本身也会影响电池的放电效率,再加上空调这个巨大的负担,两者一叠加,续航里程缩水就更严重了。

很多车主都说,厂家宣传的能跑五六百公里,一到夏天,实际能跑出三百多公里就算不错了,这体验确实让人心里打鼓。

本来买电动车就是为了省钱省心,结果夏天一来,续航焦虑比冬天还严重,这就有点本末倒置了。

那么,是不是所有电动车都这样呢?

这就要看各个汽车厂家的技术水平了。

给电池降温,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比较基础的风冷,就是用风扇对着电池吹风,跟咱们家里用电风扇一个道理。

高温暴击!国产新能源续航暴跌,车主直呼扛不住-有驾

在天气凉快的时候还行,可一旦到了40度的高温天,吹过去的风本身就是热的,降温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另一种就是更先进的液冷技术,这就好比给电池装上了一套精密的“水冷空调”。

它通过管道里的冷却液,把电池产生的热量高效地带走,让电池始终保持在一个舒服的温度。

用了液冷技术的车,在高温下的表现就会稳定得多,充电速度和续航里程受到的影响也小得多。

所以,这次高温天气,就像一次突击考试,一下子就把不同品牌、不同车型的真实水平给检验出来了。

那些在散热技术上做得扎实,舍得用料的车型,表现就相对从容。

而一些为了控制成本,在散热系统上有所简化的车型,短板就暴露无遗了。

这其实也给我们提了个醒,我们不能只看厂家宣传的续航有多长、加速有多快,更要关注这些看不见、但至关重要的核心技术,比如它的热管理系统到底做得怎么样。

好在,问题暴露出来是好事,这能逼着整个行业去进步。

现在,很多国内的优秀车企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液冷了,它们在研发更智能的“全域热管理系统”。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高温暴击!国产新能源续航暴跌,车主直呼扛不住-有驾

就是把车上所有会发热的部件,比如电池、电机,和制冷部件,比如空调,全部打通,由一个聪明的“大脑”统一调度。

夏天,可以用空调的冷气顺便给正在充电的电池降温;冬天,又可以把电机工作产生的余热收集起来,给车里供暖,这样就能大大减少电池的消耗。

还有一些更人性化的功能,比如当你用手机导航去充电站时,车子会提前开始给电池预冷或者预热,保证你一到地方,电池就处于最适合充电的温度,插上枪就能全速充电,省去了漫长的等待时间。

这些技术,才是真正能解决用户痛点的创新,也是我们常说的“遥遥领先”应该体现在的地方。

当然,技术进步需要时间,对于我们普通车主来说,在当前的情况下,也可以掌握一些小技巧来应对高温。

比如停车的时候,尽量找地下车库或者树荫底下,避免车辆直接暴晒。

给车配一个好点的遮阳罩,也能起到不小的作用。

充电的话,尽量避开中午到下午最热的那几个小时,可以选择在清晨、傍晚或者夜间充电,这时候气温低,电网负荷也小,充电效率会高很多。

上车之前,可以提前用手机远程打开空调,先把车里的温度降下来,这样既舒服,也能避免一上车就把空调开到最大,对续航也更友好。

总而言之,这次全国大范围的高温天气,对新能源汽车行业来说,既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也是一次宝贵的成长机会。

它让我们清醒地看到,在追求速度和续航的同时,车辆在各种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和舒适性同样重要。

车主们的抱怨和吐槽,不是在唱衰这个行业,而是在用最真实的声音,推动着它向着更成熟、更完善的方向发展。

相信经过这次“烤”验,未来的电动汽车,一定会变得更加智能、更加皮实,更能经受住风霜雨雪和酷暑严寒的挑战。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