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飙”之后的新能源汽车,会驶向何处?

工信部等三部门召开新能源汽车行业座谈会,部署进一步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秩序工作,会带来哪些影响?

新能源汽车告别速度迷恋的转折时刻?

7月18日,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三部门联合召开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座谈会,17家重点车企齐聚一堂,聊的不仅仅是增长

“狂飙”之后的新能源汽车,会驶向何处?-有驾

告别”速度依赖”?

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式增长,2025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4.3%。

“狂飙”之后的新能源汽车,会驶向何处?-有驾

增长的异常简单粗暴:拼规模、抢份额、打价格战仿佛,或主动的、或被动的,有一种集体性的”速度依赖”。似乎只有跑得够快、降得够狠,就能在这场马拉松中胜出。

但,

增长与盈利的剪刀差正在形成

今年1-5月汽车行业收入同比增长7%,但利润同比下降11.9%至4.3%。

竞争,会催生出真正的强者和更好的产品。确实现在的车,性价比是真的高。

但是,竞争走向另外一个极端的话:有么有可能,导致行业用未来透支现在?衍生的:车企利润空间被压缩到极限→产品同质化竞争让技术创新动力不足→营销手段的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供应链的过度压价影响产品品质。

“狂飙”之后的新能源汽车,会驶向何处?-有驾

如果真的整个行业都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在为了短期的市场份额而牺牲长远发展时,一定程度的监管指引还是很需要的。如果”劣币驱逐良币”效应形成,再纠偏,可能需要花极大的精力、资源、代价。

现在介入,时机上挺好的。

那如果不拼价格,拼什么?

从拼价格到拼价值,然后,重塑竞争生态?

会议要求:“行业企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认真落实好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切实推动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健康、可持续

对车企来说,习惯了通过降价来获取市场份额,必须重新思考自己的商业模式。从单纯的价格导向转向品质/价值导向,从恶性竞争转向合理定价,从短期利益取向宣传转向实事求是。将现在的巨大的惯性停下来,变革肯定不会一帆风顺,甚至短期内可能会带来市场份额的波动。

“狂飙”之后的新能源汽车,会驶向何处?-有驾

但,转过来了的话,能建立真正核心竞争力。

可能是,能够屹立在激流中的竞争力

对于消费者而言,这种变化的影响可能是复合性的。从短期来看,新能源汽车”白菜价”的时代可能会逐渐结束,消费者购车的价格成本可能会有所上升。这是当下就能体会到的损失感但从长期来看,或许,当企业不再需要通过牺牲某些东西来换取价格优势时,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能够更聚焦。

“狂飙”之后的新能源汽车,会驶向何处?-有驾

对于产业链而言,规范化可能会带来一场深度洗牌。部分依靠压缩供应商成本来维持低价的模式将难以为继,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和盈利空间有望得到改善。经销商也能从价格战的泥潭中解脱出来,重新聚焦于服务品质和客户体验的提升。整个产业链更加良性的合作关系,而不是零和博弈的对抗关系

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从规模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狂飙”之后,会驶向何处

短期内的平均售价有较大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回升。另一个可能,消费者将获得更加理性和有价值的选择。在价格战的混沌中,同样价位的产品太多,但真正的差异化却很少。

规范化之后,少了价格这个手段后:

“狂飙”之后的新能源汽车,会驶向何处?-有驾

技术创新/需求响应就成为了主要的出路。从”跑马圈地”转向”精耕细作”,从规模扩张转向产品深耕,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创造。从销售到维修,从用户体验到品牌建设,每一个环节都将成为竞争的战场。消费者将享受到更先进的技术、更可靠的品质、更完善的售后服务。技术含量、品质水平、服务质量等将成为主要的区分标准。

消费者可以更容易地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选择合适的产品。这种”优质优价”的市场环境,是不是一种消费观念的升级,是不是整个市场成熟度的体现。当消费者更偏向于为价值买单时:

是不是商业逻辑的均值回归?

“狂飙”之后的新能源汽车,会驶向何处?-有驾

真正具有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的企业,将在这场转型中脱颖而出。有些,可能面临被淘汰的命运。优胜劣汰的自然过程,可能有些残酷。靴子落地,转折点到来,肯定伴随着短期的阵痛。

好了,聊到这

你认为这次谈话会有什么影响?在这个转折点上,你最关注哪些方面的变化?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和思考。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