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5日,比亚迪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举行欧洲总部官宣仪式,标志着中欧新能源领域合作的重要里程碑。活动吸引了包括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维克托、广东省委副书记兼省长王伟中、中国驻匈牙利大使龚韬以及比亚迪高层在内的众多嘉宾出席。这座位于布达佩斯第11区核心地段的3.2万平方米建筑群,不仅将承载销售服务体系、车辆认证测试平台和车型本地化研发三大战略职能,还预计创造超过1200个就业岗位,其中技术研发类职位占比高达60%。
此次总部落成延续了比亚迪在欧洲的“三步走”战略:2016年设立马克罗姆电动大巴工厂完成制造端切入,2023年启动首个欧洲新能源乘用车生产基地实现产能扩张,2025年总部落地则构建起研发-生产-服务的完整生态链。值得关注的是,其研发中心已启动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深度开发,并与罗兰大学等三所顶尖高校建立产学研联盟,共同攻关800V高压平台、下一代电气化架构等前沿技术。这种将深圳总部的三电技术优势与欧洲汽车工程能力融合的模式,正在加速高阶智驾方案的本地适配。
比亚迪与匈牙利的合作堪称中欧绿色产业协作的典范。今年一季度欧洲交付量同比增长142%,这种业绩增长与技术投入的良性循环,印证了企业深耕欧洲市场的决心。据内部规划,未来三年将在欧洲新增50家体验中心,并联合壳牌等本土企业共建充电网络,目标在2027年实现欧洲市场占有率突破8%。
从产业布局维度观察,匈牙利生产基地的电动大巴与乘用车产能将依托总部实现全链条贯通,推动供应链本地化率从当前35%向2026年50%的目标跃进。广东省省长王伟中指出:“此次合作标志着新能源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发展,我们提供的不仅是产品,更是包含储能方案、智能技术的系统解决方案。”这种从单一产品输出向技术标准输出的转变,恰与“一带一路”倡议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度契合。
在全球化竞争格局中,比亚迪的战略选择凸显中国车企的转型智慧。其欧洲总部不仅承载着车型适应性改造功能,更致力于将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易四方平台等创新成果进行本土化移植。王传福在仪式现场表示:“二十年前我们带着电池技术进入汽车领域,如今带着智能电动汽车走向世界,这是中国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这种技术自信源于持续投入——比亚迪近五年研发投入累计超千亿元,2024年推出的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已在欧洲完成10万公里道路验证。
面对欧洲市场差异化的环保标准与消费需求,比亚迪的应对策略展现了中国企业的全球化思维。通过联合匈牙利汽车工程学会开展车辆认证测试,企业能够快速响应欧盟最新法规;与当地供应商共建的电池回收体系,则有效解决了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难题。这种“技术出海+本土运营”的双轮驱动模式,正在重构中国车企的全球竞争力。
比亚迪选择将欧洲区域总部设于布达佩斯,不仅体现了其对于开拓海外市场的坚定信念,更反映了中国企业在全球化进程中所展现出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通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并积极寻求与当地资源的有效对接,比亚迪正努力打造一个集技术创新、绿色环保于一体的国际品牌形象。可以预见的是,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更多战略项目的实施,比亚迪必将在促进中欧经贸关系发展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