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什么都好,就是电池垃圾。油车什么都差,就是油箱牛逼。
这句话深刻揭示了燃油车和电动汽车,在当下的时间节点,各自的优缺点,我看到很多油车党,一直抵制电动汽车,坚称要一直开燃油车,直到燃油车退市,原因竟然是电机驱动的车,开起来没有汽车的感觉,没有声浪。
其实,开头那句话也可以反过来说,电车的牛逼之处就是在电机,而燃油车拖后腿的地方,则是在发动机。
汽油发动机从问世以来到如今,发展了上百年了,1960年的发动机就能做到30%的热效率,60年的发展也只是让发动机的热效率提升了10%左右,目前最高热效率的汽油发动机,热效率也就45%左右,但是这还是理想环境,实验室条件下跑出来的,这中间还有变速箱进行传动,还有效率的损失,高速开保持匀速,能够跑个35%以上就不错了。市区开,能到20%的热效率就不错了,拥堵路段甚至还不到10%。
而电机呢?目前的技术,电机的效率基本都在95%以上,而且电机的效率是实打实的,受到温度、环境、速度的影响非常小。高温虽然对电机有影响,但是各种液冷风冷技术,最大程度降低了影响幅度,而发动机是无法做到的,工程师想尽了办法,发动机的最高热效率还是只停留在实验室阶段。
有人要说了,你只算汽油燃烧的效率,怎么不算煤矿发电的效率,不算长距离输电的效率损失,这要算起来就没完了,那你从国外进口原油的成本怎么算,冶炼提取的成本怎么算,运输到各大加油站的成本怎么算?其实这一点很简单,看价格就行了,那句话怎么说的,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而商品价值由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决定。
你就对比一下电价和油价,看看同样是跑100公里,燃油车花费多少钱,电车花费多少钱,在有家充的情况下,电车的花费比油车的十分之一还要低吧?
电车的续航焦虑、充电速度、安全性、电耗、车重,这些核心问题,大多集中在电池技术上,为什么各家都在尽力突破动力电池的瓶颈,都在研发固态电池,如果真的可以实现能量密度、充电速度、安全性的突破,那电动汽车真的就没什么短板了。
而在当下,混动和增程式车型之所以大行其道,就是因为它把燃油车和电车的优势做了一个结合,不算完美的方案,但是在过渡时期,算是个折中的方案。
那既然电机这么牛,为什么还需要内燃机来发电呢?还是那句话,牛的不是发动机,而是汽油,目前找不到另外一种比汽油能量密度更高的能量载体,就是这么简单,除非氢能核能低成本大规模应用,或者说,理想中的固态电池真的能够研发出来,但是在此之前,其实插混和增程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