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进入群雄逐鹿时代,宁德、比亚迪等大玩家与黑马谁能突围?

最近关于“10月固态电池爆发”的传闻满天飞,甚至一些朋友也来骚扰我,要我推荐几只固态电池的潜力股!但我得敲敲黑板提醒大家,这可不单是个“概念股”的问题,背后拼的是企业真本事,谁有实力量产,谁才能笑到最后。今天咱就聊聊固态电池这盘大棋,看看哪些企业是真玩家,哪些是搞噱头的伴舞。

固态电池进入群雄逐鹿时代,宁德、比亚迪等大玩家与黑马谁能突围?-有驾

先说个大方向——固态电池眼下正处在“半固态跑马圈地,全固态卧薪酝酿”的阶段。换句话说,这就像当年新能源车从混动过渡到纯电,绝非一夜之间能跳到全固态的高阶赛道。所以,别被那些“全固态”噱头营销忽悠了,眼前半固态能量产的才是能吃饱饭的产业,而“全固态”牛不牛得看谁能先跑通实验室,玩出真东西。

咱们先从“巨头阵营”的选手讲起,这些家伙既有金砖又有好手艺,根本不慌。

宁德时代是当之无愧的“扛把子”。它不靠赌一个技术单边做梦,而是硫化物全固态和凝聚态半固态双管齐下。别小看这凝聚态半固态,据说能量密度都突破500Wh/kg了,不光搞汽车,连电动飞机都开始测试它的材料了。尤其是它福建那条全世界首条硫化物固态电池产线,2027年就能实现小批量生产,试问这产业链壁垒能低么?奔驰宝马更是眼巴巴上门合作,理想Mega续航1080公里的电池也已经在路上了,活该稳中带王炸。

同样稳扎稳打的还有比亚迪。他家刀片固态电池已经搭在仰望U8车型上,全固态电池2024年也会推出样品,2030年大规模铺货。最狠的一点是它自带车企光环,电池造出来根本不愁“下家”,对比那些光靠订单混生活的厂商来说,优势绝非一点点。

接着聊聊专业户们,这群人是靠专注钻研技术硬刚市场。

清陶能源可以算半固态电池的“急先锋”。人家真的把东西做出来了,智己L6上搭载的就是它的368Wh/kg电池。上汽也对它格外厚爱,不但投钱30亿合资搞厂,还规划了惊人的65GWh总产能。北汽、广汽也都成了它的忠实客户,这工业化能力妥妥有排面。

卫蓝新能源选择了一条“曲线救国”的路子,除了给蔚来供电芯外,它还忙着干储能大项目。珠海那条6GWh的产线早已实际投产,甚至千台通信基站都在用它的半固态电池。比起急着往车上装,这波操作既踏实又效率极高,真是拼成本的高手。

最后不得不提一下蹭技术球的“名门绝活派”。这一群看似名气不大,但手艺独到,谁知道哪天就凭黑科技抢一波风头。

太蓝新能源主打无隔膜技术,这听起来虽然玄乎,但实际上它靠少材料真真切切把成本压低了10%,这在行业里可是个杀手锏。而且2025年就能量产半固态,2026年全固态直接上车验证,连时间轴都明显比许多“大厂”更激进!

还有作为低调幕后选手的珠海冠宇,“电池里的瑞士军刀”非它莫属,连15000mAh的大容量电池也铺进了手机概念机市场,走科技跨界路线摸索多元化市场,着实让人心里一震。

但要说特立独行的,那还得是先导智能。它压根不是电池厂,而是抓牢了固态电池的设备市场,全球70%的电动车厂都用它的装备。且宁德时代、比亚迪的“中字订单”没少它的份,等固态电池迎来爆发,这种纵横供链的幕后帮手简直不差钱。

当然,说了这么多,当前固态电池的最大问题还是成本太高。无论是半固态还是全固态,短期内都难以对传统液态电池构成全面取代。但广阔天地早已打开,2027年注定会迎来规模化与群雄逐鹿的局面。不论是国内的宁德、比亚迪,还是海外的丰田、LG化学,谁能最快实现“价平质贵”?这局面,真成马拉松了。

那么问题来了,你看好稳扎稳打的大玩家们,还是技术突破的黑马选手?又或者你觉得,2027年能入场狂欢的不止这几位玩家?更多可能性等你来聊!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