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博弈再掀波澜,一纸加征关税令让美国本土汽车企业尝到了"回旋镖"的滋味。通用汽车旗下高端品牌道朗格近日突然关闭国内购车通道,官网仅保留"意向订单"选项,这场突如其来的战略收缩,将美系车企在全球化布局中的脆弱性暴露无遗。
刀锋上的价格博弈
当美国政府的关税大棒挥向中国新能源车时,很少有人料到,首当其冲的竟是自家企业。道朗格旗下TAHOE太浩、YUKON育空等全尺寸SUV,原本以北美生产+中国市场的模式运作,如今每辆车的关税成本激增20-30%,相当于在售价中凭空多出一辆紧凑型轿车的价格空间。
"要么咬牙自吞成本,要么转嫁给消费者,这道选择题没有正确答案。"汽车行业分析师李明指出,若选择前者,单车利润可能从15%直降至负数;若选择后者,在BBA(奔驰、宝马、奥迪)虎视眈眈的豪华车市场,无异于自断生路。数据显示,同级别德系竞品在智能化配置、本土化服务方面已形成碾压优势。
供应链的蝴蝶效应
更深层的危机藏在看不见的产业链条中。道朗格车型涉及的2000余个零部件,有40%来自中国二级供应商。某不愿具名的内部人士透露:"原本精心设计的跨境供应链,现在每个环节都要重新评估合规风险,就连一颗螺丝钉的采购都可能触发连锁反应。"
这种系统性重构带来的隐形成本,远比关税数字更致命。原本计划2025年引入的电动悍马、凯迪拉克CELESTIQ等战略车型,如今在道朗格的规划蓝图上被打上了问号。而中国新能源品牌的崛起速度远超预期——蔚来ES8、理想L9等车型正在快速抢占全尺寸SUV市场真空带。
豪车市场的多米诺骨牌
暂停接单背后,折射出美系车企的战略迷茫。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98%的零部件本土化率,与道朗格形成鲜明对比。当"在中国,为中国"成为行业共识,坚持进口模式的道朗格更像是个固执的异类。
但这场危机也可能成为转型契机。有消息称通用正加速推进Ultium奥特能平台国产化,计划将高端电动车型的生产向中国转移。不过转型窗口正在收窄:宝马iX、奔驰EQS等德系电动豪车已占据先机,留给美系品牌的时间或许不超过24个月。
当贸易保护主义的子弹击中自己的软肋,道朗格的困境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在深度全球化的汽车产业,任何单边主义举措都可能引发不可预见的连锁反应。对于跨国车企而言,构建更具韧性的全球化网络,或许比争夺政策红利更为紧迫。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