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爆赚国内遇冷,“双面人生”名爵还能撑多久?

当欧洲街头随处可见MG4 EV的身影时,国内某三线城市的名爵4S店里,销售小王正对着空荡荡的展厅叹气。上个月他只卖出去两辆MG5,其中一辆还是老客户置换。同一时间,西班牙巴塞罗那的MG体验中心却排起了试驾长队,当地年轻人争相体验最新款MG ZS EV。这魔幻的场景,正是上汽名爵"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真实写照。

一、欧洲的香饽饽,中国的冷板凳

国外爆赚国内遇冷,“双面人生”名爵还能撑多久?-有驾

去年在西班牙市场,名爵ZS EV把丰田卡罗拉挤下销冠宝座,单月卖出近3000辆。英国街头每10辆电动车里就有3辆是MG4 EV,欧洲790家门店让名爵赚得盆满钵满。但转头看看国内,情况就尴尬了——号称"全球首款纯电后驱SUV"的MG ES5,首月只卖出589辆,连比亚迪元PLUS的零头都够不上。

国外爆赚国内遇冷,“双面人生”名爵还能撑多久?-有驾

更扎心的是价格对比。泰国曼谷的MG ZS EV卖到18万人民币,比当地比亚迪ATTO 3贵出18%,照样有人排队买单。而国内经销商为了清库存,把MG5的起售价压到6万以内,还要搞"3万首付五年分期"的促销。有车主开玩笑:"买名爵就像抽盲盒,价格每月都在刷新下限。"

国外爆赚国内遇冷,“双面人生”名爵还能撑多久?-有驾

二、质量黑洞与信任危机

南京车主李先生最近成了4S店的"常客"。他去年买的MG5,变速箱顿挫得像"坐摇摇车",换了三次总成还没解决问题。在车质网上,关于名爵的投诉铺天盖地:MG ONE车机黑屏、MG7发动机异响、老款名爵3漏油...浙江某维修站师傅私下透露:"厂家给的解决方案就是重启系统,跟治感冒只会让人多喝热水一个道理。"

国外爆赚国内遇冷,“双面人生”名爵还能撑多久?-有驾

质量问题的背后是技术路线的摇摆。2023年高调宣传的800V高压平台项目不了了之,号称要搭载的半固态电池至今没影。现款MG4 EV还在用第一代磷酸铁锂电池,续航里程比同级竞品少了50公里。有业内人士吐槽:"名爵的技术储备就像方便面调料包,看着花样多,泡开了才发现分量不够。"

国外爆赚国内遇冷,“双面人生”名爵还能撑多久?-有驾

三、迷失的"英伦贵族"人设

国外爆赚国内遇冷,“双面人生”名爵还能撑多久?-有驾

在伦敦特拉法加广场的MG展厅里,"始于1924"的金色标语闪闪发亮,欧洲消费者真吃这套英伦情怀。可到了国内,这套故事就讲不圆了。长沙某商场做用户调研时,00后小张直言:"名爵不就是换了标的荣威吗?"更讽刺的是,连自家销售都分不清品牌定位。有销售培训资料显示,同一款MG7在不同地区被包装成"平民超跑""轻奢轿跑""国民家轿",人设混乱堪比网红立人设翻车现场。

国外爆赚国内遇冷,“双面人生”名爵还能撑多久?-有驾

这种认知割裂直接反映在销量上。想冲击高端的黑标系列MG7,定价11.98万起,结果被自家兄弟荣威i6用9.98万的价格背刺。有网友毒舌:"名爵就像穿西装挤地铁的打工人,端着英伦范儿抢五菱的客户,结果两边都不讨好。"

四、新能源赛道的集体掉队

当比亚迪月销冲上30万辆时,名爵在新能源领域还在"用爱发电"。本该去年量产的固态电池项目推迟到2025年,被寄予厚望的MG Cyberster电动跑车月销长期徘徊在三位数。更尴尬的是营销动作——去年周钘主导的"史上最省钱发布会",让高管一人分饰五角重新包装MG ES5,结果被网友做成表情包疯传:"以为是车企发布会,结果像直播间砍价现场。"

海外市场的红利也在缩水。欧盟对华电动车加征45.3%关税后,MG4 EV在欧洲的售价被迫上调2万元。德国经销商抱怨:"现在卖一辆车的利润,还没中国奶茶店卖波霸奶茶赚得多。"

五、破局之路在何方?

面对内外交困的局面,名爵并非毫无动作。在米兰设计周上亮相的MG EX4概念车引发关注,全新智能座舱系统开始在欧洲车型试装。国内则悄悄启动"百城千店"计划,在三四线城市铺开社区快闪店。但这些举措就像给危房贴墙纸——有车主直言:"先把变速箱顿挫修好,比搞十个元宇宙展厅都实在。"

值得玩味的是,名爵展厅里那句"Always YOUNG"的标语正在褪色。当年轻化沦为价格战的遮羞布,当"出海冠军"的光环照不亮本土市场的阴霾,这个百年品牌的"双面人生",或许该到了撕掉标签、重新出发的时刻。毕竟汽车市场从不相信童话,能活下来的从来都是尊重市场规律的实干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