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最近汽车圈最让人兴奋的事儿,那必须是智能驾驶突然变得“白菜价”了。谁能想到,去年还高高在上的激光雷达、高速领航这些黑科技,今年已经能装在不到10万块的车里了?比如有个朋友上个月刚提了辆比亚迪海鸥智驾版,落地才8万多,结果在小区停车场用手机遥控车子自动找车位时,把围观大爷惊得直喊:“这车成精了!”从豪车专属到全民标配,智能驾驶的这场翻身仗,打得比电视剧还精彩。
一、价格跳水表演:激光雷达从“奢侈品”变“日用品”
几年前激光雷达还是个“天价零件”,一颗就要几万块,厂家装车前都得掂量下成本。但去年开始,国产供应商突然发力——禾赛科技把激光雷达价格压到了3000元以下,大疆卓驭更是搞出了整套智驾方案只要7000块的“价格屠夫”。这波操作直接让车企们嗨了,比亚迪直接宣布:“七万块的车也能用高阶智驾!”于是今年北京车展上,开着激光雷达的车型就像雨后春笋,连五菱宏光都秀出了带自动泊车的概念车。
成本降了,玩法就多了。现在买车就像买手机,配置单上不光看续航和马力,还得盯着TOPS算力和传感器数量。比如刚上市的深蓝S07,15万的价格塞进了华为ADS SE智驾系统,高速上能自己超车变道;宝骏悦也这种微型车更离谱,7万多就能实现高速领航。有网友调侃:“以前总说‘等等党永远不亏’,今年怕是等等党要赢麻了。”
二、车企神仙打架:从“秀肌肉”到“拼手速”
比亚迪这波操作堪称行业地震——一口气给20多款新车装上智驾系统,从7万的入门车到百万豪车全给安排上。这招“饱和式攻击”直接把友商整不会了。吉利连夜官宣“两年内普及全民智驾”,大疆卓驭立刻跟进推出万元级方案,连传统巨头丰田都坐不住了,突然宣布要给新款卡罗拉装城区NOA。这场面就像班里学霸突然考了满分,其他同学连夜翻书补作业。
最绝的是这些车企的“魔改”能力。华为的智驾系统能像乐高积木一样拆开卖,车企想要哪块买哪块;Momenta的方案更灵活,连数据集都能单独采购。于是我们看到,东风日产的N7用Momenta方案实现了无图城市导航,小鹏MONA M03靠自研算法把智驾成本砍了一半。有业内人士透露:“现在开发周期比三年前缩短了60%,比亚迪给腾势Z9 GT做标定只用了四个月,这速度放以前想都不敢想。”
三、消费者躺赢:10万块开出30万的体验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场内卷大战简直是天上掉馅饼。去年花30万才能体验的自动泊车、高速领航,现在10万级车型直接标配。杭州的张女士就是典型例子——她买了台11.98万的小鹏MONA M03顶配,结果每天通勤50公里基本不用碰方向盘。“上周下暴雨,车子自己识别出了被积水淹没的车道线,果断切换到安全路线,比我这十年老司机还稳。”她在社交媒体上的分享直接带火了一波“智驾真香”话题。
更夸张的是二手车市场的变化。某车商老板透露:“去年收的智驾车型要多加八千块,今年反而要降价——因为新车太便宜了。”如今在新能源车展上,大爷大妈们问得最多的不是续航多少,而是“这车能自己找车位吗”。有销售小哥笑称:“现在介绍车得先演示自动泊车,比讲参数好使多了。”
四、产业链的蝴蝶效应:从“追风口”到“造风口”
这波智驾普及潮带火的不仅是车企。做激光雷达的速腾聚创股价三个月涨了120%,搞AI算法的科大讯飞汽车业务收入暴涨65%。就连做轮胎的厂家都来蹭热点,米其林最新广告语是“让智驾系统更精准的抓地力”。最戏剧性的是充电桩企业——由于智驾车型普遍支持自动充电,有的充电站已经开始改建带引导轨道的“全自动车位”。
不过最大的赢家可能要算普通打工人。深圳某科技公司的算法工程师小王,去年还在担心行业裁员,今年突然变成猎头眼中的香饽饽。“上个月同时收到比亚迪、吉利、大疆三家公司的Offer,薪资直接比现在翻倍。”他感慨道,“这行情就像2015年的移动互联网,遍地都是机会。”
站在2025年年中回头看,智能驾驶的这轮内卷早已超越简单的价格战。当技术突破撞上产业链成熟,当消费需求遇到规模效应,这场变革正在重塑整个出行生态。就像当年智能手机取代功能机一样,没有搭载智驾的车型正在快速退出主流市场。而对于等等党们来说,最好的策略可能就是——搬好板凳,握紧钱包,等着车企们掏出更多“王炸”。毕竟按照这个节奏,说不定明年5万块的车就能实现全自动驾驶了,你说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