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主怒喷“锁性能”!小米紧急撤回
“我花50万买的车,凭什么要考试才能解锁性能?” 这条带着怒火的车主吐槽,5月1日冲上微博热搜榜首。小米SU7 Ultra车主们发现,自己刚提车一个月,车辆最大1548匹马力突然被“锁”了——想解锁必须去专业赛道刷圈速达标。
一、事件经过:深夜更新引发的风暴
5月1日凌晨,部分车主收到Xiaomi HyperOS系统推送的1.7.0版本更新包。更新说明里藏着一条爆炸性内容:新增“排位模式圈速考核”。简单来说,车主得在郑州国际赛车场这类指定赛道跑出官方要求的成绩,才能激活车辆全部动力。
这相当于把手机里的“性能模式”改成了“段位排位赛”——郑州车主王先生在社交平台晒出截图时,配文充满无奈:“买的时候说是赛道猛兽,现在成了‘科目二模拟器’?”
二、争议焦点:安全与自由的拉锯战
反对声浪集中在三点:
契约精神遭质疑:“买车时没说要考试,现在突然加条件,这不是耍流氓?”多位车主晒出购车合同,强调条款里从未提及性能解锁需额外考核。
经济成本激增:单次赛道日活动费用约2000元,新手还需额外支付驾驶培训费。有车主算账:“想玩爽这车,每年得多花两三万”。
产品定位混乱:“其他品牌超跑也没搞这套,小米既要卖性能又想当安全标兵?”部分车主认为,这暴露了车企对产品定位的摇摆。
支持者则认为该政策情有可原:
3月底发生的“郑州303km/h飙车事件”敲响警钟,数据显示SU7 Ultra事故率是同价位车型的2.3倍。
行业早有先例:特斯拉解锁赛道模式需完成安全培训,保时捷部分车型要付费开通“超增压模式”。
三、背后真相:安全焦虑倒逼车企
小米此次“锁性能”操作,被业内视为危机公关的紧急刹车。知情人士透露,3月飙车事件后,雷军团队连续召开7场安全会议。数据显示,SU7 Ultra车主中超60%为首次接触高性能车,部分人连ESP(车身稳定系统)关闭按钮都不认识就敢在公路飙车。
更关键的是法律风险。法律界人士指出,若车主使用全马力在公路超速引发重大事故,车企可能面临“教唆危险驾驶”的连带责任。此前某品牌就因类似案件被判承担30%赔偿责任。
四、行业对比:小米为何成众矢之的?
同为高性能车,法拉利、兰博基尼等品牌从未限制马力,但它们的用户群体截然不同:
超跑车主画像:平均驾龄12年,85%有赛道培训经历
小米SU7 Ultra车主:32%为25-30岁年轻人,驾龄3年以下占比41%
这种用户差异导致小米陷入两难:既要维护“性能旗舰”的招牌,又要防止新手“玩脱”。有工程师比喻:“这就像给小学生发狙击枪,不装保险栓谁敢?”
五、未来走向:性能车该不该戴镣铐?
撤回争议OTA后,小米可能调整策略:
分级解锁:参考摩托车驾照体系,分阶段释放动力
补偿方案:赠送赛道体验券或延长质保
购车提示:提前告知性能解锁条件
这场风波暴露出新能源时代的尖锐矛盾:当电机轻易突破物理极限,车企到底是该放开手脚让用户爽,还是戴上紧箍咒保平安?或许正如某业内人士所言:“真正的性能自由,从来不是油门踩到底那么简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