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传出一个消息,说别克旗下那款长得挺有个性的SUV,昂扬,要停产了。
这事儿听着可能不大,但仔细想想还挺让人感慨的。
要知道,这款车从上市到宣布停产,满打满算也就两年左右的时间。
一款由国际大厂通用汽车倾力打造,并且在全球市场同步推出的车型,怎么就在咱们中国市场,这么快就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呢?
它就像一颗流星,亮了一下就迅速划过天际,甚至很多人都还没来得及看清它的样子。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是它自己不争气,还是咱们现在的汽车市场太“卷”了?
今天咱们就以一个普通消费者的视角,掰开揉碎了聊聊这台昂扬的“速生速死”之谜。
首先,咱们得把昂扬放到它所处的环境里去看。
它是一款紧凑型SUV,定价大概在十五万到十八万之间。
这个价格区间,如今在中国汽车市场,可以说是竞争最激烈、最残酷的“绞肉机”。
昂扬一头扎进来,面对的是四面八方的强敌,几乎没有喘息的空间。
一方面,是咱们自主品牌的强势崛起,它们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只能靠低价过活的吴下阿蒙了。
你看比亚迪的宋家族,特别是宋Pro DM-i,揣着一套超级混动技术,在城市里能当纯电车开,几乎不用油,长途又能加油跑,彻底解决了续航焦虑,还能上新能源牌照。
这种产品力对于每天通勤的家庭来说,吸引力是致命的。
再看看哈弗H6和长安CS75 PLUS这些老牌劲旅,它们在燃油车领域深耕多年,太懂得中国老百姓需要什么了。
超大的空间、丰富的配置、看着就气派的外观,再加上一个非常有诚意的价格,直接把“性价比”这三个字刻在了脑门上。
当消费者用同样的钱,可以在国产车里买到更大的屏幕、更智能的辅助驾驶、更舒适的座椅配置时,昂扬那点合资品牌的身份光环,就显得有些暗淡了。
另一方面,合资品牌阵营里的“老前辈”们也个个不是省油的灯。
本田的CR-V、丰田的RAV4荣放,这些车型在中国市场卖了快二十年,积累下来的口碑就像一座大山。
在很多家庭,尤其是长辈们的观念里,买车就图个省心、耐用、保值,而这几款车恰恰就是这些优点的代名词。
当一个家庭准备拿出十几二十万买车时,选择这些“闭着眼买都不会错”的车型,是一种非常稳妥的决策。
昂扬作为一个“新人”,虽然长相新潮,但在品牌信任度和用户基础上,完全无法和这些老将抗衡。
所以,昂扬的处境就变得非常尴尬:论价格和配置,它拼不过步步紧逼的自主品牌;论品牌底蕴和口碑,它又比不过同阵营的那些经典车型。
它就像一个被夹在中间的“三明治”,两头受气,找不到自己明确的生存空间。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别克这个品牌本身。
提到别克,大部分人脑海里浮现的,可能是沉稳大气的君越,运动范儿的君威,或者是商务接待的首选GL8。
没错,别克在轿车和MPV领域,是有着非常清晰和成功的品牌形象的。
但是在SUV产品线上,别克似乎一直没能找到感觉,缺少一款像CR-V那样能够独当一面的“爆款”。
消费者的品牌认知是有惯性的,当大家想买一台舒适的轿车时,会想到别克;但当他们想买一台SUV时,脑海里跳出的品牌列表里,别克的位置可能并不靠前。
这种品牌在特定领域的认知弱势,直接导致昂扬在上市之初就没能获得足够的关注度。
它就像一个优秀的歌手,却被安排去参加了一个舞蹈比赛,即便自身有实力,也很难在不属于自己的赛道上脱颖而出。
当然,一款车的成败,最终还是要落到产品本身。
昂扬这款车到底怎么样?
我们不妨听听那些真正开过、买过它的车主们怎么说。
从优点来看,昂扬最吸引人的地方,毫无疑问是它的设计。
在那个时期,合资品牌的紧凑型SUV大多还是方方正正的传统造型,昂扬这种溜背式轿跑SUV的设计,确实让人眼前一亮。
分体式的大灯、流畅的车身侧面线条,让它在车流中拥有很高的辨识度。
对于追求个性、不希望自己的座驾成为“街车”的年轻人来说,这一点非常有杀伤力。
动力方面,它搭载的1.5T发动机和CVT变速箱的组合,是通用旗下非常成熟的一套动力系统,184马力的输出在同级别里也算得上优秀,日常驾驶起来感觉轻快平顺,动力储备也足够。
空间上,得益于2700毫米的轴距,它的后排腿部空间表现不错,并没有因为溜背造型而过分牺牲实用性,座椅也保持了别克一贯的宽大舒适。
然而,昂扬的缺点也同样明显,甚至可以说是致命的。
首当其冲的就是它的内饰。
当你被它惊艳的外观吸引,满怀期待地拉开车门,坐进车内的一瞬间,那种落差感可能会非常强烈。
车厢内大面积使用了硬质塑料,无论是看起来还是摸起来,都缺乏这个价位应有的质感和档次感。
这种内外设计上的巨大反差,会给消费者一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感觉,大大拉低了它的价值感。
其次,为了造型妥协的实用性问题依然存在,溜背设计不可避免地压缩了后排的头部空间,对于身高超过一米八的乘客来说会感到比较压抑。
再者就是性价比,在配置层面,昂夕阳并没有展现出超越同级对手的优势,一些消费者看重的舒适性配置,比如座椅通风等,也未能下放到主销车型上。
加上别克车型普遍在隔音静谧性上有着不错的口碑,但昂扬在高速行驶时的风噪和胎噪控制得并不算出色,这也让一些冲着品牌来的消费者感到失望。
最终,所有这些因素都反映在了冰冷的销量数据上。
昂扬在上市初期有过短暂的蜜月期,最高月销量也就在1800多台的水平。
这个数字,放在任何一个二线品牌或许还能接受,但对于别克这样的主流品牌来说,实在是不够看。
要知道,同级别的热门车型,月销过万是家常便饭。
在那之后,昂扬的销量就一路下滑,长期在几百台的低位徘徊。
对于任何一家车企而言,一款无法带来利润、持续占据生产线资源却又看不到希望的车型,最终的命运只能是被优化掉。
所以,昂扬的停产,既是市场竞争的残酷结果,也是企业及时止损的理性选择。
它用自己短暂的一生告诉我们,在今天这个信息高度透明、消费者无比精明的中国汽车市场,任何一款产品想要立足,都必须在定位、产品力、价格和品牌之间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点,任何一方面的短板,都可能导致满盘皆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