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车手记:一次意外的泥泞挑战,让我重新认识了这台“方盒子”
上个月,我跟着一群越野爱好者去河北张家口的山路上“撒野”。原本计划开的是一台改装过的老款越野车,结果临出发前一天,朋友突然说:“要不试试我新提的捷途自由者?刚到手还没机会豁呢。”我心里嘀咕:“这方盒子造型的车,能行吗?”没想到,接下来的48小时,这台车彻底刷新了我对“城市轻越野”的认知。
第一印象:硬汉外表下的“小心思”
初见捷途自由者,最抓眼的就是它的方盒子造型。棱角分明的车头配上黑色中网,中间的“JETOUR”字母标显得很酷。但仔细看,设计师在硬朗中藏了不少细腻——比如前大灯用了四叶草造型的LED灯组,雾灯区还加了镀铬装饰。朋友打趣说:“这车就像穿西装的肌肉男,远看严肃,近看全是细节。”
最让我意外的是它的实用性。车顶行李架、侧踏板、轮眉防擦条一应俱全,尤其是侧踏板,对身高1米6的朋友妻子特别友好:“上下车不用爬了!”不过最狠的是接近角28度、离去角29度,外加200毫米的离地间隙。第二天进山时,遇到一段被雨水冲垮的碎石路,同行的某合资SUV犹豫半天不敢过,捷途自由者却直接碾了过去,底盘连一声“哀嚎”都没有。
内饰:科技感与“糙汉”的完美融合
拉开车门,第一反应是“这不像越野车”。15.6英寸的中控大屏配上全液晶仪表,乍一看还以为进了新能源车的驾驶舱。但下一秒就被细节拉回现实——副驾前方的越野扶手、中控台下保留的实体按键,还有水晶切割造型的挡把,这种混搭居然毫不违和。
朋友演示了一个神操作:用语音喊“打开雪地模式”,车机秒响应,同时四驱系统自动介入。我们在一段结冰的村道上试了试,轮胎几乎没打滑。“这可比老车拧旋钮切换模式方便多了!”他得意地说。更贴心的是座椅加热和通风功能,山里昼夜温差大,白天晒得冒汗,晚上冻得哆嗦,这功能简直是救命神器。
动力:2.0T+8AT,暴躁又“不挑食”
进山前,我特意看了眼油箱盖——92号汽油。朋友说:“这车不娇气,粗粮管饱。”搭载的2.0T发动机确实猛,254匹马力在盘山公路上随踩随有。最让我惊讶的是8AT变速箱的平顺性。有一段连续弯道,我故意猛踩油门再急刹,换挡居然没出现顿挫。同车的媒体老师调侃:“这调校比某些轿车还顺溜。”
真正的考验在第三天。我们找到一片被洪水冲垮的河滩,淤泥深得能没过小腿。切到蠕行模式,车速自动控制在5km/h,我只需要握紧方向盘,剩下的交给四驱和差速锁。眼看着左前轮陷进泥坑,系统瞬间把动力甩到右后轮,车子一拱一拱地爬了出来。朋友站在岸边拍视频,吼得比发动机还响:“两把锁果然不是摆设!”
安全:翻滚测试的“硬核彩蛋”
回程路上,朋友神秘兮兮地给我看了一段视频:一台捷途自由者被直升机吊到200米高空,自由落体砸进沙漠。画面里,车顶塌了,轮胎飞了,但A柱没变形,车门还能正常打开。“这车的高强度钢占到80%,跟沃尔沃一个路子。”他指了指车门框上的激光焊接痕迹,“你看这接缝,多细腻。”
更实在的是L2级辅助驾驶。回京走高速时,我开着全速自适应巡航,系统自动跟车、车道居中稳得像老司机。突然有辆货车并线插队,车机立马预警+主动刹车,吓得我一身冷汗。事后查数据才发现,这车装了6个摄像头和8个雷达,果然是“电子眼比人眼还尖”。
真实案例:一场暴雨引发的“意外带货”
回北京后,这台车还闹了个笑话。某天暴雨,朋友开车去接孩子放学,结果小区地库被淹了。一群家长站在路边发愁,他的捷途自由者却蹚着半米深的积水稳稳通过。第二天家长群里炸了锅,三位邻居直接问他要4S店销售电话。“销售说那周试驾排满了,都是冲着涉水700mm的指标来的。”他哭笑不得。
总结:一台让“伪越野迷”真上头的车
两周的深度体验下来,捷途自由者给我的感觉就像“瑞士军刀”——城市代步够舒服,周末撒野够硬核。它可能不如牧马人纯粹,但12万多的起售价(权益价不到10万),却能给普通人带来80%的越野乐趣。用朋友的话说:“这车最大的优点是‘不纠结’。你想家用,空间和配置够用;你想玩,四驱和锁随时待命。”
最后说个小插曲:还车那天,我在地库里摸了把方向盘,突然有点舍不得。或许,这就是一台好车的魔力——它不需要吹嘘参数,用实实在在的体验让你记住,甚至心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