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里一片销量海报刷屏,转发点赞像开了外挂;经销商群里却是求救声连连,像夜里敲门的风铃。小编翻了最新数据,忍不住想问:这表面的繁荣,能掩盖经销商的“血泪账”多久?
数据比喻更为直白。中国汽车流通协会8月的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是57,高于荣枯线;其中库存分项指数54.7,是8月情况恶化的主因。更扎心的是,流通协会对2025年上半年经销商生存状况的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经销商处于亏损,不到两成持平,只有三成左右实现盈利,且亏损面比2024年同期进一步扩大。上市公司的财报也在印证这一点:汽车K线统计的7家上市经销商集团中,只有与比亚迪绑定紧密的和谐汽车实现了营收同比正增长,主要靠香港及海外市场拉动;其余6家营收普遍下滑,中升控股、永达、国机、百得利等都出现不同幅度的下降。利润端更难看,7家里4家亏损,永达由盈转亏、亏损规模巨大,美东亏损严重,百得利归母净利仅有约七百多万,同比暴跌接近80%。
问题到底有多深?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把症结点出为三条。第一,价格战和“倒挂”几乎常态化,8月乘用车零售成交价总体走低,超过40%的车型是降价成交,而涨价的新车少之又少,这让经销商很难赚钱。第二,为了冲刺“金九银十”和完成主机厂第三季度指标,很多经销商在8月末被动或主动提车补库,导致库存和资金压力同时上来。第三,宏观面不稳和补贴节奏的变化让消费者观望,本地“两新”政策在补贴节奏和力度上差异明显,超过75%的经销商认为受到显著负面影响,近30%的门店销量跌超15%,超40%的门店降幅超10%。
风险在账表里已经清晰可见。多家经销商资产负债率偏高,正通约94%、国机65%、美东71%,远超一般认为的40%–60%健康区间。流通协会因此呼吁金融机构在下半年旺季给予更多贷款和授信支持,但这只是治标方案。
放下数据,说点可操作的应对方向。短期要救急:金融机构应提供更灵活的库存融资和展期安排,主机厂可以适度放慢交付节奏,同时推出保价回购等风险缓释工具,给经销商喘口气。中期要做结构性调整:把渠道库存管理做精,推广以销定采,提升车源透明度,加快二手车流转,尽量扭转价格倒挂的局面。长期则离不开政策配合:希望“两新”政策能精准落地,避免补贴出现断崖式退坡,同时鼓励金融创新,为经销商提供更多供应链金融和应收账款质押等服务。
接下来能不能靠“金九银十”翻盘?流通协会看了9月第一周的数据,认为部分地区像上海、安徽、成都因为地方补贴跟上,短期内消费可能会集中释放,市场表现或许会好过8月。但我得说,结构性问题没解决、资金链压力未缓、价格倒挂还在,所谓的“暖风”能不能真正转化为门店利润,还得看主机厂、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能不能齐心协力,把短期的销量繁荣变成长期的行业健康。
留给读者几个可思考的问题:当销量海报和门店账本成为两张完全不同的地图,我们更该相信哪一张?在补贴退坡和价格战常态化的背景下,经销商的出路在哪里?你所在城市的补贴政策有没有在帮助实业,还是只是“数字游戏”?小编会继续盯着这些答案,也期待更多有力措施尽快落地,助力经销商度过这个不太暖和的秋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