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张先生开着新买的腾势N9在高速上轻松超越一辆宝马X5时,后视镜里那辆豪车的车主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这辆挂着国产车标的SUV,凭什么这么猛?张先生摇下车窗,笑着指了指车尾的“3.9秒”标识,深藏功与名。这是他提车后的第15天,里程表刚好跳到1580公里。作为曾经的宝马5系车主,他花了38.98万选择腾势N9,到底是冲动消费还是人间清醒?
一、从BBA到BYD的“叛变”
张先生的车库原本停着两台车:2018款宝马530Li和老婆的代步MINI。去年孩子出生后,全家出游时5系的后排装完安全座椅,连放个妈咪包都显得局促。看车时,奔驰GLE的后排让他直摇头:“落地70万的车,座椅加热居然要选装?”转身走进比亚迪4S店,腾势N9的二排零重力座椅让他当场破防——座椅腿托升起时,销售小哥贴心地递上冰镇可乐,车载冰箱的温度显示“5℃”。
真正让他下定决心的是某次偶遇。小区地库里,邻居新买的理想L9正在艰难倒车入库,5米2的车身足足挪了三把方向。张先生默默打开手机里的腾势N9演示视频:4.65米转弯半径,圆规掉头功能让这辆大家伙像玩具车般原地旋转。第二天,他带着全家人冲进腾势展厅,老丈人摸着第三排的电动加热座椅说了句大实话:“这车坐着比我的老A6舒服。”
二、1580公里真实体验:爽点与槽点齐飞
爽点1:动力猛得不像话
提车当天,张先生特意约了开保时捷卡宴的朋友跑山。在深圳梧桐山盘山道上,腾势N9的易三方技术让后轮主动参与转向,680kW的综合功率输出让副驾的老婆死死抓住扶手:“你开慢点!我口红都画歪了!”最绝的是下山时的能量回收系统,充满电出发,回家时电量反而多了3%。
爽点2:智能配置卷出天际
上周带孩子去珠海长隆,车载无人机自动跟拍功能让全家成了朋友圈焦点。更神奇的是六音区语音交互——第二排的老妈用方言喊“开空调”,第三排的儿子嚷着“我要看汪汪队”,系统居然能精准识别并执行。张先生偷偷试过最离谱的指令:“打开主驾座椅按摩”,话音未落,腰托就开始有节奏地顶他的肾俞穴。
槽点1:智驾像“新手司机”
深圳早高峰的北环大道成了张先生的噩梦。面对频繁加塞的网约车,腾势N9的NOA系统固执得像驾校教练,宁可被连续插队也绝不主动变道。有次后方车辆狂按喇叭,系统却突然在实线区强行变道,吓得他一把抢过方向盘——后来才知道是导航提示错过出口,智驾选择了最激进的解决方案。
槽点2:胎噪让人想静音
22英寸的大轮毂确实帅气,但跑广深沿江高速时,胎噪大得连帝瓦雷音响都压不住。张先生做过实验:80km/h时音量调到10刚好,120km/h时必须调到15才能盖过“嗡嗡”声。售后建议换成静音胎,但看到每条轮胎2500元的报价,他决定先忍着。
三、BBA车主坐副驾后的反应
上周末的同学聚会上,开奔驰GLC的李总成了大型真香现场。当他发现腾势N9的AR-HUD能直接把导航箭头“贴”在真实路面上,盯着看了足足五分钟;体验云辇悬架过减速带时,他摸着杯架里纹丝不动的星巴克感叹:“我那个空气悬挂过坎像坐船,你这怎么做到的?”
最扎心的对比发生在加油站。李总的GLC加满95号油花了580元,张先生插上充电枪,顺便从车载冰箱掏出冰镇西瓜:“我这车纯电能跑200公里,公司充电桩免费。”看着N9仪表盘上“综合续航1300km”的显示,李总默默删掉了手机里的奔驰EQC试驾预约。
四、38.98万到底值不值?
张先生算过一笔账:如果选宝马X5低配,落地价直奔70万,还得花2.8万选装激光大灯、1.6万加装座椅通风;腾势N9顶配44.98万,电吸门、双腔空悬、激光雷达全配齐,省下的钱够买3个爱马仕铂金包。
但有些东西没法用钱衡量。上周带孩子露营遭遇暴雨,腾势N9的800mm涉水深度让车队里的路虎发现5都甘拜下风。回程时打开“暴雨模式”,后视镜自动加热、雨刮变频加速,连刹车片都在悄悄提升摩擦系数——这些藏在代码里的安全感,是BBA给不了的科技浪漫。
五、说点大实话
开了1580公里后,张先生给想买的朋友三条建议:
1. 家里有充电桩的闭眼入,当纯电车开每月能省2000油费;
2. 开车性子急的慎选,这车动力太猛容易超速;
3. 商务接待需求多的慎重,客户可能会以为你开的是百万豪车,谈合同时不好砍价。
停在小区地库里,腾势N9的迎宾灯在地上投出“∞”符号。张先生说,这就像国产车的现状——曾经被嘲笑,如今正把传统豪车逼进无限循环的困局。当38万的车能给你三电机+空悬+激光雷达,谁还会为四个圈的车标多花30万?至少他的宝马5系,已经半个月没动过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