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现在走在马路上,放眼望去,新出的车子是不是感觉都长得差不多?
尤其是那些SUV,设计得一个比一个圆润,线条一个比一个柔和,大家都追求风阻系数,追求燃油经济性,追求各种高科技大屏幕。
这当然是进步,是好事,但有时候看着这些千篇一律的“好学生”,总会让人怀念起以前那些有点“个性”,甚至有点“脾气”的家伙。
在汽车发展的这些年里,有不少SUV,它们当年或许因为长得太奇怪,或者定位太超前,又或者干脆就是不符合当时的市场潮流,被厂家无奈地停产了。
可时间是个好东西,它能让当年的“丑小鸭”变成今天人们口中的“天鹅”,让当年的“异类”成为现在车迷眼里的“宝贝”。
这些车在汽车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独特的印记,它们的故事,如今说起来,依然让人津津乐道。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已经消失在生产线上,但我们特别希望它们能“复活”的SUV。
好消息是,它们中的大多数,现在在二手车市场上还能找到,而且价格往往还挺亲民。
咱们按价格从低到高,先从一位争议最大的选手说起。
庞蒂亚克Aztek,这台车在2001年到2005年生产,现在二手车市场上的平均价格,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大概就两千多美元,折合人民币不到两万块。
这车当年被全世界的汽车媒体和车迷骂得狗血淋头,很多人都说它是汽车史上最丑的SUV,没有之一。
那分体式的大灯,奇怪的车身比例,还有那厚重的塑料包围,确实在当年挑战了所有人的审美底线。
但是,你用今天的眼光再去看它,就会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这家伙简直就是个穿越过来的先知!
它几乎预言了今天所有跨界SUV的流行元素。
比如,它没有用当时SUV普遍使用的那种硬邦邦的非承载式车身,而是用了和轿车一样的一体式车身,这让它在公路上开起来非常平顺舒服,这不就是现在城市SUV的标配吗?
更绝的是它的功能性,后备箱里有个可以抽出来的托盘,方便你装卸货物;车里竟然还藏着一个小冰箱,可以冰镇饮料;最神的,是厂家还为它设计了一个可以和车尾无缝对接的帐篷,直接把车变成了露营房车。
这种“汽车+生活”的理念,在二十多年前简直是天方夜谭,但现在,这正是我们国内许多新势力品牌努力在做的事情。
所以说,Aztek虽然丑,虽然它的V6发动机动力一般,内饰塑料感也确实强,但它在理念上绝对是领先了一个时代。
说完超前的,再聊聊硬核的。
日产的Xterra,从2000年一直生产到2015年,现在二手价格也就在三千美元左右。
在今天这个满是承载式车身的城市SUV世界里,像Xterra这样还保留着独立大梁的硬派越野车,简直就是“活化石”。
它从里到外都透着一股子粗犷、耐用的劲儿。
车顶上那个标志性的、自带储物箱的行李架,厚重方正的车身线条,都在告诉你,它不是个样子货,是真能带你去野外撒欢的。
它搭载的V6发动机虽然喝油厉害,但在你需要动力翻山越岭的时候,它绝对不会掉链子。
特别是那个叫Pro-4X的高配版,出厂就给你配齐了底盘护板、高性能减震器和后桥差速锁,这配置放到今天,很多号称自己是越野车的车型都得汗颜。
它的内饰设计得非常朴素,但好处就是不怕脏,你穿着沾满泥的鞋子踩进去,打理起来也毫不费劲。
对于那些真正喜欢户外,喜欢探险的人来说,Xterra这种纯粹的工具属性,是现在那些越来越精致、越来越“娇气”的SUV所无法替代的。
接下来这位,雪佛兰的TrailBlazer,也就是第一代的开拓者,二手价和Xterra差不多。
以今天的标准看,它可能就是个平平无奇的美式大家用SUV,但它在当年可是个狠角色。
普通版的它,凭借平顺的行驶质感和一台动力不俗的4.2升六缸发动机,在中型SUV里已经算是跑得很快的了。
但真正让车迷们疯狂的,是它的SS版本。
SS在雪佛兰的家族里,就代表着高性能。
工程师们做了一件非常“疯狂”的事,他们把雪佛兰国宝级跑车科尔维特上的那台6.0升LS2 V8发动机,硬生生地塞进了这台家用SUV的发动机舱里,一下子压榨出了接近400匹的马力。
一台外表看起来憨厚老实的家用SUV,零百加速时间竟然能跑进6秒,这是什么概念?
这就是典型的“扮猪吃老虎”。
你开着它,既能安安稳稳地接送孩子、去超市购物,也能在红绿灯前让旁边的小跑车吃一鼻子灰。
这种巨大的反差感和纯粹的美式大马力精神,在如今这个小排量涡轮和电动车当道的时代,实在是太稀有了。
有意思的是,通用汽车在那个年代还搞出了一个更奇特的“混血儿”——萨博9-7X。
萨博这个来自瑞典的品牌,一直以它独特的涡轮增压技术和飞行器驾驶舱式的设计闻名,总带着一股知识分子的清冷气质。
但这台9-7X,骨子里其实就是一台换了壳的雪佛兰TrailBlazer。
这是通用汽车收购萨博之后的产品,为了让它更“萨博”一些,工程师给它换上了更紧致的悬挂,做了更好的隔音,外观也融入了萨博的家族特征。
而它的顶配Aero版,和TrailBlazer SS一样,也用上了那台来自克尔维特的6.0升V8发动机。
一台挂着萨博标志的美式肌肉车,这听起来就充满了奇妙的违和感,但也正因如此,它才显得那么独一无二。
如果说前面的车都还在“车”的范畴里玩,那本田的Element,简直就是个“生活魔术师”。
这个从2003年生产到2011年的方盒子,现在二手价大概六千多美元,它把“实用”和“好玩”发挥到了极致。
它最酷的设计就是没有B柱的对开式车门,两扇门打开后,形成一个巨大的开口,无论你是搬运冲浪板、自行车这样的大件,还是家里的老人孩子上下车,都无比方便。
它的后排座椅不仅可以放倒,还能完全向两侧翻折挂起来,让整个后部空间变成一个平整的小货车。
更绝的是,它的地板是防水耐磨的塑料材质,你从海边回来,可以直接用水管冲洗车内,这对于户外爱好者来说简直是福音。
它的对开式尾门,下半部分放平了还能当个长凳,让你在户外随时都能坐下来休息。
虽然它只有四个座位,动力也只能说是够用,但它身上体现出的那种对生活场景的细致洞察和充满想象力的设计,至今仍让无数车迷怀念。
Jeep这个品牌,一直是硬派的代名词,但它也曾尝试过变得更“顾家”一些,于是就有了指挥官(Commander)这款车。
它在2006年到2010年生产,是Jeep为了满足多人口家庭需求而推出的第一款三排座SUV。
它的外形就像一个被拉长拍扁的切诺基,充满了棱角分明的肌肉感,再加上可选的强悍四驱系统和动力澎湃的Hemi V8发动机,保证了它纯正的越野血统。
然而,这次尝试并不算完全成功。
为了硬塞进第三排座椅,它的空间布局并不理想,最后一排非常狭窄,基本只适合儿童乘坐。
内饰的用料也比较粗糙,油耗更是相当可观。
它就像一个努力想承担家庭责任的硬汉,虽然有些地方显得笨拙和力不从心,但那份想兼顾越野激情和家庭生活的初心,还是值得肯定的。
在那些动辄几百上千马力的高性能SUV还没出现的年代,GMC在1992年就造出了一个“怪兽”——Typhoon,中文名叫“台风”。
这台车只生产了两年,产量极少,现在已经成了收藏品。
它基于一台普通的双门SUV打造,但GMC的工程师给它换上了一台4.3升的涡轮增压V6发动机,并匹配了全时四驱系统和运动化调校的悬挂。
280马力的动力在当时是个天文数字,让这台看起来不起眼的SUV,百公里加速只需要5.5秒,比同时期的法拉利跑车还要快。
它用行动告诉世界,SUV不仅可以用来翻山越岭,同样可以在公路上带来跑车般的极致速度体验,可以说是所有高性能SUV的鼻祖。
说到体型和气场,那就不能不提悍马H2。
这台车从2002年生产到2009年,是那个时代极致奢华和霸气的象征。
它基于通用汽车的卡车平台打造,拥有巨大的车身尺寸、强悍的V8发动机和全时四驱系统,越野能力毋庸置疑。
但有趣的是,绝大多数买它的车主,并不会真的开它去穿越戈壁,而是把它当成城市里最引人注目的代步工具。
悍马H2更像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一种生活态度的宣言。
当然,它也因此备受争议,惊人的油耗让它成了环保人士口诛笔伐的对象,庞大的车身在城市里穿梭和停放都像是一场灾难。
如今再看悍马H2,我们会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看看我们中国自己的新能源硬派越野车,比如仰望U8,它用电能驱动,不仅拥有比H2更强悍的动力,还能实现原地掉头、水上行驶这样充满未来感的功能。
这恰恰说明了时代的进步,我们正在用更先进的技术和更智慧的解决方案,去重新定义“硬派”和“豪华”,那种依赖大排量、傻大黑粗的时代,确实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在追求个性的道路上,讴歌ZDX也是一位值得尊敬的探索者。
这台在2010年到2013年短暂生产的车型,旨在将跑车的流畅造型和SUV的实用性结合起来。
它的设计在当时堪称惊艳,极度倾斜的车顶线条、隐藏式的后门把手,让它看起来像一件流动的艺术品,而不是一台车。
为了这副绝美的皮囊,它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后排头部空间和后备箱的实用性被严重牺牲。
最终,叫好不叫座的ZDX只能黯然停产。
它是一位孤独的艺术家,用自己的失败证明了,过于前卫的设计,需要市场花更长的时间去理解和接受。
最后要说的这位,是无数越野爱好者心中的“白月光”——丰田FJ Cruiser(FJ酷路泽)。
从2007年生产到2014年,它的二手车价格至今依然坚挺,是榜单里最保值的车型。
它成功地用现代技术,复刻了丰田经典越野车FJ40的神韵。
那复古的圆形大灯、白色的车顶、独特的对开门设计,让它充满了独特的魅力和趣味性。
但它绝不只是个样子货,它基于经过改装的普拉多平台打造,搭载着一台极其可靠的4.0升V6发动机和强大的分时四驱系统,越野性能是实打实的强悍。
防水的内饰也让它非常适合户外活动。
虽然它的后方视野不佳、后排乘客进出不便是公认的缺点,但这丝毫没有影响车迷们对它的狂热追捧。
FJ酷路泽的停产,曾让国内无数车迷感到惋惜。
但令人欣慰的是,它的精神似乎在我们自己的国产品牌上得到了传承和发扬。
看看长城汽车推出的坦克300,同样是复古硬派的造型,同样主打“越野+潮流”的理念,一经上市就迅速成为爆款,甚至催生出了一种新的汽车文化。
这或许说明,我们不仅在怀念那些逝去的经典,更重要的是,我们正在用自己的智慧和实力,去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能引起更广泛共鸣的全新经典。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