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朋友微信给我发了条新闻,说京东和广汽、宁德时代又搞了个国民好车,埃安UT super,号称10万元内唯一换电车型。刚看数据,电池租用最低4.99万,整车买断8.99万起,续航还挺高,54kWh巧克力电池,500公里。本来觉得这价格挺打脸那些传统燃油车的,不过又对换电模式多了点期待。朋友说:这车要是靠谱,十万内还能换电,这价格会不会打乱市场?
刚才我翻了下笔记,这换电概念其实在一线城市折腾了不少年。以前的换电池车,比如蔚来的换电站建设成本都挺高,换电车少,用户认知度有限,普及难度很大。京东这次和宁德时代捆绑合作,倒是很有意思。宁德拿电池和换电生态,广汽造车,京东给出卖车、养车的用户数据支持。这种角色分工倒有点像电影里常见的组合拳,一个负责制造,一个赋能用户体验,一个负责流量导向。供应链博弈就像在打牌,每人手里都有牌,还得互相盯着,谁先出牌,谁先赢。
我得承认,之前看到7819万竞拍价格那事儿,第一反应是这谁买得起啊?,后来京东昨晚说那竞拍者悔拍了,损失了仅100元保证金,算了算心理安慰了点。其实这事儿有点像拍卖场,拍得高也不一定是真买家,更多是炒作炒气氛。京东这次活动设计挺灵活,反而显得理性一些。但真想消费者为了一个车标竞拍天价,还不买单,反映的可能是现实还是理性消费在慢慢回归。你会不会觉得,这种天价拍卖反而成了媒体噱头,但实际市场没多大用处?
然后说回车本身,54kWh电池容量,官方500公里续航,这我估摸着算,实际城市工况下来大概得420-450公里,毕竟冬天续航都缩水。我之前在一次车展看到过类似电池,技术上确实没啥瑕疵,但换电体系要真正普及,得有配套密集换电站网络。京东看起来是要把线上触点和数据流量做起来,毕竟广汽负责造车,宁德时代包电池和换电站一拍即合。可你说这整套换电站建设跟造车差不多费劲,啥时候能在全国铺开,我心里不确定。
现场提到的智能配置也挺新鲜——广汽华为云车机,提供TB级云存储和2万+应用,我个人觉得这配置挺夸张,感觉更像是卖噱头的。车机无论装多少APP,关键是实用性和流畅度,还有用户实际需求。去年一个朋友吐槽说他车载系统老卡顿,越多APP越崩溃。你说多云端还有啥用?不过这块我没深入调研,也许他们优化了。机械式半隐藏门把手和540度全景倒车哨兵我倒是点赞,这种细节做得好了能明显提升日常用车体验,毕竟车门把手是非常日常的交互点。
顺便提一句,刚才我翻相册,发现去年看到的广汽换电演示车门把手设计和这款有点像,看来广汽把细节改得更实用了。补贴政策也挺丰富,特别是电池租用优惠、补贴,甚至买断租金可以抵扣,期限也很灵活。这个对年轻用户挺有吸引力,降低了购车门槛。我算了下,按电池租用这个方案,其他电动车买电池一两万,租用这边若3年总价不到3万,感觉对预算紧张的人来说是个不错选择。
又想起朋友那句:换电车走得通吗?我觉得市场得先看换电能不能真正落地才算数,先不说厂商打价格战,最终产品体验和便利度才是用户砸钱的关键。现在换电站建设跟快递站点差不多多吗?没这么多。换电模式本质上就是把能源这个消耗品变成标准件,通过标准化服务延长电池寿命,降低成本(这段先按下不表)。但从用户心态看,有人喜欢一次买断,有人喜欢租赁,京东这套买断可抵扣净租价的灵活玩法其实挺聪明。
对比下,比亚迪的同级车型,虽然没有换电功能,但其电池包耐久性和品牌积累更强。对同样一万多预算的年轻消费者来说,比亚迪可能更安稳,但对换电的极致追求,埃安这车或许有它的市场。要说实操差别,换电车在充电等待时间上有天然优势,非常适合上下班短途频繁用车的用户,但换电站覆盖率不足,限制了使用范围。
还得说,广汽承诺因生产运输延期导致的购置税补贴,这举措挺罕见,体现出厂商对用户的责任感,也是一种市场信号。谁都知道,新能源车交付延迟是行业普遍问题,丢购置税可能让不少消费者打退堂鼓。你觉得这补贴对提升消费者耐心有多大帮助?我内心有点怀疑,这补贴够刺激吗,还是只是品牌秀肌肉而已?
换电车目前还处于拼谁的供应链更稳,换电站更密,用户体验更好的阶段。京东这次跨界入局,有平台和资金优势,能不能复制蔚来的换电帝国,还得看后续投入和布局。看着7819万元拍卖耍大牌的故事,心里不禁想:真正的市场赢家,还是那些踩实地,靠服务和品质赢得用户的人吧。
另外一个问题是,智能车机系统的百兆级云存储和两万多APP到底实用不实用,能不能真成为差异化竞争点?我听销售说,很多用户根本用不上这么多功能,日常只是打打导航、听听歌。是不是厂商把车机做成了移动端App Store的样子,反而背离了车辆本质?你怎么看?
说到这里,我反倒想知道,更大的疑问来了:换电模式和跨界合作,哪个才是新能源车未来真正的发展路径?或者说,这两者兼顾才是最现实的方案?毕竟产、销、后服务三者缺一不可,供应链搏弈里,单一环节做强硬撑不起市场面。换电模式能否真正下沉到三四线市场,形成规模效应?京东挤进后会不会进一步拉低换电成本,能够推动市场接受度?这些都值得深思。
想到一件小事,发布会现场一位销售跟我私下说,不好意思啊,我这边客户问换电只问能不能换电,没人问续航,最多问保值率。大家对换电技术的认知还处在有点模糊阶段,但实操差别、一线使用体验,才是能决定车卖不卖得出去的东西。你有没有关注过,换电车后期维护、换电站使用的实际成本会不会比预期更高?我个人觉得,这里面的坑还挺深,你觉得呢?
换电10万元内唯一车型,听起来实用又创新,京东这场跨界合作到底能不能成为催化剂,就看接下来市场怎么回应了。你怎么看?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