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代丰田皇冠已于2023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以进口车身份在一汽丰田网络销售。
这一代皇冠被视为品牌的重启之作,不再提供纯燃油版本,全系标配混合动力系统。
售价区间为29.9万到34.9万元,推出至享版和至尊版两款车型。
与上一代相比,新皇冠在智能化配置上有明显提升,搭载了Toyota Safety Sense 3.0驾驶辅助系统、12.3英寸双屏座舱。
并配备2.5升混动系统,综合油耗仅6.21升每百公里。
在豪华中型车市场,这一代皇冠能否凭借经典品牌加混动技术加智能配置的组合拳重新赢得消费者认可?
第十六代皇冠升级了什么 真实配置解析
先划重点,第十六代皇冠已于2022年7月15日全球首发,2023年进入中国。
官方定位是豪华混动轿车,核心升级集中在智能驾驶辅助和混动系统两大方面。
很多人以为皇冠这次带来了什么黑科技,结果打开车门一看,还是熟悉的配方。
只不过这次丰田终于舍得在屏幕上花点心思了。
标配12.3英寸彩色数字仪表盘,可以切换多种显示模式,看着比上一代的机械指针顺眼多了。
中控位置也是12.3英寸触摸屏,搭载丰田最新多媒体系统,支持无线Apple CarPlay和Android Auto。
这在2025年的今天算不上什么稀罕配置,但对于一向保守的丰田来说,已经算是跟上时代了。
顶配Platinum版还配备10英寸彩色HUD抬头显示,开车时不用低头看仪表盘,关键信息直接投在挡风玻璃上。
音响系统方面,基础版是6扬声器,Limited和Platinum版升级为11扬声器JBL高级音响。
坐在车里听个歌,音质还是能让人满意的。
真正值得说道的是Toyota Safety Sense 3.0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这套系统属于L2级辅助驾驶,虽然听起来没有L4那么唬人,但胜在实用靠谱。
PCS预碰撞安全系统结合了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可以识别行人、自行车、车辆。
遇到紧急情况会自动刹车或者转向避让,关键时刻能救命。
全速域DRCC动态雷达巡航控制支持0到110英里每小时全速段跟车,高速上开启这功能,右脚能歇会儿。
系统会自动保持车距,前车走你就走,前车停你就停。
LTA车道循迹辅助通过识别车道线和前车轨迹,帮助车辆保持在车道中央。
新手司机最怕的就是开着开着就跑偏了,有了这功能心里踏实多了。
LDA车道偏离警示加转向辅助,时速超过32英里每小时时就会启动。
一旦检测到你无意中偏离车道,系统会主动纠正方向盘,把车拉回来。
RSA道路标识识别能识别限速、停车、禁行等标识,并在仪表盘上显示出来。
开到陌生路段不用担心看漏了标志吃罚单。
高配版还有Advanced Drive功能,在特定高速路段允许驾驶员短暂双手离开方向盘。
但注意这里说的是短暂,你还得时刻盯着路况,系统会监测你的注意力。
Advanced Park自动泊车和远程控制进出车位,对于停车技术不太行的人来说是福音。
掏出手机遥控车辆自己开进狭窄车位,旁边围观的人还以为你多高科技呢。
ACA主动转弯辅助、智能间隙声纳、后方紧急制动,这些功能加起来让整车的主动安全水平上了一个台阶。
动力系统方面,国内在售的主要是2.5升混动版本,综合功率210马力,搭配e-CVT变速箱。
这套动力系统在丰田家族里用了很多年,技术成熟度没得说。
百公里综合油耗6.21升,在同级别车里算是相当省油的水平。
有人可能会问,这配置听起来也就那样啊,凭什么卖29.9万起?
其实放在豪华中型车这个级别,皇冠的配置表现只能说中规中矩。
比上一代确实进步了,但和造车新势力那些花里胡哨的功能比,还是保守了些。
不过丰田的逻辑一向是这样,不求最炫最酷,但求稳定耐用。
TSS 3.0系统在全球范围内装车量已经超过千万台,出问题的概率远低于那些刚上市的新技术。
这就是老牌车企的底气,技术不一定最激进,但用起来让人放心。
从老古董到混动豪华 皇冠的转型逻辑
曾经的皇冠为什么被嫌弃?
往前数十年,皇冠在中国市场那可是响当当的存在。
政府机关、大型企业,谁家门口没停过几台皇冠?
那个年代开皇冠的人,走到哪儿都有面子。
可是到了2010年代之后,市场风向变了。
年轻人不吃这一套了,他们觉得皇冠太老气,是领导才开的车。
第十五代皇冠2012年上市时还能月销几千台,到了2020年前后,销量直接跌到三位数。
最主要的原因是产品跟不上时代了。
那时候的皇冠还在坚持大排量燃油发动机,内饰设计也是传统得不能再传统。
9英寸中控屏在一堆15英寸、17英寸大屏的新车面前,显得寒酸极了。
智能驾驶辅助功能也只有基础的那几样,年轻消费者一看就摇头。
更要命的是价格还不便宜,35万到40万的售价,已经可以买宝马3系或者奔驰C级了。
人家BBA好歹品牌溢价摆在那儿,皇冠拿什么竞争?
就这样,一代传奇车型在中国市场慢慢凉了。
2020年初,一汽丰田宣布国产皇冠停产,很多老车主还挺感慨,一个时代结束了。
但丰田显然不甘心就这么放弃皇冠这块金字招牌。
2022年7月,第十六代皇冠全球发布,这次玩了个大的。
不再是单一的三厢轿车,而是一口气推出四种车身形式:Crossover、Sport、Sedan、Estate。
更关键的是,全系不再提供纯燃油版本,全部标配混合动力。
这个决策其实挺冒险的,因为当时混动车在中国市场接受度还没那么高。
但丰田看准了一个趋势,燃油车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混动是通往纯电的最佳过渡方案。
2025年的今天回头看,这步棋走对了。
油价持续在高位徘徊,纯电车又有续航焦虑和充电难题,混动车反而成了最实用的选择。
皇冠搭载的2.5升混动系统,市区开能当电动车用,起步平顺安静。
高速上电机和发动机配合,动力充沛油耗还低。
一箱油能跑800公里以上,长途出行完全没压力。
在智能化方面,新皇冠也做了明显升级。
从第十五代的9英寸单屏升级到12.3英寸双屏,界面UI重新设计过,响应速度也快了不少。
TSS 3.0全套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标配,这在同价位合资车里算是厚道的。
定位上也做了调整,不再强调行政级轿车,而是主打豪华混动轿车。
去掉了一些老派的标签,增加了科技感和环保属性。
价格方面,进口身份的第十六代皇冠起售价29.9万,比上一代国产版还便宜了几万。
顶配至尊版34.9万,控制在35万以内。
这个价格区间很微妙,比主流合资中型车贵一些,但又比BBA入门豪华车便宜不少。
丰田想吸引的是那些预算有限但又想要豪华感的消费者。
那些觉得雅阁、凯美瑞不够体面,又不想掏40多万买宝马5系或奔驰E级的人。
不过现实很骨感,2024年全年,皇冠轿车在中国的销量只有大约1000台。
月均销量连100台都不到,这个成绩实在不好看。
反倒是同品牌的皇冠陆放SUV卖得不错,2024年全年销量超过5万台。
2025年3月单月销量4789台,同比增长接近八成。
这说明什么?
中国消费者认可皇冠这个品牌,也认可丰田的混动技术。
但就是不认可这款进口三厢轿车。
可能是觉得轿车太正式不够实用,可能是觉得进口身份导致价格偏高,也可能是品牌影响力确实不如从前。
皇冠的真实竞争力在哪
拿出真实配置数据对比一下,就能看清楚皇冠的位置。
丰田皇冠起售价29.9万,TSS 3.0的L2级智能驾驶,12.3英寸中控屏,2.5升混动系统。
宝马5系起售价43.5万,L2级别的驾驶辅助,12.3英寸加14.9英寸双联屏,2.0升涡轮增压燃油或混动可选。
奔驰E级起售价44.8万,L2级驾驶辅助,12.3英寸双联屏,2.0升涡轮增压燃油或混动。
蔚来ET7起售价42.8万,NAD自动驾驶系统达到L2加水平,12.8英寸中控屏,纯电动力。
把这几款车摆在一起,皇冠最明显的优势就是价格。
比BBA便宜10万到15万,比造车新势力的纯电车也便宜不少。
如果看油耗,混动系统百公里6.21升的成绩,远低于同级别燃油车动辄10升以上的油耗。
一年开两万公里,光油费就能省出几千块。
可靠性方面,丰田的口碑一直很硬。
混动系统在全球范围内装车量巨大,技术成熟度经过了时间检验。
开个五六年基本不会出什么大毛病,这是很多车主选择丰田的重要原因。
但劣势也很明显。
第一是品牌溢价不如BBA。
在中国市场,宝马奔驰奥迪的品牌力依然强悍。
开台宝马5系去谈业务,客户第一眼的印象就不一样。
开台皇冠去?
对方可能心里犯嘀咕,这人是不是混得不太好。
这就是品牌附加值的差距,不是产品力能弥补的。
第二是智能化水平只能算中等。
TSS 3.0确实好用,但毕竟是L2级辅助驾驶。
和蔚来、小鹏、理想那些宣传能在城区自动驾驶的L2加系统比,功能上还是有差距。
年轻消费者更愿意为智能体验买单,这方面皇冠没有优势。
第三是屏幕尺寸和车机UI不够激进。
12.3英寸放在2025年算是主流水平,但和造车新势力动不动15英寸、17英寸甚至更大的屏幕比,视觉冲击力不够。
车机系统虽然能用,但交互逻辑还是偏传统,没有那些酷炫的动画效果和智能语音助手。
说白了,皇冠的竞争力在于务实和性价比。
你要是看重品牌面子、最新科技、豪华氛围,那BBA或者造车新势力更合适。
但你要是看重省心省油、价格合理、质量可靠,皇冠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这就像买手机,有人愿意花大价钱买最新款苹果,享受那个生态和品牌。
也有人愿意买性价比高的安卓旗舰,功能差不多价格便宜一半。
皇冠就是汽车界的安卓旗舰,功能该有的都有,就是少了点情怀溢价。
从市场表现来看,皇冠在中国确实遇到了困难。
2024年全年销量1000台左右的成绩,说明它的目标客户群太小了。
一方面是轿车市场整体在萎缩,大家更喜欢SUV。
另一方面是这个价位段的消费者要么加点钱上BBA,要么选择更实用的SUV。
愿意花30万买一台进口日系轿车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有意思的是,皇冠在美国市场表现还不错。
2025款美国市场起售价42535美元,约合人民币30.8万,定价和中国市场接近。
Nightshade特别版、加热通风座椅、加热方向盘等配置标配,吸引了不少美国消费者。
美国人买车看重实用性和可靠性,对品牌溢价没那么敏感。
一台省油耐用的混动豪华车,正好击中他们的需求。
这也说明皇冠这款车本身没问题,只是在中国市场遇到了水土不服。
网友关心的真实问题
很多人问,TSS 3.0和特斯拉或者蔚来的自动驾驶差距大不大?
说实话,差距确实存在。
TSS 3.0是标准的L2级辅助驾驶,驾驶员必须时刻监控路况,双手不能长时间离开方向盘。
它能帮你跟车、保持车道、识别标识,但主要责任还是在人。
特斯拉的FSD和蔚来的NAD属于L2加或者准L3级别,在高速和城市快速路场景下更智能。
能处理更复杂的路况,比如自动变道、识别红绿灯、应对加塞等等。
但要说哪个更好,还得看你怎么用。
TSS 3.0的优势是稳定可靠,不会承诺做不到的功能。
那些宣传高度自动驾驶的系统,实际使用中经常出现识别错误或者意外退出,反而让人紧张。
开车本来就是个安全第一的事儿,太激进的技术未必是好事。
还有人纠结,29.9万买皇冠,还是加点钱上宝马5系?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完全看个人需求。
宝马5系的优势很明显,品牌够硬、开出去有面子、驾驶质感更运动。
坐进宝马的车厢里,那种豪华氛围是丰田给不了的。
皮质、木纹饰板、氛围灯,每个细节都在提醒你这是一台豪华车。
而且宝马的操控一直是强项,喜欢开车的人会更偏爱它。
但宝马5系起售价43.5万,落地要接近50万。
后期保养维修费用也比丰田高不少,油耗更是一个大项。
燃油版宝马5系市区开,油耗轻松上12升,跑高速也得8升左右。
一年两万公里,油费差距能达到大几千甚至上万。
皇冠的优势是价格实惠、油耗低、故障率低。
29.9万的起售价,落地也就32万出头。
比宝马5系省出来的15万,够你加好几年油了。
而且丰田的保养便宜,小保养几百块,大保养一千多。
宝马随便进一次4S店,没个两三千下不来。
所以如果你做生意需要开车见客户,注重品牌形象,那宝马更合适。
如果你只是自己家用,追求经济实用,那皇冠性价比更高。
最后一个问题,第十六代皇冠会国产吗?
目前官方没有明确消息,但可能性是存在的。
现在在售的皇冠轿车是进口身份,这也是价格降不下来的重要原因。
关税、运输成本、渠道利润,这些都摊在售价里了。
如果能实现国产,成本可以降低不少,售价有望下探到25万到30万区间。
那样的话竞争力会强很多,至少和雅阁、凯美瑞这些主流中型车能正面竞争。
根据汽车之家的报道,一汽丰田确实在研究皇冠的国产化方案。
混动版、插电混动版、纯电版都在考虑范围内。
但具体什么时候能落地,现在还没有时间表。
2025年的中国汽车市场竞争太激烈了,新车型一个接一个地发布。
皇冠如果想在这里站稳脚跟,光靠进口销售肯定不行。
国产化是迟早要走的路,只是时间问题。
到那时候,皇冠才有可能真正回到主流市场的竞争中来。
结语
第十六代丰田皇冠以29.9万起售价、全系混动、TSS 3.0智驾系统回归中国市场,这是一次务实的转型。
不再追求官车标签,而是主打豪华混动加高性价比。
虽然它没有全息屏和L4自动驾驶这样吸引眼球的配置,但12.3英寸双屏座舱、6.21升的油耗、丰田一贯的品质仍是实打实的卖点。
在BBA动辄40多万的价格面前,皇冠用少花10万买到七成豪华感的策略切入市场。
但从2024年全年1000台左右的销量来看,这个策略并不成功。
中国消费者愿意为品牌溢价买单,也愿意为智能科技买单,但对于一台既不够豪华也不够智能的日系进口车,兴趣确实不大。
皇冠陆放SUV月销近5000台的成绩说明,消费者认可皇冠品牌和丰田混动技术,只是不认可这台轿车的产品定位。
未来如果皇冠能实现国产化,把价格进一步拉低,或许还有翻身的机会。
但在2025年的当下,皇冠的回归更像是一次试水,市场反馈并不理想。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如果你的预算在30万出头,更看重性价比和可靠性,皇冠值得考虑。
但如果你在意品牌面子或者追求最新科技,那市场上有更合适的选择。
这或许就是皇冠在中国市场的尴尬处境,产品本身没毛病,就是找不到足够多的目标客户。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