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盘还是弯道超车?长城招全球顶尖团队,“BG”超豪华车背后的暗战
01
上周我们编辑部开会,群里突然炸开了锅。
有人丢过来一条消息,说长城开始为“BG”超豪华品牌全球招标,招谁?只找服务过劳斯莱斯、法拉利这档次的顶级人才。
条件看着就让人头皮发麻——不是凡人都能碰,得是真正玩过超豪华车的主儿才有资格。
说人话就是:你没跟兰博基尼或者保时捷在四五十万、八十万这个区间里握过手,别想靠近。
这种阵仗,大伙第一反应都不是羡慕,而是疑惑。
国产能玩得转这么高级?
02
我说句真心话。
国产车这两年玩性能、玩科技,确实可以吹一波。
但是高端这个领域,说好听了“有车型”,说难听点——真正大家肯花上百万换回来的,还是那几张“外国护照”。
保时捷、迈巴赫这边坐着,国产这边喊破嗓子,消费者好像始终迈不过去那道心理坎。
我还记得前年,一个朋友预算刚好一百万出头,结果家里人连试驾国产的兴趣都没有,直奔宝马7系去了。
连我都劝不过。
他奶奶一句话,直接封顶:“花着辛苦钱,开个‘自主顶配’,出门都不认识。”
这一点,说难听点,是品牌心智问题,说直白了,国产车就是有“天花板”。
可长城这次呢,直接把天花板砸了个洞。
之前BG品牌刚成立,魏建军亲自挂帅。
这不是闹着玩的。
现在又全球招标,门槛一甩出来,普通4A公司都不敢报名。
这叫什么?
要么不干,要干就抄一线豪华跑道的章法来。
03
不过话说回来,超豪华车真有这么神吗?
有时候想想,真有点像楼盘里的“顶级豪宅”,住进去面子上有光,里头其实还是得看水电暖气好不好用。
你说动力?
有消息说BG会自己做4.0T V8发动机。
参数光听着就带劲儿。
关键还有D+级别,车长5.5米,尺寸已经和一线豪车正面杠上了。
但我偷偷问过修奔驰的师傅,人家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管你V8还是W12,跑出来能不能抖成搅拌机,全靠底子硬不硬。”
说得可真扎实。
你发动机牛,底盘也得撑得住。
还有NVH、空气悬挂、用料这些,都是纸里包不住火的事。
我开过一辆国产高端车,关门巨大声,后排一坐就感觉底盘不如人家宝马紧致,还省了几个隔音垫;
光刷参数,大伙早看腻了。
里面的细节经不起挑。
04
有意思的地方就在这。
长城为啥还要下这么大本钱?
如果你问老一辈设计师,他们反问一句:
“北方人包饺子一把韭菜一把肉,南方人蒸糕点点点料,不走到极致想出名不行。”
汽车也是。
背后逻辑其实很朴素。
一是国内现在自主高端,看似有技术、有新能源、有智能,但缺的就是一锤定音的品牌故事。
华为有问界,长城有BG,这一轮就是要从形象、调性、体验全盘再做一遍。
二是打破外资垄断,只能用超豪华做“破冰船”。
你不进高端泳池,就永远是泅水的那个。
05
但是也得提一句实话。
网友里头有种声音,说“营销搞这么花干嘛,谁买单?”
甚至讲:先把销量干上来,别总盯着笑贫不笑娼的那点虚头巴脑。
这个观点其实很直给,
但换个角度讲,老外的高端不是也是这么一步步包装起来的?
八十年代奔驰还不是从军用、政务市场撬门缝开始,现在不是全球坐地起价。
所以我反倒觉得,长城这拨操作,未必稳赚,但说明他们总想有大动作。
毕竟,自己造过的坑自己最清楚,哪能一直靠性价比讲世界。
慢慢走,看准了再下手,才是高级货的气质。
06
说到底,高端不是堆参数,也不是门槛多高就有人仰望。
是真金白银,摔出来的市场口碑。
我其实更关心:等BG真上了新车,后续服务、故障率、保值,这些问题会怎么解决。
要是再能推出像GB 9743-2024这种“强监管、硬标准”加持,那才是给大家吃颗定心丸。
否则只靠一堆“超豪华”概念,最后还是“看热闹”多,“真掏钱”少。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