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界者雷军:在征服与反思中重构造车逻辑


2025年9月25日,雷军第六次年度演讲《改变》以芯片与汽车的双重突破为经纬,编织出一幅科技企业跨界突围的立体画卷。这场长达三小时的分享,不仅展现了小米玄戒芯片从实验室到量产的十年磨剑,更以纽北赛道上的1分59秒纪元时刻,重新定义了国产汽车的技术高度。

破界者雷军:在征服与反思中重构造车逻辑-有驾

在雷军的叙事中,“沸腾”与“追梦”不再是空洞的口号。他以任周灿团队在纽北赛道上的极限调校为例,细述了如何通过空气动力学优化让车尾下压力提升23%,使SU7在连续弯道中实现0.98g的横向加速度——这一数据已超越保时捷Taycan
Turbo S的赛道调校标准。这种对技术细节的极致追求,正是小米汽车从质疑中突围的核心密码。

破界者雷军:在征服与反思中重构造车逻辑-有驾

关于SU7与YU7的战略抉择,雷军披露了更多决策细节。2022年研发团队曾面临“跟风做理想L9式大空间SUV”或“开辟运动型SUV新赛道”的路线之争。市场调研显示,当时已有37款在售大空间SUV,而月均销量超过5000台的仅7款。反观运动型SUV市场,虽然研发成本高出40%,但用户画像显示高净值人群对差异化产品的支付意愿强烈。最终,YU7以“破界者”姿态切入市场,其0-100km/h加速3.9秒的性能参数,直接对标保时捷Macan Turbo。

破界者雷军:在征服与反思中重构造车逻辑-有驾

市场反馈印证了这一战略的前瞻性。SU7以20万元以上价位段轿车销量第八的成绩,打破了合资品牌的价格壁垒;YU7更是创下3分钟大定20万辆的行业奇迹,其交付周期从原定的8周压缩至4周,展现了供应链管理的硬实力。雷军在演讲中强调:“真正的竞争力不是参数堆砌,而是对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

然而,这场以“改变”为名的演讲也留下未竟之问。五大争议如达摩克利斯之剑悬于头顶:SU7
Ultra前舱盖的“双风道”设计争议、未提车即催尾款的销售策略、YU7等车周期引发的集体诉讼、11万辆SU7的“被动召回”风波,以及铜陵爆燃事故引发的辅助驾驶安全性质疑——这些都需要小米汽车以更透明的沟通机制来回应。

站在造车五周年的节点上,雷军以“蜕变”为关键词作结。但真正的破界者从不止步于征服赛道,更需在争议中完成自我迭代。当SU7、YU7在销量榜上闪耀时,如何将“用户安全第一”的承诺转化为可感知的行动,将成为小米汽车下一阶段的关键命题——毕竟,所有伟大的改变,都始于直面问题的勇气。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