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S店西装销售逐渐隐退,汽车买卖全靠自己琢磨

4S店西装销售逐渐隐退,汽车买卖全靠自己琢磨

进4S店的那天,我还记得门口那块地砖有点松动,踩上去咯吱一声。里面冷气开得足,沙发倒是软和,可刚坐下就被销售盯上了。“哥,看SUV还是轿车?”他穿着一身笔挺西服,还特意打了个蓝色领带。我头也没抬,就说:“随便转转。”其实手机里早存满各种评测视频,小红书、B站刷到手软。前阵子邻居老李还笑我,说现在买车比买电饭锅都麻烦,“光参数表格能对眼花。”

有意思的是,这年头想糊弄人真不容易。前几天在微信群里,有人发了一张某品牌优惠截图,比我们这儿便宜两千多。一传十十传百,到最后连隔壁修理厂的王师傅都知道哪家最划算。他喝茶时还嘀咕:“你们年轻人精明啊,以前哪有这事?销售说啥信啥,现在全凭自个查资料。”

4S店西装销售逐渐隐退,汽车买卖全靠自己琢磨-有驾

再看那些新势力体验店,人挤人的场面跟菜市场似的。没有推销员围着问预算,也没人硬塞名片。我试过一次,在华为旗舰店看问界M9,技术小哥只讲HarmonyOS怎么用大屏切换,不聊贷款、不提加价。有个孩子直接坐后排刷动画片,他爸妈旁边吃冰淇淋——谁管你成交率啊。

群友阿飞吐槽传统4S:进门先递矿泉水,然后就是套路式介绍。他偏偏喜欢研究底盘结构,上次和销售杠起来,说某款车型扭矩平台区间太窄,还被对方瞪了一眼。但这些问题网上早有人拆解分析过,不少车主甚至专门拍视频,把避震器型号、隔音棉厚度都扒出来。

4S店西装销售逐渐隐退,汽车买卖全靠自己琢磨-有驾

价格透明化之后,那些“加装饰才能提车”“服务费必须交”的老把戏基本混不下去了。有回我陪朋友去谈价,对方直接甩出小红书晒单截图,说别忽悠没现车,人家已经拿到钥匙晒图了。这种场景以前根本想不到吧?

还有件趣事——直播间卖车火成这样,我一个做汽车行业的小姨子也开始学着直播讲配置,她说压力大但单量多,一晚上能顶过去半个月工资。她常挂嘴边一句话:“客户要听实话,你绕弯子反而没人搭理。”群里有人调侃,现在李佳琦来了估计也抢不过王传福亲自带货。

传统4S店可不是一点变化没有,比如广汽埃安改叫“产品专家”,宝马搞什么Agent模式,全员变咨询顾问,还有日系品牌干脆取消整个销售部,让大家只负责用户体验和售后服务。有一次修空调滤芯时碰见维修技师,他顺嘴说:“现在考核指标怪得很,要让客户觉得舒服才行,不然NPS分数低奖金就泡汤喽。”

直营模式也是一股风潮。当初特斯拉全国统一价上线,我们几个老同学差点以为以后不用砍价了,只要官网下单等通知取车。但真遇到细节问题还是会抓耳挠腮,比如自动驾驶选配到底值不值?微信群里总有人纠结这个事儿,有时候讨论半宿也没结果。

4S店西装销售逐渐隐退,汽车买卖全靠自己琢磨-有驾

冷知识插播一下:最近看到AR看车技术,据说在家戴副眼镜就能模拟坐进驾驶舱操作按钮,但我亲戚试完直呼“不如线下摸方向盘”。另外AI客服24小时在线答疑倒是挺方便,就是偶尔回答太死板,还比不上论坛老司机给建议来得实际。

招聘网站的数据吓人,三年前还有不少招汽车销售的岗位,如今职位骤减一半以上,新冒出来都是“数字化体验师”“用户运营官”这种新鲜玩意儿。我妹大学毕业本来想做汽车金融,被劝退改投互联网,她至今念叨幸亏跑得快,否则天天背参数手册估计要疯掉。

4S店西装销售逐渐隐退,汽车买卖全靠自己琢磨-有驾

最后补充一个养护八卦:最近换轮胎的时候听维修工悄悄透露,现在不少新势力品牌原厂备胎尺寸缩水,为的是轻量化省油,但真遇上爆胎只能等救援。不像以前帕萨特那种,大号备胎扔后备箱踏实又好使。所以选配置别光盯科技感,这些冷门细节更容易踩坑——群友阿明去年高速爆胎就吃过亏,到现在逢人提醒一句“小心薄轮毂”。

回头看看,这几年从信息封闭到彻底透明,从拼口才斗智斗勇变成拼谁查资料仔细,其实大家心态早变了。以后可能再难见到西装革履、满脸堆笑追着介绍功能的推销员,多半都是穿T恤端咖啡递钥匙的人帮忙系安全座椅,然后拍拍肩膀告诉你“洗好了,可以走啦”。

4S店西装销售逐渐隐退,汽车买卖全靠自己琢磨-有驾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部分信源融合自微信群闲聊及个人真实经历。如涉及具体数据与参数,仅作生活参考用途,无权威性保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