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疑虑,为何小米汽车负面传言这么多,却销得那么火?
要说今年最火的车,那肯定是小米YU7了。这车3分钟大定突破20万台,1小时更是创下28.9万台的全球车企销售纪录。可这么火的车,偏偏招来了铺天盖地的负面传言。
你说奇怪不奇怪?一边是订单爆棚,等车排队一年起步,一边是各种质疑声音不断。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黑料满天飞,但都不在点子上
先说说这些负面传言都在说什么。最近有人指责小米SU7 Ultra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涉嫌虚假宣传,说花4.2万选装的配件"既无法有效导流空气至刹车系统,也无法产生下压力"。还有什么消费级芯片、零重力座椅卡腿、续航达成率低等等。
但你仔细琢磨一下就发现,这些所谓的"黑料"根本就站不住脚。就拿消费级芯片这事来说,特斯拉不也在用么?人家没说必须得用车规级芯片啊。再看那个所谓的"车规级纸巾盒",小米卖169还被嫌贵,结果一查其他友商卖得更离谱。
说白了,这些负面传言压根就不是真正想买车的人关心的问题。花20多万买车的人,好歹也是有点判断能力的,不会被这种没营养的传言给糊弄了。
真正的购买决策不是靠网上传言
我身边好几个朋友都订了YU7,问他们为啥选小米,答案出奇一致:去店里试驾了,车确实不错。
现在的消费者又不是傻子,网上说得天花乱坠,还不如自己亲自体验一把来得实在。况且买车这么大的事,谁会完全听网上那些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专业测评"?
更关键的是,虽然小米遇到过一些事故争议,但雷军在内部讲话中明确表示"SU7上市一年多质量一直是骄傲之处"。再加上小米这些年在其他产品上建立的口碑,消费者对这个品牌还是有信心的。
生态优势是其他车企羡慕不来的
选小米汽车的人,很多都是奔着小米的生态圈去的。你想想,手机、电视、空调、扫地机器人、智能锁…家里全是小米的东西,再配个小米汽车,这个使用体验确实是其他品牌比不了的。
而且小米财力雄厚,现金储备充足,不像某些新势力说倒就倒。买车这种大件商品,最怕的就是品牌突然消失,售后服务没保障。小米这种级别的公司,至少不用担心哪天突然跑路了。
负面传言反而成了免费广告
有时候我觉得,这些铺天盖地的负面传言,反倒给小米汽车做了免费宣传。你想想,如果没有这些争议,可能很多人还不知道小米出了YU7呢。
现在好了,天天有人在网上"黑"小米汽车,结果越黑越有名。那些本来没关注汽车的人,也开始好奇这车到底怎么样了。去店里一看一试驾,哎呀,车还真不错,顺手就下单了。
有媒体评价说"不管说好的,还是说不好的,靠一款新车引爆了全行业,也就小米能做到"。这话说得没错,能让整个行业都跟着热议的车企,除了小米还真找不出第二家。
市场用脚投票才是硬道理
说一千道一万,根据最新数据,小米汽车第27周总销量为4890辆,虽然YU7刚起步只有336辆,但SU7系列依然保持4553辆的稳定销量。这个数据摆在那里,比任何网上的口水仗都有说服力。
那些天天在网上唱衰小米汽车的人,反正也不是真正的消费者。真正愿意掏钱的人,心里都有一杆秤。车好不好用,开一开就知道了;品牌靠不靠谱,看看小米这些年的发展轨迹就明白了。
况且,即使面对"从高速智驾事故,到私自限制马力,再到碳纤维前舱盖涉嫌虚假宣传"等一系列争议,雷军也没有回避,而是正面回应。这种态度,比那些遇事就躲的企业强多了。
网络传言终究敌不过真实体验
现在信息发达,各种传言满天飞,但真正的购买决策还是要回归理性。小米YU7能火到现在这个程度,靠的不是营销噱头,而是实打实的产品力和品牌力。
那些负面传言之所以影响不了销量,说到底是因为传言和现实差距太大。消费者又不傻,真金白银买车的时候,自然会用心去了解产品本身,而不是被一些来路不明的"黑稿"牵着鼻子走。
再说了,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这么激烈,如果小米汽车真的有那些传言说的那么多毛病,早就被市场淘汰了,哪还轮得到现在订单排队一年?
市场是最好的试金石,消费者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什么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产品。那些整天唱衰的人,与其在网上敲键盘,不如去试驾体验一下,说不定会改变想法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