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宋L DM-i跑了三个月,服务区加油站老板看我油表直摇头:这车到底烧不烧油?
高速服务区,我刚把油枪插进油箱,旁边那台RAV4车主凑过来盯着我的仪表盘看。3.2L/100km,他盯了快一分钟,嘴里嘀咕:“兄弟你这表是不是坏了?”我笑着没说话,加油机跳枪,92号汽油一共才加了120块钱,这是我跑了580公里后的第一次补给。
三个月前提车时,销售说的那堆参数我压根没往心里去。什么46%热效率、200公里续航,听着都挺玄乎。真金白银掏出去了,车能不能像说的那样省,得自己跑出来才算数。
长途这一趟,算是看明白了
京港澳高速往南,车上塞了六个人加一后备箱行李。空调24度常开,前300公里纯电模式,表显续航跟实际掉电基本对得上。电量见底切换混动,油耗表跳到3.9L,我特意在服务区停了二十分钟,想看看这个数字会不会爬升——结果一直稳在那儿。
低速时发动机是真停机,不像有些混动车停着还在抖。高速巡航才启动,但整个传动系统摩擦损耗控制得还行。山路下坡那次,电量从15%回充到23%,这个回收效率确实比我之前开的插混强不少。
纯电200公里,够不够看怎么用
城里通勤这三个月,基本都是纯电跑。早晚高峰开空调,实际掉电跟表显偏差不到10%。入冬以后气温降到零下,电量保持率还能有八成多。
手机APP里能看到电池实时数据,那套温控系统一直把电芯温度稳在25度左右。冬天衰减没想象中厉害,大概就是这个原因。充电桩18kW快充,30%到80%差不多半小时多点,比在家用慢充方便。
过减速带这事儿,坐后排才知道差别
山路那次印象深。路况不太好,坑洼挺多,但车里感觉不到那种细碎的弹跳。后座孩子睡得挺沉,水杯放扶手箱也不怎么晃。
悬架好像能提前读路况,过减速带之前车身会微调姿态。切到运动模式再试,悬架变硬,过弯时侧倾压得住。这套东西具体怎么工作的不清楚,但效果摆在那儿。
用顺手的细节,都藏在不起眼的地方
怀挡头一周不习惯,总想往中控摸。现在完全离不开——手往方向盘后面一拨,视线基本不离开路面。
中控屏流畅度比之前几台车强,微信位置直接推到车机,手机跟车机切应用几乎无缝。每天上下班能省不少操作。
HUD抬头显示倒是给我惊喜。导航箭头贴着实景路面走,转弯时虚拟引导线跟着道路弯。第一次用还以为是什么AR投影。
一毛多一公里,账算下来差距不小
服务区那个RAV4车主后来问我百公里花多少钱。纯电模式一毛出头,混动两毛左右。他说他那台车市区要七八毛。
表面上看是发动机热效率高了几个点,实际起作用的是能量管理这套逻辑。什么时候用电、烧油、回收能量,系统自己判断,开了三个月基本没操过心。
参数表写得再好看,也得实际跑才知道。数据能包装,油箱和电表不会骗人。我那同事看完用车账单,已经开始研究这台车了。至于划不划算,每个人心里自己有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