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小型汽车的保养来说,没有什么比车辆无法保持车轮定位更令人沮丧的了。
频繁去修理厂、轮胎磨损不均以及恼人的向一侧偏移,都可能将你的日常通勤变成无尽的烦恼。
反之,拥有一辆年复一年保持四轮定位良好的小型车,简直是驾驶乐趣的极致享受——平顺的驾驶体验、均匀的轮胎磨损,以及极少的维护烦恼。四轮定位不仅仅关乎舒适性,它从根本上来说,关系到安全性、轮胎寿命和燃油效率。
当汽车保持良好的四轮定位时,轮胎磨损均匀,燃油经济性保持最佳状态,车辆对转向输入的响应也可预测。
另一方面,定位不准会导致轮胎过早更换、燃油效率降低,以及潜在的危险操控特性,尤其是在紧急情况下。
我们将探究每辆车的性能表现,考察悬架设计、常见问题、车主体验以及导致车轮定位稳定性或长期调整需求的工程决策。
无论您是想购买一辆新的小型汽车,还是想了解您当前车辆的性能,本指南都将为您提供做出明智决定所需的见解。
8款多年保持四轮定位稳定的汽车
这些经过精心设计的车辆配备了坚固的副车架安装点的悬架系统、采用优质衬套以防止变形的精密制造控制臂,以及带有安全锁定紧固件的定位调整机构,即使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不断受到道路冲击和振动,也能保持设置不变。
他们精心设计的悬架几何结构可最大限度地减少颠簸转向和负载下的偏转,钢制控制臂带有加固安装支架,可抵抗坑洼冲击造成的弯曲,外倾角调节螺栓带有正向锁定系统,可防止滑动,从而避免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生设置漂移。
1. 本田思域(2016-2021款)
本田思域一直被认为是市场上最可靠的紧凑型汽车之一,其保持车轮定位的能力证明了本田卓越的工程技术。
第十代思域(2016 年至 2021 年生产)代表了紧凑型轿车悬架设计的巅峰之作,在正常驾驶条件下,其行驶 50,000 英里或更长时间仍能保持出厂时的定位规格。
本田在这一代思域的工程设计中,优先考虑通过巧妙的设计来提升耐用性,而非采用笨重的零部件。前悬架采用麦弗逊式独立悬架,并配备了特别坚固的下控制臂。
这些控制臂采用大型优质橡胶衬套,即使在恶劣气候条件下也能抵抗老化。衬套内部设有空隙,可在正常运行期间实现可控的弯曲,同时保持尺寸稳定性。
这意味着悬架可以吸收路面冲击,而不会永久变形决定对准角度的安装点。
后悬架采用多连杆独立结构,比许多竞争对手采用的简单扭力梁设计更为复杂。
这种多连杆设计将力分散到多个枢轴点,从而降低单个部件的应力。由于悬架几何结构本身就能抵抗转弯载荷下的形变,因此后悬架的束角和外倾角设置保持了极佳的稳定性。
轮胎磨损痕迹在整个胎面上保持均匀,这清楚地表明车轮定位保持良好。
即使在冬季严寒、道路坑洼遍布的地区,思域也表现出了非凡的韧性,不过本田建议在这样的条件下每年进行一次四轮定位检查,以防万一。
2. 马自达3(2019年至今)
2019 年推出的第四代马自达 3 代表了马自达对驾驶者参与度和工程精准性的承诺。
在保持车轮定位方面,这款车即使在其他设计精良的紧凑型轿车中也脱颖而出。
马自达的“人马一体”理念,即汽车和驾驶员应该像一个人一样运动,延伸到车辆设计的各个方面,包括其在长时间内保持对准规格的能力。
马自达在第四代马自达3的悬架系统上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开发了一种名为“SkyActiv-Vehicle Architecture”的系统。
这种整体设计理念考虑了每个组件如何与其他组件相互作用,从而创造一个连贯的驾驶体验。
为了保证定位稳定性,这意味着悬架连接点位于底盘的加固部分,将载荷分散到更大的区域,防止局部变形,从而避免随着时间的推移改变定位角度。
前悬架采用麦弗逊式独立悬架结构,但马自达的设计远非寻常。下控制臂由高强度钢锻造而成,其独特的形状既提供了卓越的横向刚度,又保证了一定的纵向柔韧性,从而提升了乘坐舒适性。
控制臂衬套是马自达专门研发的一种专有橡胶化合物,能够抵抗臭氧、紫外线照射和石油产品造成的降解。
这些衬套的弹性性能比传统的橡胶衬套能保持更长时间,从而确保即使车辆老化,悬架几何形状也能保持稳定。
在后悬架方面,马自达采用了一种复杂的扭力梁设计,这与它所属的悬架类型所暗示的简单性截然不同。这并非简单的实心梁,而是一种经过精心设计的、具有不同横截面形状的结构,并通过有限元分析进行了优化。
许多车主反映,他们在行驶 40,000 或 50,000 英里时进行的首次四轮定位检查显示,所有角度均在出厂规格范围内,无需调整。
马自达3车主所体验到的均匀轮胎磨损模式,或许是车辆定位稳定性的最佳现实证明,许多车主如果定期轮换轮胎,一套轮胎的行驶里程可达50000英里甚至更长。
3. 丰田卡罗拉(2020年至今)
丰田汽车的可靠性声誉远不止于动力系统和电子设备;该公司的悬架系统在设计时也同样注重使用寿命长和维护量少。
第十四代卡罗拉于 2020 年款车型年推出,它基于数十年的改进,打造出一款紧凑型轿车,在各种驾驶条件和气候条件下都能保持车轮定位的卓越一致性。
目前的卡罗拉是基于丰田的TNGA(丰田新全球架构)平台打造的,这代表了丰田在设计和制造汽车方式上的根本性重新思考。
这种增加的刚性意味着悬架部件可以更精确地定位,即使经过多年的使用和数千次道路不平整带来的冲击,它们也能保持在预定的位置。
丰田卡罗拉采用麦弗逊式前悬架,但其设计具有多项有助于延长悬架寿命的特点。
减震塔上的支柱安装点周围有加固钢板,以防止减震塔在悬架传递的持续载荷下逐渐变形。
许多小型车随着时间的推移,减震塔会略微向内移动,这会增加负外倾角,并可能导致轮胎磨损不均。丰田的强化设计几乎完全消除了卡罗拉的这一隐患。
在气候恶劣、路况较差的地区,卡罗拉展现出了特别强的适应能力,即使反复受到坑洼和季节性极端温度的影响,也能保持车身姿态不变。
车队运营商会仔细跟踪维护成本,他们一直将卡罗拉评为维护成本最低的紧凑型轿车之一,与竞争对手相比,其四轮定位相关的费用明显较低。
4. 斯巴鲁翼豹(2017年至今)
2017 年推出的第五代斯巴鲁翼豹,在底盘设计和悬架工程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直接转化为卓越的行驶稳定性。
这一代翼豹基于斯巴鲁的斯巴鲁全球平台(SGP)打造,展现了制造商对全轮驱动能力的承诺如何能够真正提高所有驱动系统的悬架耐久性和定位保持性。
斯巴鲁的工程理念以对称和平衡为核心,这一点在翼豹的悬架设计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前悬架采用麦弗逊式独立悬架结构,但其独特之处在于极其坚固的副车架,该副车架承载着发动机和前悬架部件。
与上一代相比,SGP平台底盘刚性提升了70%,并在悬架连接点周围进行了专门的加固。这种刚性对于车辆定位稳定性至关重要,因为它能防止底盘发生可能改变悬架几何结构的弯曲变形。
例如,前减震塔内部有支撑结构加固,以防止减震塔在悬架持续的垂直载荷作用下向内移动。
这种支撑结构可以保持减震塔之间的适当距离,这对于在车辆的使用寿命内保持正确的倾角至关重要。
后部,翼豹采用了双叉臂独立悬架,这种设计在高档车中比在紧凑型轿车中更为常见。
这种精密的装置每侧使用两个控制臂(上控制臂和下控制臂),可在悬架行程中对车轮位置提供卓越的控制。
凭借强大的工程设计、优质的零部件和精密的悬架设计,翼豹成为那些希望在车辆使用寿命内尽量减少四轮定位维护的驾驶者的理想之选。
5. 现代伊兰特(2021年至今)
现代汽车从经济型品牌转型为紧凑型轿车领域的重要竞争者,第七代伊兰特(2021款车型)便是最好的例证。
这一代车型在工程技术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尤其注重底盘刚性和悬架耐久性。最终打造出的这款紧凑型轿车,其车轮定位的稳定性足以媲美甚至超越许多老牌竞争对手。
现代汽车采用麦弗逊式前悬架,并配备了设计精良的下控制臂。该控制臂的主体采用液压成型工艺,即利用高压流体将钢材塑造成复杂的三维形状。
液压成形技术允许在单个部件内实现不同的壁厚,在载荷最大的地方采用较厚的壁厚,在可以减轻重量而不影响强度的地方采用较薄的壁厚。
最终得到的控制臂既轻巧又具有极强的抗弯曲能力,即使在激烈的驾驶条件下也能保持其形状和车辆的定位。
控制臂衬套对车辆定位稳定性至关重要,值得特别一提。现代汽车采用双硬度设计,内层为坚硬材质,外层为较软材质。
即使经过多年的使用,车辆的直线行驶性能依然精准,即使定期轮换轮胎,轮胎磨损模式也保持不变。
在竞争激烈的评测中,汽车记者们一直称赞伊兰特的操控精准性和稳定性,这些特性直接源于车辆能够长期保持其悬架几何形状。
6. 大众高尔夫(2015-2021,第七代)
第七代大众高尔夫代表了德国工程技术在紧凑型轿车领域的巅峰之作。这款内部代号为Mk7的车型,在平台技术和悬架设计方面实现了显著进步,从而带来了卓越的行驶稳定性。
大众汽车采用高质量零部件,并以精确的公差制造汽车的理念,在长时间保持车轮定位方面取得了特别显著的成效。
前减震塔采用内部支撑加固,形成三角形结构,将载荷分散到较大区域,防止局部变形,从而避免随着时间的推移改变外倾角。
前悬架采用麦弗逊式支柱设计,但大众汽车的设计中包含多项增强车轮定位稳定性的功能。
下控制臂采用高强度钢锻造而成,横截面较大,具有优异的横向刚度。
这些控制臂即使在激烈过弯时承受横向载荷的情况下也能保持形状,确保前轮相对于底盘保持正确的位置。
控制臂衬套是大众汽车专门为 MQB 平台开发的专有设计,具有独特的内部结构,包含多个腔室,可在不同方向上提供不同的顺应性特性。
高尔夫的后部采用了多连杆独立悬架,这是紧凑型轿车领域最复杂的设计之一。
这种四连杆结构可以独立控制前束和外倾角,每个参数都受到特定悬架部件和几何关系的影响。
高尔夫汽车即使经过多年使用仍能保持“紧致”的操控感,这直接归功于其保持悬架几何形状的能力。
欧洲车主通常拥有车辆的时间更长,行驶里程也更高,因此他们尤其欣赏高尔夫的长期稳定性和低维护需求。
7. Acura ILX(2019-2022)
本田Acura ILX是本田进军高端紧凑型轿车领域的力作,它代表了其母公司卓越的工程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进,采用了高端组件。
虽然 ILX 基于上一代本田思域的平台,但它采用了独特的悬架调校和组件,增强了其在长时间内保持车轮定位的能力。
这款车展现了注重细节和使用优质零部件如何能从成熟的架构中发挥最大潜力。
控制臂本身采用高强度钢锻造而成,具有优异的抗弯曲或抗变形能力。
ILX 的控制臂衬套相比本田标准部件有了显著提升。讴歌采用了双层衬套设计,内层较硬,外层则具有一定的柔韧性,类似于欧洲高端车型的设计。
这些衬套采用讴歌研发的合成橡胶化合物制造,可在各种气候条件下提供出色的耐用性。
该公司进行了大量的加速老化测试,将衬套暴露于极端温度、臭氧和石油产品中,以验证其性能至少能保持15万英里。实际上,这些衬套通常无需更换即可与车辆的使用寿命相同。
即使定期轮换轮胎,轮胎磨损痕迹依然存在,许多车主反映一套轮胎可以行驶5万英里甚至更远。ILX在二手车市场上享有盛誉,即使行驶里程较高,依然能保持良好的驾驶性能,这直接归功于其优异的定位稳定性和卓越的制造品质。
8. 起亚 Forte(2019 年至今)
第三代起亚Forte于2019年推出,代表了起亚从经济型替代车型向紧凑型轿车领域强劲竞争者的转变。
这一代产品采用了精密的工程设计和优质的零部件,从而实现了出色的对准稳定性,其性能往往超过价格更高的竞争对手。
Forte 证明,巧妙的工程设计和对细节的关注可以克服与价值导向型品牌相关的传统劣势。
现款Forte基于现代起亚的K3平台打造,该平台也用于现代伊兰特。该平台由现代起亚位于欧洲和韩国的工程中心共同开发,融合了两地最佳实践。
底盘大量采用高强度钢材,并在悬架安装点周围进行了战略性加固。
前减震塔周围有热冲压钢加固件,具有极强的抗变形能力,即使经过多年的使用和无数次路面不平整的冲击,也能保持正确的悬架几何形状。
起亚的工程师在设计Forte的前悬架时,重点关注耐用性和稳定性。麦弗逊式独立悬架采用液压成型工艺制造的下控制臂,这种工艺可以制造出壁厚可变的复杂三维形状。
控制臂在高负荷区域采用加厚设计以增强强度,而在需要减轻重量的区域则采用较薄设计。这种优化设计提供了出色的横向刚度,可有效抵抗转弯时的形变,同时保持较低的簧下质量,从而提升行驶舒适性和轮胎接地面积。
控制臂衬套相比起亚以往的设计有了显著提升。这些部件采用三层结构,包括坚固的内芯、柔韧的中间层和耐用的外层。
内芯采用坚硬的合成橡胶制成,可抵抗压缩,保持尺寸稳定性,这对对准至关重要。
中间层较柔软,可以吸收震动;外层则能抵御臭氧、极端温度和石油产品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这种精密的衬套设计比某些竞争对手使用的简单单一材料衬套能更持久地保持其性能。
现款Forte的车主们普遍称赞其操控精准性和长期稳定性。许多车主表示,他们每行驶4万至5万英里才进行一次四轮定位检查,而且通常发现即使间隔这么长,也无需进行任何调整。
即使经过多年的使用,Forte 的直线行驶性能依然精准,即使定期轮换轮胎,轮胎磨损情况也保持不变。
在冬季条件恶劣、道路质量较差的地区,Forte 表现出了特别强的适应能力,即使在许多竞争对手都面临挑战的条件下,也能保持正确的行驶路线。
该车10年/10万英里动力总成保修体现了起亚对其产品耐用性的信心,包括保持车轮定位的悬架部件。
8种需要经常调整四轮定位的汽车
这些问题车辆的悬架系统存在以下缺陷:副车架刚性不足,在负载下会发生弯曲;控制臂采用软衬套,容易过度变形;调节机构的锁定扭矩不足,导致紧固件因道路振动和热循环而松动,从而逐渐改变设置。
它们的工程设计存在缺陷,包括冲压钢控制臂因撞击坑洼而永久弯曲、调节凸轮螺栓在过大的孔中滑动导致无法保持前束设置,以及支柱安装点位于薄金属板上,容易弯曲,导致安装硬件沉入变形的连接面时出现外倾角偏移。
从方向盘在两次定位之间逐渐偏离中心,到内侧轮胎边缘快速磨损表明前束设置偏离规格,这些麻烦的紧凑型汽车不断地失去定位。
1. 日产 Versa(2012-2019)
这一代日产Versa体现了在紧凑型汽车设计中,当成本考虑凌驾于工程优先事项之上时可能出现的挑战。
虽然 Versa 被宣传为购买新车的经济实惠之选,但其悬架设计和零部件质量选择导致该车随着时间的推移难以保持车轮定位。
车主经常反映,每行驶 15,000 至 20,000 英里就需要进行四轮定位调整,同时悬架部件过早磨损,进一步加剧了四轮定位问题。
Versa车轮定位稳定性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底盘设计。该平台主要采用低碳钢结构,关键悬架安装点周围的加固措施极少。
支撑麦弗逊式悬架的前减震塔缺乏设计更精良的竞争对手所具备的内部支撑结构。
随着时间的推移,悬索系统不断施加的垂直载荷导致这些塔架逐渐变形,塔架向内移动,负拱度增大。
这种变形在经常承载重物或在崎岖道路上行驶的车辆中尤为明显,因为累积的冲击会加速结构疲劳。
前悬架的下控制臂是Versa设计的另一个薄弱环节。这些部件并非锻造或铸造,而是用相对较薄的钢板冲压而成,这种节省成本的做法牺牲了长期耐用性。
冲压结构缺乏足够的横向刚度来抵抗转弯时的变形,控制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弯曲,从而改变主销后倾角和外倾角。
驾驶风格激进或经常行驶在弯曲道路上的车主,往往会遇到控制臂变形加速的情况,导致定位问题,即使经过专业调整,这些问题也会反复出现。
2012-2019款Versa车主在实际使用中普遍反映存在四轮定位问题。网络论坛上充斥着各种抱怨,例如每次换机油都需要做四轮定位、轮胎即使定期轮换也磨损不均、以及方向盘始终感觉不到居中。
许多车主反映,在拥有车辆期间,他们花费了数百甚至数千美元来保持车辆的正确定位,并且经常多次更换悬架部件,试图解决反复出现的问题。
Versa 的车轮定位稳定性差的问题已是众所周知,严重影响了车辆的转售价值,二手车买家由于预期的维护成本而专门避开该车型。
2. 雪佛兰科鲁兹(2011-2015,第一代)
第一代雪佛兰科鲁兹代表了通用汽车试图认真进军紧凑型轿车领域的尝试,但由于诸多工程上的妥协和质量问题,导致这款车饱受定位问题的困扰。
虽然 Cruze 的造型时尚,价格也相当不错,但其无法保持车轮定位的问题却成为车主最常见的抱怨之一,也是通用汽车经销商保修索赔的重要来源。
Cruze 的定位问题始于其前悬架设计,该设计优先考虑了空间利用效率而非长期耐用性。
麦弗逊式悬架系统采用前副车架,通过四个衬套连接到底盘上,但这些衬套的设计具有过大的柔顺性,以提高乘坐舒适性并减少噪音传递。
虽然这种设计选择实现了其直接目标,但它使得整个副车架在行驶过程中,尤其是在急刹车或加速时,位置发生偏移。
副车架的这种移动会改变悬架安装点的有效位置,导致随着时间的推移,定位参数偏离规格。
科鲁兹的前下控制臂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所在。这些部件采用冲压钢材制成,横截面相对较薄,横向刚度不足,无法在转弯载荷下保持其位置。
许多车主反映,他们的科鲁兹在蜿蜒的道路上激烈驾驶后,甚至在参加一次汽车越野赛后,都需要重新进行四轮定位,因为控制臂的偏转足以改变主销后倾角和外倾角。
控制臂衬套加剧了这个问题,因为它们采用的橡胶化合物在热循环作用下会相对快速地软化。在温暖的气候下,这些衬套行驶2万英里后就会变得非常软,以至于几乎无法提供任何定位控制。
专门讨论科鲁兹车型的车主论坛里充斥着关于车轮定位问题的详细讨论,许多车主迫于无奈成为了悬架几何方面的业余专家。
常见的投诉包括:车辆尽管进行了多次四轮定位,但仍然会向一侧跑偏;方向盘似乎永远无法正确居中;以及轮胎尽管充气和轮换得当,内侧边缘仍然磨损不均匀。
许多车主反映,他们的科鲁兹在行驶里程达到 10,000 英里之前就需要进行首次四轮定位,之后每行驶 10,000 至 15,000 英里就需要进行一次四轮定位。
由于需要频繁进行四轮定位,加上悬架部件需要过早更换,科鲁兹的维护成本明显高于悬架设计更坚固的竞争对手。
3. 道奇Dart(2013-2016)
道奇Dart是克莱斯勒与菲亚特合作后,雄心勃勃地进军紧凑型轿车市场的尝试。Dart基于菲亚特Compact平台改进而来,但由于诸多工程设计上的妥协和质量问题,导致其长期存在定位不准的毛病。
该车辆无法保持正确的车轮定位问题臭名昭著,导致该车型在上市仅四年后便停产。
Dart 的根本性定位问题源于底盘在关键悬架安装点周围缺乏足够的刚性。
该平台是在菲亚特Compact Wide架构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以适应北美市场,但这些改造并没有充分加强减震塔区域和副车架安装点。
支撑麦弗逊式悬架的前减震塔在悬架持续的垂直载荷作用下会逐渐向内弯曲,尤其是在经常在崎岖道路上行驶或载重较重的车辆中。
这种变形会增加负外倾角,并导致道奇Dart车主经常反映的轮胎内侧磨损现象。前悬架设计中采用的下控制臂尺寸明显偏小,无法与车辆的重量相匹配。
对于一款紧凑型轿车来说,道奇Dart相对较重,比本田思域或丰田卡罗拉等竞争对手重几百磅,但其悬架部件似乎是为较轻的车辆设计的。
控制臂由厚度不足的钢板冲压而成,缺乏在转弯载荷下保持正确几何形状所需的横向刚度。
保持车辆正确行驶所需的成本,再加上道奇Dart的许多其他可靠性问题,导致客户满意度低,并促成了该车型的提前停产。
如今,道奇Dart成为了一个警示案例,它告诉我们,当削减成本和工程设计不足损害车辆的基本动力性能时会发生什么。
4. 福特福克斯(2012-2018,第三代)
第三代福特福克斯在车辆定位稳定性方面表现得尤为令人失望,因为该车在其他方面都拥有良好的驾驶动态性能和吸引人的设计。
然而,福克斯长期存在的悬架问题导致其无法保持正确的车轮定位,这令无数车主感到沮丧,并引发了多起集体诉讼和柠檬法索赔。
这些问题非常普遍且有据可查,严重影响了车辆的转售价值和声誉。福克斯的主要定位问题集中在后悬架设计上,该设计采用的控制叶片式独立悬架系统存在根本缺陷。
这种悬架采用大型弯曲钢梁(称为控制叶片),既充当控制臂又充当弹簧,这种设计旨在减轻重量并节省空间。然而,这些控制叶片由冲压钢材制成,厚度和刚度不足。
在正常驾驶载荷下,尤其是在转弯或驶过颠簸路面时,这些控制叶片的弯曲程度会超过预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反复弯曲会导致钢材逐渐发生永久性弯曲,从而改变后悬架的几何结构,使车辆无法保持正确的四轮定位。
后控制臂的问题因安装衬套而加剧,这些衬套无法承受其必须承受的载荷。控制臂通过大型衬套连接到车架上,这些衬套本应在保持车轮精确定位的同时,提供一定的柔韧性以提高乘坐舒适性。
然而,福特使用的衬套磨损迅速,变软并导致过度移动。随着衬套磨损,控制叶片在行驶过程中会发生动态位置变化,从而导致后轮的束角和外倾角随负载和行驶条件而变化。
许多福克斯车主反映,他们的车辆在直线行驶、转弯或载货时,车轮定位似乎会有所不同。
针对福特汽车公司,已有多起集体诉讼提起,指控该公司明知车辆悬架存在缺陷仍出售。许多福克斯车主已成功依据“柠檬法”提出索赔,他们认为长期存在的四轮定位问题构成重大缺陷,严重影响了车辆的使用和价值。
这些问题的普遍性严重损害了福克斯的转售价值,由于买家意识到潜在的悬架问题,二手福克斯的售价远低于同类竞争对手。
5. 三菱 Mirage(2014 年至今)
三菱 Mirage 代表了紧凑型汽车设计中极度的成本削减,这一点在其悬架系统无法保持正确车轮定位方面表现得最为明显。
Mirage 以超低价格和出色的燃油经济性为卖点,其低价部分源于使用了廉价的悬挂部件和极少的底盘加固。这导致该车需要频繁进行四轮定位,并且悬挂系统磨损问题严重。
Mirage的底盘主要采用薄钢板制造,悬架安装点周围的加固极少。这种轻量化结构有助于提升车辆的燃油经济性,但却无法承受悬架持续施加的载荷。
支撑麦弗逊式悬架的前减震塔在悬架的垂直载荷作用下逐渐变形,减震塔向内移动,负外倾角增大。
对于经常载客或载货的幻影战机来说,这种变形尤其迅速,因为额外的重量会加速结构疲劳。
前悬架采用由薄钢板冲压而成的下控制臂,这种制造方法虽然降低了成本,但却牺牲了耐用性。
这些控制臂缺乏足够的横向刚度,无法在转弯载荷下保持正确的几何形状,而且在激烈驾驶时甚至会出现明显的弯曲。控制臂衬套的问题更加严重,它们采用低等级橡胶化合物制造,暴露在环境因素下会迅速老化。
拥有一辆 Mirage 的真正成本必须包括频繁的四轮定位服务、因磨损不均而提前更换轮胎以及反复更换悬架部件。
如果将这些成本考虑在内,幻影战机相对于设计更精良的竞争对手的初始购买价格优势就基本消失了。
许多车主后悔当初仅仅因为Mirage的购买价格低廉而选择它,他们发现持续的维护成本和处理长期存在的定位问题的烦恼,使得它与价格稍高但更耐用的替代车型(如本田飞度或丰田雅力士)相比,性价比很低。
6. 菲亚特500(2012-2019)
菲亚特 500 迷人的复古造型和城市操控性使其在城市居民中广受欢迎,但在其可爱的外表下,却隐藏着一个饱受长期定位问题困扰的悬挂系统。
这款车的意大利设计优先考虑美观和空间利用率,而忽视了长期耐用性,导致这款紧凑型轿车需要频繁进行四轮定位,并且悬挂部件磨损速度很快。车主们常常发现,菲亚特500的维护成本远高于其他更传统的竞争对手。
500 的定位稳定性问题根本在于其底盘,该底盘是针对欧洲道路条件和驾驶模式进行优化的,然后为了适应北美市场而进行了调整,但并未进行足够的加固。
按照现代标准来看,该平台相对灵活,尤其是在前减震器塔架区域,也就是麦弗逊式悬架的安装位置附近。在正常驾驶过程中反复受到的垂直载荷作用下,这些减震器塔架会逐渐变形,塔架会发生轻微旋转,从而改变主销后倾角和外倾角。
经常在崎岖道路上行驶或载有乘客的车辆,由于额外的重量和冲击力超过了车辆结构的设计承受能力,这种变形会加速发生。
前悬架采用钢制冲压下控制臂,其复杂的弧形轮廓旨在提供足够的强度和最小的重量。
然而,这种设计缺乏足够的横向刚度,控制臂在转弯时会发生弯曲。控制臂衬套的问题尤其严重,它们使用的橡胶化合物在北美常见的极端温度条件下会迅速老化。
在夏季炎热的地区,衬套会变硬开裂;而在冬季寒冷的地区,衬套会变得过于柔软。
菲亚特发布了一份技术服务公告,承认衬套存在问题,并提供了改进的替换零件,但许多车主反映,更新后的衬套几乎和原装衬套一样容易损坏。
轮胎磨损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前轮内侧边缘磨损过快,这主要是由于负外倾角过大造成的。一些车主反映,即使定期进行轮胎换位,行驶里程仅为2万英里,一套轮胎也难以更换,这明显表明车辆存在长期的四轮定位问题。
频繁的四轮定位、过早更换轮胎以及昂贵的悬挂部件更换,使得菲亚特500的实际拥有成本远远高于其适中的购买价格所暗示的成本。
7. Jeep指南者(2017年至今,第二代)
第二代Jeep Compass 于 2017 年推出,承诺在质量和精致度方面比不受欢迎的前代产品有所提升。
然而,该车辆的悬架系统表现出与早期克莱斯勒产品相同的许多对准稳定性问题。
Compass 基于菲亚特小型宽体平台的改进版打造,难以保持正确的车轮定位,车主反映需要频繁调整,并且悬架部件过早磨损。
指南者车型的定位问题始于其前悬架设计,该设计优先考虑离地间隙和越野能力,而忽视了公路稳定性。
麦弗逊式悬架采用比一般悬架更长的控制臂,以便在崎岖地形上提供足够的车轮行程,但这些加长的控制臂会产生更大的杠杆作用,从而加剧衬套变形和部件磨损的影响。
控制臂由钢材冲压而成,横截面相对较薄,缺乏在公路行驶过程中保持精确几何形状所需的横向刚度。
在转弯载荷下,这些控制臂会发生明显的弯曲,暂时改变悬架几何形状,从而产生操控特性,使车辆感觉不精确。
指南者(Compass)的前控制臂衬套是悬架系统中一个特别薄弱的环节。这些部件采用的橡胶化合物老化速度很快,尤其是在公路和越野混合行驶的车辆中。
越野驾驶过程中遇到的灰尘、泥浆和碎屑会加速衬套磨损,而延长的悬架行程会产生更大的形变,从而对橡胶造成压力。
许多指南者车主反映,行驶里程达到 2 万英里后,衬套明显变软,导致控制臂过度活动,进而使四轮定位偏离标准范围。在冬季道路撒盐的地区,这个问题会更加严重,因为盐分会加速橡胶老化。
目前,如果指南者车主试图置换车辆,往往会得到令人失望的价格,尤其是当车辆出现轮胎磨损不均的迹象或维修记录显示频繁进行四轮定位时。
尽管指南者车型的初始购买价格具有竞争力,但由于其持续使用成本高昂且转售价值低,因此其性价比值得怀疑。
8. 起亚Rio(2012-2017,第三代)
第三代起亚Rio代表了起亚汽车发展早期的一个阶段,当时起亚汽车尚未获得如今在质量和可靠性方面的声誉。
这一代 Rio 虽然价格实惠且配置合理,但存在诸多悬架设计缺陷和零部件质量问题,导致长期出现定位问题。
该车辆无法保持正确的车轮定位,成为车主最常见的抱怨之一,也导致该车型被贴上了“廉价车,耐用性也廉价”的标签。
Rio 的底盘结构采用薄规格钢材,在关键的悬架安装点周围几乎没有加固,这种节省成本的措施损害了长期的结构完整性。
支撑麦弗逊式悬架的前减震塔在正常驾驶过程中不断受到垂直载荷的作用下逐渐变形。
对于经常在路况较差的道路上行驶或载重较大的车辆来说,这种变形尤其迅速,因为额外的应力会加速减震塔逐渐向内移动。
随着塔架移动,前轮外倾角向负方向增加,导致 Rio 车主经常报告的典型内侧轮胎磨损。
前悬架的下控制臂由钢材冲压而成,外形相对简单扁平,缺乏更复杂设计中使用的三维形状。
这种简单的结构节省了制造成本,但横向刚度不足,导致控制臂在转弯载荷下发生弯曲。
控制臂衬套加剧了这个问题,因为它们是由普通的橡胶化合物制成的,缺乏优质衬套中使用的先进添加剂来抵抗环境降解。
在炎热气候下,这些衬套会在行驶 25,000 英里后硬化并开裂;而在寒冷气候下,它们会变得过于柔软,导致过度移动。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定位偏移,因为衬套会失去保持控制臂精确定位的能力。
目前,车主如果试图出售或置换他们的 Rio,往往会得到令人失望的价格,尤其是当车辆出现轮胎磨损不均匀的迹象,或者维修记录显示经常进行四轮定位时。
由于转售价值低,加上持续的维护成本高,第三代Rio成为二手紧凑型汽车市场中最不受欢迎的选择之一,这也警示人们,仅仅根据初始购买价格来选择车辆的真实成本是不可取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