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这事儿怪不怪,一家车企明明销量在下滑,账面上却握着3.6万亿日元,转头还要在中国市场继续砸钱。11月初,日产汽车发布的半年财报让不少人看得一头雾水,上半年全球卖出148万辆车,收入5.6万亿日元,乍一看挺唬人,可仔细琢磨就发现不对劲了。这时候不收缩战线保命,反倒在中国市场越玩越大,这背后到底打的什么算盘?
日产的新掌门人伊凡·埃斯皮诺萨站出来说话了,话里透着股狠劲:“我们这场变革,不是为了活命,是为了重新定义未来。”听着挺提气,可外界都盯着看呢,你这个未来到底怎么个定法?
说实话,日产现在的日子确实不好过。全球汽车市场就像个大染缸,欧洲那边环保政策一天一个样,美国市场电动车和油车打得头破血流,新兴市场又被本土品牌挤得喘不过气。日产这种传统车企,就像个穿着西装的中年人,想跟年轻人一起蹦迪,姿势总有点别扭。
不过人家也没闲着。这半年时间里,日产内部搞了个大动作,员工们提了4500个省钱的点子,算下来能省2000亿日元。你可别小看这个数字,5月份才750亿,7月份涨到1500亿,现在直接翻倍。这帮人是真急了,连固定开支都砍了800多亿。更狠的是,把横滨的全球总部大楼给卖了,签了20年回租合同,既筹到钱了,员工也不用搬家,一举两得。
手里攥着3.6万亿的现金流,2.2万亿是真金白银,还有1.5万亿可以随时调动,另外2.3万亿的信贷额度放着备用。这家底够厚实的,照理说应该保守一点,缩减开支过冬才对。可你猜日产怎么做的?掉头就往中国市场扎。
这就有意思了。中国现在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场,这话谁都知道,可真敢把宝全押上的外资车企不多。日产这次玩真的,10月份在郑州建了个研发中心,专门搞商用车的电动化和智能化。你想啊,一个日本车企,把研发中心开到中国,这说明啥?说明人家看明白了,中国在新能源这块已经跑到前面去了。
更劲爆的还在后头。前几天进博会上,日产一口气带来好几款新车,全是在中国本土研发的。有款纯电轿车叫N7,一个月卖了一万多台,成了合资品牌里第一个月销破万的纯电车。你要知道,合资品牌在新能源领域一直被国产品牌按着打,这回能翻身,确实不容易。
还有个插电混动的N6,这可是日产全球第一款插混轿车,注意啊,是全球第一款。再看天籁那款,全球第一次把华为鸿蒙座舱装进燃油车里,这个组合够新鲜吧?还有款皮卡叫锋坦,从设计到研发到生产全在中国完成,还要出口到全球去。
你发现没有,这些车有个共同点,全是“中国造”。日产这是把中国从生产基地升级成创新中心了,这步棋下得够大胆。
关键来了,日产还专门成立了个进出口公司,这可是外资车企在中国开的第一家合资整车进出口公司。啥意思呢?就是以后中国生产的日产车,不光在国内卖,还要卖到全世界去。你想想看,以前都是国外的车运到中国来卖,现在反过来了,中国造的日产车要返销全球。
这个操作有点骚啊。中国的新能源供应链有多强,懂的都懂。电池、电机、电控,还有智能驾驶那套东西,国内企业玩得比国外还溜。日产这是想借中国的技术和供应链优势,反过来打全球市场。说白了,就是拿中国当跳板,撬动整个新能源市场。
有人可能要问了,日产为啥非得在中国折腾?直接在日本或者美国搞不行吗?你还真别说,这里面门道多着呢。中国的新能源市场已经卷到什么程度了?你随便走进一家车企,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电池技术,样样都是最新的。这种竞争环境倒逼出来的技术进步,全球其他地方真比不了。
再说了,中国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接受度是最高的。去年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都快40%了,这个数字欧美市场想都不敢想。在这种市场里练出来的产品,拿到全球去卖,底气足着呢。
日产的算盘打得挺精。它不是单纯地把中国当市场,而是把中国当成全球战略的核心。你看那个“在中国、为中国、向全球”的口号,前两句是基础,最后那个“向全球”才是真正的目的。利用中国的研发能力、制造能力、供应链能力,打造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再输出到全球市场去赚钱。
这套玩法要是成了,对日产来说可是翻身仗。传统车企转型新能源,最怕的就是技术跟不上、成本降不下来。现在日产把研发中心放中国,直接对接最前沿的技术,供应链又便宜又高效,产品竞争力自然就上去了。
当然了,这事儿也不是没有风险。中国市场竞争有多激烈,不用我说你也清楚。国产品牌一个比一个猛,价格战打得昏天黑地。日产这种合资品牌,想在夹缝里求生存,难度可不小。再说了,中国技术出口到全球,其他国家买不买账,这也是个问题。
不过话说回来,日产这回是真的拼了。从财报数据看,它手里有钱,但也面临压力。全球销量在下滑,利润在收窄,不转型就是等死。中国市场虽然卷,但至少还有机会。与其在欧美市场苦苦挣扎,不如赌一把中国牌。
现在汽车圈里都在观望,看日产这步棋到底能不能走通。如果成功了,可能会引发一波跟风潮,其他外资车企也会学着在中国建研发中心、搞出口业务。要是失败了,那日产这3.6万亿砸下去,可能连个水花都看不见。
说到底,日产的这番操作,反映的是整个汽车行业的变化。以前是技术从西方往东方输出,现在反过来了,中国的新能源技术开始反向输出。日产看明白了这个趋势,所以才敢下重注。这不是简单的市场扩张,而是战略转型的关键一步。
你说日产这招高不高?从短期看,风险确实不小,中国市场竞争激烈,能不能站稳脚跟还不好说。可从长远看,要是真能把中国变成全球创新中心,那这步棋就下活了。毕竟现在全球汽车产业的未来在新能源,新能源的中心在中国,这个逻辑挺硬的。
你怎么看日产这次在中国的大动作?是孤注一掷的豪赌,还是深思熟虑的布局?如果是你,手握几万亿资金,会选择在中国市场继续加码,还是保守一点收缩战线?留言说说你的想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