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汽车市场简直像坐过山车,每天都有新变化!咱们自己的品牌那是越来越猛,冲向高端,杀向海外。但那些曾经风光无限的合资品牌,日子好像没那么好过了。今天,就有一个重磅消息传来,让大家挺震动的——日本汽车巨头日产,打算把他们在湖北武汉的一家大工厂给关了!
武汉大厂:曾寄予厚望,如今产能不足10%!
说起来挺可惜的,这家武汉工厂,2022年才刚正式投产,是日产带着雄心壮志,想在中国新能源市场大展拳脚的重要一步。工厂设计产能一年能造30万辆车,包括纯电的Ariya和燃油/混动的X-Trail,都是日产在中国市场的主力车型。
可谁知道,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随着咱们国产新能源品牌像雨后春笋一样“野蛮生长”,技术迭代快、产品力强、价格还打得狠,日产在中国的销量是一路狂跌。这直接导致武汉工厂的产能利用率竟然不足10%!
你想想,一年30万辆的设计产能,结果连3万辆都不到,偌大的工厂大部分时间都在“晒太阳”,这得亏多少钱啊!为了救场,去年他们也尝试给合资伙伴东风代工电动车,但效果还是不太理想。
不止武汉,日产在华正进行“大瘦身”!
所以,日产这次计划在2026年3月底,也就是财年末关停武汉工厂,也是无奈之举,是“断臂求生”。但这可不是日产第一次在中国“瘦身”了。去年6月,他们就关了江苏常州的生产业务。如果这次武汉工厂真的停产,那日产在中国的生产基地就从6个减少到4个了。
而且,有日产高层还透露,他们还在考虑进一步关闭其他工厂!看得出来,日产在中国,正在进行一场规模不小的战略收缩,生产基地要“大瘦身”了!
为啥曾经的“大佬”日产,在中国不灵了?
为啥曾经在中国市场顺风顺水的日产,会走到这一步?根本原因还是——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特别是新能源领域,实在是太残酷了!
咱们的国产新能源品牌,技术迭代快得飞起(特别是智能化、电池技术),产品设计更懂中国消费者,价格战更是打得惊心动魄。像比亚迪、吉利、长安、理想、华为系等等,个个都是拼命三郎,在各个细分市场把份额一块块啃下来。
日产这样的传统外资品牌,更新换代速度、成本控制、特别是智能化程度都显得有点跟不上趟,产品竞争力下降,对中国年轻消费者的吸引力也在减弱,销量自然就一路下滑了(看看那惨淡的销量跌幅)。再加上日产全球经营也不太景气,预计去年财年亏损严重,在这样的内忧外患下,关掉那些“吃钱”却不干活的工厂,就成了不得不做的决定。
这不是孤例,是合资品牌的集体焦虑?
日产关停武汉工厂,这不仅仅是日产自己的事儿,它更像是一个信号!一个象征着在“新能源+智能化”这条新赛道上,曾经躺赢的传统外资合资品牌,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甚至不得不开始收缩战线。
这给其他合资品牌也敲响了警钟:不变革,不加速,不适应中国的“新玩法”(比如快速推新、智能化、价格策略、本土化研发),未来可能连“瘦身”的机会都不多了。毕竟,市场不相信眼泪,也不相信过去的辉煌,只看你现在能不能打!
未来:合资品牌在中国,还有多少牌可打?
日产在中国市场确实遇到了大麻烦,关厂瘦身是痛苦但必要的选择。这件事,也让我们再次看到了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有多激烈,以及国产新能源品牌的崛起有多迅猛。
未来的中国汽车市场,传统外资品牌还能保住多少份额?它们的生产基地还会继续减少吗?它们会拿出什么新的招数来应对国产新能源品牌的冲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