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29 日晚,理想汽车首款纯电 SUV 理想 i8 的上市发布会现场,一段 **“8 吨重卡被 SUV 撞至四轮弹起、驾驶室分离”的测试视频迅速成为焦点。视频显示,理想 i8 以50km/h 速度与乘龙重卡正面对撞 **(相对速度 100km/h),随后又遭受另一辆重卡侧面撞击。理想 i8 表现 “完美”:A 柱 / B 柱 / C 柱无变形、9 个气囊全开、电池包无漏液起火,车门自动解锁;而被撞的乘龙重卡则出现驾驶室与货箱断裂、四轮离地弹起,驾驶室几乎倾倒在 i8 前车窗上。
发布会后,网友通过方向盘标识识别出涉事重卡为东风柳汽旗下乘龙卡车。但理想官方随后更新视频时,将乘龙车标打码处理,这一 “欲盖弥彰” 的操作反而加剧了质疑。
7 月 31 日,抖音认证为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员工” 的博主 **“乘龙小宇”**(自称在乘龙工厂工作 13 年)发布视频,直指理想测试 “违背物理常识”。他播放多段真实交通事故片段对比:“现实中轿车与卡车相撞,轿车往往损毁严重,卡车驾驶室却能保持完整。测试中卡车‘四轮弹起’‘驾驶室分离’,要么是卡车被刻意改装,要么是测试条件被定向优化。”
他更直接喊话理想营销负责人:“诚邀你来柳州,我自费报销机票酒店,带你看看卡车研发全过程,普及下基础知识。”
乘龙卡车官方在抖音评论区回应网友:“被摆了一道,聪明人一眼看出假”“不知道背后导演想啥,实际碰撞你觉得会怎么样?”7 月 30 日,乘龙发布《龙骨驾驶室安全测试视频》,展示其通过ECE R29 欧盟商用车安全认证的驾驶室结构 —— 采用 75% 高强度钢,可承受 15 吨级正面冲击,并强调 “驾驶室分离是溃缩吸能设计,为保护驾驶员生存空间,并非结构失效”。
东风柳汽(乘龙母公司)背景显示,其客户包括顺丰、京东、双汇等物流巨头,2025 年上半年商用车销量同比增长 24.3%,安全性是核心竞争力。
面对争议,理想汽车回应称测试 “全权委托中国汽研(国家一类科研院所)执行,场地、设备、卡车均由检测机构随机购买,理想未指定”。官方数据显示,i8 经历两次撞击:正面 100 吨瞬态载荷、侧面 80 吨载荷,最终 “结构完好、电池安全”。
理想强调 i8 按C-NCAP 24 版五星、C-IASI 23 版 G + 标准开发,创新短前悬结构 + 11 个环形吸能区,“全系车型均获中保研最高评级”。
评论区 “仅允许互关朋友评论” 引众怒
网友发现,理想抖音官方账号最新视频评论已设置为 **“仅允许互关朋友评论”**,非粉丝无法留言。这一 “控评” 操作被解读为 “回避质疑”,与理想此前 “开放透明” 的品牌形象形成反差。
动能与物理常识矛盾
理想 i8 整备质量约 2.5 吨,乘龙重卡空载 8 吨,动能公式(E=½mv²)显示双方动能比约 1:12.8。若均以 50km/h 对撞,i8 理论应承受更大冲击,但视频中重卡 “夸张形变” 与计算结果相悖。业内人士怀疑 “卡车未满载、轮胎气压被调低、碰撞点精准命中连接薄弱处”。
商用车与乘用车安全逻辑差异
乘龙技术说明指出:商用车设计核心是 “驾驶员生存空间”,通过驾驶室溃缩吸能(如视频中 “分离”)缓冲冲击;乘用车则追求 “乘员舱完整”,两者测试标准不同,直接对比 “如同关公战秦琼”。
测试场景真实性存疑
中国汽研称测试属于 “SUPER CRASH 超级试验”(非强制性公告测试,用于开发验证),但网友发现:视频中卡车未挂载挂车(现实中重卡多满载运输),且碰撞为 100% 正面(现实中概率低于 1%,多为追尾 / 侧撞)。
中国汽研证券部回应:“测试符合规定,未调整卡车参数”,但承认 “非公告准入测试,用于开发验证”。专家指出,此类企业自主发起的 “极限测试”,参数透明度(如卡车配重、碰撞角度)是关键,而理想未公开完整数据。
理想此次测试并非孤例:2024 年小米 SU7 与极氪 007 对撞、2023 年懂车帝 “卡车追尾测试” 均引发争议。法律专家指出,若测试存在 “虚构条件” 或 “误导性对比”,可能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
比亚迪 2022 年 “46 吨重卡碾压刀片电池” 测试为何未遭质疑?因其自主可控测试对象(比亚迪重卡)、公开全部参数,且聚焦自身技术亮点,而非拉踩竞品。
消费者认知盲区与信息差
多数公众不了解商用车安全设计逻辑 —— 如乘龙 “龙骨驾驶室” 溃缩吸能、四点悬浮后移结构(碰撞时后移 50cm 预留生存空间)。理想视频通过 “视觉冲击” 放大差异,可能利用了这种信息差。
理想 i8 的碰撞争议,暴露了新能源汽车行业 “安全营销内卷” 的隐忧:当车企将实验室极端场景包装为 “真实安全”,当测试视频沦为流量工具,行业信任基石将逐渐崩塌。
对于消费者,需理性看待 “暴力测试”,关注第三方权威认证(如 C-NCAP、中保研);对于车企,透明化测试过程、尊重行业差异,才是长久之道。毕竟,道路安全从不是 “谁撞赢谁” 的游戏,而是每一个参与者对生命的敬畏。
你怎么看这场争议?欢迎在评论区留下观点。
(注:本文数据与信息均来自理想汽车、乘龙卡车官方回应及中国汽研公开说明)
全部评论 (0)